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晚欣 侯磊 祁艳朝 万健
摘 要:师德建设对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提升高校教师师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优秀人才,是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基于对高校41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各类因素的路径系数和影响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教师自身因素显著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其中学校对教师师德建设影响最显著,学校亟须完善教师师德的相关制度建设,为提升师德建设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高等教育;师德建设;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248-04
引言
师德,是教师的一种职业道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1]。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思想的传播者和文化的传播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教育兴邦已成为国家的战略要素,其中,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对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师德建设工程是培养高水平新型人才的基础工程。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教育部精神,提升高校师德建设水平,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近年来,各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采取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师德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高校师德建设已经成为最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针对高校教师现有师德建设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国内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杨志强在《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研究》中阐述社会整体舆论导向和政策法规对于教师自身师德建设具有重要影响[3]。柯建华在《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实践途径的探讨》中提出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教师这一行业被社会广泛认可是良好师德建立的基础[4]。冷晓彦在《论新世纪高校师德建设》中提出高校在师德建设中必须有所作为,需有效设立教师的竞争机制、监督考评机制以及人才管理机制[5]。邵红云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研究》中提出了提升教师师德建设水平的重要前提是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办公场所,并且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最终通过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提升教师整体师德水平[6]。谢华,王汉庆,钟政,熊志勇在《当前我国高校教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提出当下教师自身除了教学科研能力问题外,还存在职业认同感不强烈,价值观取向不正确,敬业精神缺失等问题[7]。根据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的因素可归纳为三个层面:即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层面。在这些因素中既有观测变量,又有潜变量,由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仅能体现各层面的影响因子,并不能有效衡量各层面的作用联系,因此,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为全面衡量评价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影响师德建设的关键问题,课题组设计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遵循简易性、真实性、具体性、逻辑性等问卷设计原则,课题组针对高校教师对师德的评价和意见,对影响师德建设水平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
课题组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黑龙江省某知名高校的20位教师进行访谈,随后,课题组将问卷分发放给人文学院的部分专业教师认定分析,针对预测试题出现的问题予以修正和改进,确定了由38个题项构成的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影响因素量表。量表包括4个分量表,其中高校教师师德水平测量量表11个题项、社会环境测量因素量表10个题项、学校环境测量因素量表9个题项、教师自身测量因素量表8个题项。
(二)数据收集
课题组通过调研高校教师对师德建设影响因素,样本来源于黑龙江省某重点高校。在该高校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的配合支持下,调研问卷共计发出500份,收回443份。其中有效问卷410份,有效回收率为82%。样本中的教师覆盖了全部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实验教学型、思政教师;此外,覆盖的其他指标包括教师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称,本文认为以上教师的4个方面属性基本满足样本属性条件,符合调查问卷方法的基本要求。
二、数据检验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运用SPSS19.0软件,通过计算CronbachsAlpha系数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通过对整个量表的信度分析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总体CronbachsAlpha值为0.875,一般认为该系数大于0.8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各分量表信度最小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52,测量值高于量表的最低信度要求,此外,各题项与四个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说明该量表信度较高。
运用SPSS19.0软件对问卷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可看出KMO=0.905>0.7,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 034,自由度为184,显著性概率为0.000,表明变量之间的共同因素较多,适合采用因子分析。
在对数据做效度分析时,一般认为,因子负荷大于0.5是有效的,累计解释度大于30%,所选指标是有效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利用SPSS19.0软件,运用极大似然法提取问卷中38个题项的因子。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转置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教师自身因素等4个潜变量的特征值均大于2,因此所有公因子均被提取。对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进行筛查,发现“社会对教师期望”、“教师心理因素”等12个题项在所有因子上的负载均低于0.5,故剔除这12个题项,剩余26个题项,量表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462%,表明问卷变量间结构设计比较理想。
(二)拟合优度检验
针对模型中的各项评鉴指数进行收集,运算整理后,结果如表5所示。
从相关拟合指数评估结果观测,卡方/自由度=297.31/
182=1.63<3,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RMSEA为0.058<0.08。GFI为0.89、AGFI为0.92、CFI为0.93、NFI为0.94,均大于或接近0.9,各项拟合指数也都通过了95%的显著水平检验。综上所述,模型拟合符合要求。
三、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Amos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模型路径如图1。模型内标注的路径关系H1、H2、H3的T值分别为5.48、6.57、4.65,一般T值在3及以上被认为显著。由测量结果可以推断,在p<0.05条件下,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教师自身因素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直接作用关系效果明显。见表6和图2。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教师自身因素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之间的假设路径均得到了支持,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5、0.75、0.68均大于0.5,可见影响程度较高,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内在教师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学校对教师师德建设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本文研究可知,外因方面,在学校的办学进程中,“校园文化氛围”、“竞争机制”、“监督考评机制”、“人才管理体制”以及教师的“工作压力”、“办公场所环境”、“生活环境”等7项指标对于教师师德建设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子达0.84,为所有指标最高,说明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建设高水平师德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高校的“竞争机制”、“监督考评机制”、“人才管理体制”等3项制度建设影响因子均不足0.5,学校亟须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在提升教师师德建设水平方面存在较多改进空间;此外,高校给予教师的物质基础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师德建设,教师的“工作压力”、“办公场所环境”、“生活环境”等3项指标均大于0.6,说明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于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由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社会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影响也相当显著,其中,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工资待遇”影响因子达0.89,更加说明了“仓禀足而知礼节”的道理;“社会认可度”影响因子达0.84,说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和认可;此外,教育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的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政策法规”指标影响因子仅为0.48,说明自上而下的政策法规并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师德建设水平的提升。
教师自身方面,调查对象多数认为教师师德建设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敬业精神”、“职业认同感”、“价值观取向”,影响因子分别为0.87、0.78、0.76,此三项指标是培养高校教师高水平师德的前提,只有教师发自内心对自身岗位的认同并且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师德建设才会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反映教师自身的相关意识和能力的指标“合作意识”、“沟通能力”、“教学能力”,影响因子分别为0.46、0.41、0.35,可见影响程度较小,这也说明师德建设与自身能力的关联度较小,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教师品德的培养。
四、结论与展望
师德是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必备的道德规范,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核心体现。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的共同努力下,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进程中,高校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在所有高校师德建设的影响因素中,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凸显。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关键因素是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科学管理机制以及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工作生活环境。此外,影响高校师德建设水平的关键还包括市场经济影响、工资待遇、敬业精神、职业认同感以及价值观取向等相关因素。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师师德水平,确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将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自身层面三方面综合分析,共同促进,师德建设水平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兴国战略才能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由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尚属于抽象类研究,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等高显示度成果研究相比,不存在公认合理且权威的数据支持,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分析法收集相关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系统分析。样本虽然在教师岗位、工作年限、学历和职称方面覆盖范围比较广,但由于研究方法、调研数量、调研地域的局限性,研究略显代表性不足。课题组希望随着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深入,师德评价体系和制度进一步健全,未来学者可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获取更加权威的统计数据,为准确衡量高校师德建设水平做更加有利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国发[2012]41号.
[2]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师[2012]10号.
[3]杨志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4]柯建华.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实践途径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7(4):9-12.
[5]冷晓彦.论新世纪高校师德建设[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6]邵红云.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7]谢华,王汉庆,钟政,熊志勇.当前我国高校教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7(12):25-26.
[8]侯磊.大型军工产品设计中的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9]尹润锋.我国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
[10]马书文.新时期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环境研究[J].教育探索,2011(2).
[11]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高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Level
GAO Wan-xina,HOU Leia,QI Yan-chaob,WAN Jianc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e, b.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c.The development and plan department, 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The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college teachers' morality, cultivating talents unde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he country through talen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410 University teachers, Throug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level of influence of factors, determine the path coefficient and factor of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school environment and the teachers' own factor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level of college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on the mor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Schools need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syste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to provide effective support to promote morality construction level.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influencing fact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