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通过改革筑牢教育公平的根基,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的氛围,那么教育的百年大计,就有了新芽破土而出的希望。
快评:
新的学期开始了。学生们面临着新的开始,教育改革也在接力中不断深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教育改革力度和范围之大,前所未有。其核心的思路也是清晰的,即通过改革,加强教育治理与管理能力,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入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准点,也是社会反映最强烈的教育问题。新年伊始,教育部就在“择校”问题的治理上发力。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后,教育部进一步将工作聚焦在19个矛盾集中的大城市,印发专门通知,要求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并明确提出了时间表与指标要求。标本兼治,破解择校难题,是今年教育改革要啃的第一块硬骨头。
以北京为例,对很多家长来说,2014年成了最难择校的一年。北京地方教育部门出台的措施,一改以往的框架原则,招招动真碰硬,通过学籍管理实行一刀切,严控跨区择校,经过艰辛努力,北京小学就近入学比例已经超过90%。
就近入学的改革,其实就是在维护教育公平,化解民怨,即把各种通过钱、权、关系进行择校的不良渠道堵死。此举固然令一些家长措手不及,引起了不少争议,但还是得以在磕磕碰碰中顽强推进,关键就在于公平这个出发点。当然,也应看到,择校热的背后,实质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如何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办学体制下的教育发展均衡化,让家长们不再为学校之间的醒目差距而纠结,则是更为复杂的课题,也是保障入学公平乃至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人民日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