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茎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存在的问题,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对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文化内涵、优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重点描述了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科学实施的优化,监控保障机制的优化,并以高职工科专业项目式仿真教学课程为实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仿真教学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发展潜力[1]。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稳步发展,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逐渐由数量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升。高职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建立合理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本文在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对传统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的优化展开探讨和研究。
1 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问题分析
(一)评价结果不准确以及形式单一化
(1)现在高职院校对课程质量的评价的传统方式,少有对课程建设等其他方面的评价,多是采用学生评教,教师或督导听课模式对课程教学质量打分进行评价。打分也存在着漏洞,从而产生不准确的地方,如评价的时间不科学,评价的分数标准不一致等等,不能准确反映课程教学效果。而教师、督导听课模式评价,往往也会因为印象、人情、面子、利益等因素影响到课程教学分数的准确性。
(2)课程质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包含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众多因素,不同类型的课程,质量评价有着不同的标准,评价形式的单一化,加上结果的不准确,会局限教师的课程建设思路、课程教学方式,降低教师的课程教学要求,可能会导致教师一味的讨好学生,反而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
(二)评价反馈不理想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往往以简单的分数来体现,不能反映课程的整体情况,对课程建设和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帮助不大,而且信息延迟,结果多数未公开,对教师保密,不能调动教师参与评价和建设课程的积极性[2]。学生座谈反映的课程教学问题,多数是与教师缺乏沟通的结果,如何加强与教师的沟通,教师是否进行了调整……往往后继无力了,没有措施机制保障,仅靠教师自觉完成。
2 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文化内涵的优化
(1)以人为本,激励为主
传统的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以管理为主,强调考核、鉴定、选拔,目的性和功利性强,给师生都施加了压力,从而忽视了评价与监控的初衷[3]。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的目的主要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设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促进高职技能人才培养。对教师,通过良好的沟通、鼓励及时帮助他改善改进课程教学质量,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对学生,不仅挖掘他的潜力,培养他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他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使他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人,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2)就业导向,多元评价
就业为导向不等同于一味追求就业率,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就业为导向指的是职业素养的教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人才培养始终面向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4]。在这个前提下,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方向可以体现多样性,是灵活多变的多元评价。
3 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的优化
(一)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科学实施的优化
现在,课程建设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重点专业课程往往花大力气去建设,对课程质量的评价就是对课程建设的结果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判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的主要就是看课程建设是否将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结合并融入到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中[5]。这种评价机制是合理的,评价的效果好坏,在于该评价机制能否科学的实施。
以高职工科专业项目式仿真教学课程为实例,该类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实施的优化说明如下:
全面丰富完善课程评价指标。可考虑的评价指标包括:(1)授课班级的学风、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2)项目式课程实施设计是否包含了安全作业意识、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资源利用与计划能力等关键能力;(3)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如职业道德、知识水平、自制的教具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手段方式、课堂气氛互动等等;(4)教师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成长所做的工作,如与学生的沟通次数状态、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安排等等。
就业为导向,吸收企业人员加入评价。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课程建设,构建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体系、校企合作的教学组织运行体系,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7]。企业人员更注重课程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使得课程质量评价系统更加开放、评价结果更加合理,有助于将课程教学和企业就业挂钩,实现教学和企业的对接。
(二)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的优化
课程质量监控机制不仅从整体上监控了整个课程质量评价的变化过程,还能对质量评价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在课程建设中进行改善,形成保障机制,使得课程质量评价进入一个先诊断再改进的良性循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就是要在评价与监控过程中,积极与企业互动,发挥企业的参与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为走向就业做好铺垫。
传统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机制是在高职监管部门的主导下,教务处、学生处通过各种课程质量评价机制采集课程质量指标数据信息,形成监控系统。要将这套监控系统不断完善,应该做如下的优化:
(1)建立完整的计算机过程监控数据库。随着网络的普及,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可以依靠计算机,建立课程质量监控数据库,将采集的评价结果录入数据库,并能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修正。该数据库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的部分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情况可以考虑通过联网向招聘企业公开,方便用人单位查询或提出课程改革的建议。
(2)建立理想反馈机制。现在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评价监控信息结果,往往只在教务、教学分管领导之间流通,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并不能及时传递给教师。
(3)完善规章制度。课程教学管理部门对于重大事故需要做出明确规定,设立惩罚处理制度,避免它的发生;对于课程质量评价优秀的授课教师、课程建设团队,以及积极参与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教研科研的教师,也要设立奖励制度,鼓励他们,予以一定奖励和政策支持。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让该课程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积极发挥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小飞.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0-21.
[2] 汪旭晖.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1):44-47.
[3] 朱璋龙.论人文关怀下的高职课程评价[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74-77.
[4] 章颖.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内涵之辨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29-38.
[5] 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2):89-93.
[6] 毕岚.高职经管类项目式教学课程质量评价方案研究[J].中国市场,2012,(28):134-135.
[7] 郭江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