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与企业或公司合作,能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共赢。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探究、实施方案几方面入手,对于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合作;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具有高级的应用型大学生的摇篮,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建设、具有技能型的人才,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追求的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校企合作,走应用型、职业化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合作的单位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
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常采用如下几种。
模式一: 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高校通过技术洽谈会、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并最后通过科研成果转让合同实现将科学研究成果市场化、大众化,企业将购买得到的研究成果做成成型的产品向市场推广。
模式二: 高校是科技孵化的中心。高校是科技孵化的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面向社会和企业的窗口,是高薪技术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孵化的场地。
模式三: 高校办工厂。校办工厂是一种特殊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由高校自己的科研人才创办的科技企业,同时可以方便地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模式四: 高校研究开发基地。这种模式一般由企业投资,高校提供人力资本和部分仪器设备,在高校建立研究开发基地。我校化环学院的环境工程实验室就是这种模式。
模式五: 高校科研攻关课题。高校和企业合作承担国家、地方和产业的科技公关项目,从而实现校企合作。
模式六: 高校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用人协议。高校通过与企业签订长期全面合作协议,即所谓的“订单式模式”,在毕业生就业、科学研究、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实验实习等方面进行长期合作。
三、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课程体系的调整
现阶段,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突出的问题是基础理论所占课程比例过大,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公共基础课偏多,而专业课的学时偏低,并且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不能与科技发展同步。
因此必须从结构上对于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1. 加大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的分级力度。在分级前除了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出测试以外,还需要对于学生做相关的调查,对于有考研、出国深造意向的学生,经本人申请、考核合格,相应进入高等数学、大学英语A级班学习,其余绝大部分学生全部进入B级班学习。高等数学及大学英语的B级班的课时安排,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缩减,缩减的学时部分交给专业基础课,部分用来安排公共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专业基础课分级教学进一步细化或重组。目前专业基础课的某些课程,是按系别进行分级教学的,但每个系的各个专业对专业基础课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在授课内容上,要结合专业实际,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做到“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例如在英语、日语等语言类等工具学科的课时安排中,要增加例如法律、金融、科技类的专业类语言课程,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时间。
(二)顶岗实习
目前的顶岗实习,基本上是就业前的上岗实习,学生为就业而找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对于我校的应用英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面向外贸公司和培训学校居多,就业比较分散,学校集中安排顶岗实习存在很大困难。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类,即:1.考研及出国留学的学生。 2.学生方面有能力找到理想工作岗位无需要学校进一步帮助的学生。
(三)校企深层合作
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应该先简后难,逐步实施。在实施中,充分考虑对双方的意义、对学生的实用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学校虽然有实习实训中心、实验室、语音室等学生实践教学资源,但存在设备陈旧、种类短缺、实训教师缺乏等不足之处。
2. “订单”式合作。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对于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均可以灵活操作,即可以到“订单”式企业进行相应的学习,相应替代选修课的学分。这样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用性。
3. 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双重”指导。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课题,在选题上,必须根据真实状况,面向“应用型”来设立题目,尽量避免“研究型”、“设计型”的虚拟课题。学生根据自己前期的实习经历,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在学校老师及用人单位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例如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要求必须以教学实践中的汉语教育的实例为内容进行分析写作,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述能力、科研能力都是很大的提高。
四、结语
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与企业或公司合作,能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共赢。学校实现了开门办学,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学科前沿,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企业提前为自己培养一批人才,为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学生能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拓宽了个人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
[3]向大顺.新形势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作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作者简介:李文艳(1978.5—),女,汉族,任职于外语系,讲师,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