如何实现体育教师的培养与中小学相互衔接

2014-10-21 21:57郭喜志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

郭喜志

摘 要: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也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在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接纳高等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培养的教师,基本形成了大中小学相互衔接,较为完整的教师培养体系。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基础教育——中小学培养体育教师的职责。这种职责就决定了体育教育专业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要适应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实际;课程设置

一、衔接不紧密的原因分析

1.体育专业院校不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学,自始至终贯穿着按照专业讲解示范、按照专业教技术、按照专业讲教法等程序化的教學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向着健康第一、灵活多样的快乐体育方向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就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不了解,安排的教学内容不能结合中小学实际(培养目标所需),具有盲目性。因此,在教学内容—毕业生—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之间形成一个“断带”。由于这个“断带”的存在,致使体育院校培养的体育教师与中小学需要衔接的不紧密。

2.课程设置脱离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

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没提供具体的教学内容;只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意见,没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这一变化在给了体育教师极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权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从课程设置的变化看,课程设置减少了技术相对难度比较大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运动项目,加大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教学淡化了竞技运动,向快乐体育方向发展。而体育专业院校学科理论课的设置都是围绕专业所需理论进行设置的。选修课设置了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竞赛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与中小学衔接的不紧密,仍然没有解决由于课程设置所形成的“断带”。

二、构建与中小学相互衔接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1.建立沟通和反馈机制

定期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体育教育专业院校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摇篮,只有主动去了解和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大中小学相互衔接。因此,体育专业院校要利用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比较关键的时间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了解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走出去就是派主管领导带领教师到中小学进行调研,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把调研的结果形成调查报告。请进来就是请中小学主管领导或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到本校,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讲座。并以调查报告和讲座为依据,结合体育教育专业院校的实际,切实从中小学实际需要出发安排教学内容。这是实现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相互衔接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最有效的途径。

2.更新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构建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施学科教学和分类教学。体育教育专业院校课程设置,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地减少学时,用来增设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增设素质教育理论、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有关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等有关课程。这是理论课程设置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的结合点。

3.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要与中小学接轨。教学模式的改变,主要以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为基础。在教学和课程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照顾学生个性差异、性别差异的多元结构模式方向转变。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要以现代的素质教育思想来看待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并能结合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来设计、选择教学的模式,那么,所培养的毕业生就能够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要在减少传统的技术型教学学时的基础上,吸纳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及方法,并传授给学生。比如,情境教学、快乐体育、主动学习、按兴趣和能力分组教学等教学模式及方法,这样不仅使体育教育专业克服了单一化、程序化的教学,而且弥补了由于单一化、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而形成的“断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了解和感受到中小学体育教学内涵的同时,寻找到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结合点。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张营乡金谷小学)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课程设置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