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

2014-10-21 20:04张艳玲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法主体

张艳玲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正迅猛而又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教育的主体和生力军,教师根据学科特色,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校本资源,采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沉浸在一个个有意义的“任务”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人文素质,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趣代替灌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进行“任务”设计,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以便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与协作精神。

教师和学生都是知识的探讨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平等,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中,我逐渐摸索并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既贴近了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又共同创建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创建“任务”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为学生创设相应的“任务”情境,就会对学生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促使他们积极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力和性格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在活动中反映出的个性倾向”,也就是说只有在活动中能力才能表现出来,能力和性格才能获得提高、获得培养。

三、注重“任务”的新颖性和生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来源于生活,如何用信息技术解决他们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我结合社会和学校倡导的主题教育,精心选择和设计具有开发性、探索性、综合性的教学任务。比如,以“构建和谐校园、重走抗联路——红色之旅”“十八岁成人礼的起源”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确立主题,激发学生创作和创造的欲望。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适应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教学法,它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当时问题、情感、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设想与方案,从而解决问题,这是新课标下适合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师何不试之?

参考文献:

宋国芝.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法主体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