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于作文

2014-10-21 16:16:51祁婧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9期

摘 要: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乐于写作呢?从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写作欲望、多写下水作文、保持写作热情五个方面来谈。

关键词:畏难情绪;写作欲望;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让学生写一手好文章,一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由此说明,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教师去唤醒、去挖掘、去引导。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乐于写作呢?

一、依葫芦画瓢,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从仿写开始进行。

我们教材中就有很多课文可以当做范本,比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可以模仿它的结构,让学生学会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启示”来记叙一件难忘的事;也可以模仿其中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学生体会如何准确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表现人物;当然还可以模仿文章对次要人物的描写,教会学生利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动之以情,激发写作欲望

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的生活可能很贫乏。作为教师,可以努力充分利用名家名篇中的感人故事,动之以情,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出真情实感,避免一写母爱就写“妈妈冒雨背着我去医院”,一写老师就写“我生病了老师来家里给我补课”之类的陈词滥调。

比如,引导学生写母爱时,我先让学生阅读《秋天的怀念》,进一步介绍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我与地坛》,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作为一个残疾人的母亲,她是如何小心翼翼地维护儿子的自尊,如何想方设法激励儿子勇敢地面对未来,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深沉的母爱。当学生们深深地为之触动之后,进而引导学生:“我们能不能也把生活中渗透母爱的事记下来呢?”以此自然引入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的写作。学生们的习作果然耳目一新,纷纷写到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母亲形象,总之,惊喜地出现了十个学生十个不一样的母亲,十个不一样的故事。

三、亲身示范,多写下水作文

教育家叶圣陶说:“我非常赞成教师‘下水!”“凡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帮助就越大。”然而,我们大多数教师很少“下水”,长期靠“口”上谈兵,导致学生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无法真正理解,运用起来也是驴唇不对马嘴,苦于应付作业又不得不搜肠刮肚、胡编乱造,时间一长作文课就成了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的梦魇。

因此,老师要多写下水作文,才能用切身经验引导学生写作。学生读老师的作文既能增加学生对老师文学水平的信服,也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对老师“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误解,增进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在写作的过程中又能反复思考,为讲评作文提供更广阔、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体验成功,保持写作热情

很多学生因为作文不好而选择抄袭或逃避作文,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标准,在那些作文字数不够、语言不通顺、中心不明确的习作中,尽可能找出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让那些作文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也能在作文课上找到一点自信,体会一点成功的感觉,然后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用老师的信任与期待,引导他们慢慢地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当然对于那些写作能力强一些的学生,我们可以推荐其作品刊登在校刊或者指导参加作文竞赛或投稿等,以此确保他们的写作热情,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学生爱上写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写作教学而言,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还遠远不够。教师还需要制订合理的写作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让他们真正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当学生渐渐将写作融入自己的生活,那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向华.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州教育,2005(14).

作者简介:祁婧,女,生于1984年10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就职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民族第一中学,研究作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