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仙
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为应用。那么,在创设有效适宜的情境后,教师该如何适当优化情境,使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深入,以期达到学生自主探究、解決问题的目的?我在《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研究中,就优化课堂情境的方法,总结如下几点。
一、用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问题的解决,教师根据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学习,使新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消化。
二、用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语言是最简捷、经济又方便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等处理,使语言富于变化、富于感染力。再辅以相应的表情,往往能使学习仿佛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从而心领神会,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时设置各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循境入文,就能很快领会课文主旨。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描绘罗布泊的前后变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它往日的美丽和现在的荒凉。
三、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让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中,寻找体会作者情感的切入点,并通过实际经验来探究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思想和性格,我创设了以下生活情境:假如在实际生活中不愿早起,你的爸爸也这样对你,你会怎么做?由于是生活中常碰到的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文本中孩子在爸爸的指导下独立去银行汇款的故事,再让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因为设置的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欲望。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升华情境
情境教学中强调对教材形象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荡,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就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二次创作,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拓展能力。
总之,教师要以恰当的情境扩充教材内涵,优化课堂情境,使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悟,让学生能够跟文本中的人物共鸣,与作者的感情同磁共振。教师入了境、入了情,方能带着学生心动情发,并能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
参考文献:
杨忠堂.用好教学语言 提高教学效果[J].科学大众,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