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微电影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小学的校园微电影呈星火燎原之势,它对学校建设和学生发展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校园微电影的制作过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以深圳龙城高中为例,谈谈校园微电影创作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微电影 校园 学生团体 创新性
继微博流行之后,微电影应运而生,成为电影行业又一新兴事物。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是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因为策划和制作流程与电影相似,故称为“微电影”。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随着观众的需求和媒体的发展,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阶段,逐渐登堂入室,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的根本区别除了其“微”特征,还有它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人人可以当导演,人人皆可成演员。正因为“微电影”门槛低、制作相对容易,转眼间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娱乐对象。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在南京举行,拉开了校园微电影的序幕。全国各地中小学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微电影制作团队,我们深圳龙城高级中学,由电视台牵头,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拍摄的校园微电影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我校2009年—2012年以来编导、策划、制作电视作品参加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比成绩显著。我校的微电影制作不仅仅是电视台的工作,全校上下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掀起了电影创作之风,在深圳龙岗区具有一定引领性和影响力。小电影,大内涵,对此我们总结成绩,展望未来,谈谈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几个相关问题。
一、定位与特征
中小学将校园微电影定位于“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校风、学风为引导,体现学校成员价值观、生活方式、道德面貌,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微电影”。它不是表演特长者的舞台,也不是以培养某方面专业人才为目的,而是师生用电影讲述自己故事的天地。其特征为:
1.形式短小精悍,制作周期短。时长不超过10分钟,5—8分钟为最佳时长。例如我校创作的《奇遇》4分钟,《七天的纠结》5分30秒,《心结》6分钟,《那片落叶》7分40秒。微电影从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时间控制在几个月内,例如花城小学的《舞动梦想》只用了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
2.内容积极向上。影片内容须反映积极的生活态度,传播正能量。例如《奇遇》这部小型幻想微电影,影片通过主人公一心想为深圳大运出份力为落脚点,在梦中巧遇大运小精灵,从而梦想变现实的故事。而《糖果》描述了一对男女好朋友间的友谊,证明男女间存在真正的友情,这份纯洁的友谊伴随他们走过单纯的青春年华。《心结》让我们明白付出努力便会有更多收获的道理。
3.与个性为一体。故事通俗易懂,但充满内在张力,发人深省。例如《七天的纠结》讲述了一位美术生由于家庭压力,在考试前差点放弃对美术专业的追求,在同学的支持和帮助下,他逐渐从纠结的过程中挺身而出,对考试充满信心。临近分科考试的前七天,心理是如何变化的、心结是如何打开的,这是故事的主线,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必要条件。
张扬自我,表现自我是学生积极参与微电影制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个天地中,学生提高了对自我、对人生的认识,培养了灵活的创造能力,开朗真诚的性格,健康向上的心态,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而对于教师,它会让你想起你的学生时光,也会让你感触属于自己的青春。
二、创造与尝试
校园微电影虽小但肝胆俱全,和完成一部传统电影的创作流程一样,它至少需要三次创作过程。首先,编剧写成剧本。然后导演经过艺术创作把它从文字转化成影像。拍摄完成后,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后期剪辑与制作。接下来,具体谈谈对于校园微电影的制作,三个环节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⒈剧本创作
剧本创作是校园微电影成功的前提条件,选题角度有讲究。剧本创作力求立意新颖,选题有一定代表性,并有一定的高度,通过一个小故事反映一种生活态度,无形中传达一种正能量。它反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将师生友情、家庭亲情、生活哲学隐含在剧情之中,通过平淡而不失灵活的叙事手法表达,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感动。
故事的脚本多来自于社会上真实的故事或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故事,可适当嫁接和改编。例如龙城高中荣获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作品金犊奖最佳导演奖提名的《那片落叶》,创作灵感就源自于在深圳发生的三个真实感人的关于“眼角膜”的故事。这部微电影写出了年轻生命最后时刻的奉献,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也写出了受捐者的感恩寻找。故事感人真切,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催人泪下。再如我校荣获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作品金犊奖最佳编剧奖提名的《心结》,讲述了一个敢于追求梦想的女孩在选择舞蹈和学业之间的矛盾常常困扰着她,从小梦想当一名舞蹈家的她与重点高中的高三学业的矛盾愈演愈烈,成为一个打不开的心结。
俗话说:长文章,好作;短文章,难攒。故事凝练,语言精炼是首要,怎样的“微电影”会引起众人关注呢?首当其冲需要具备“故事性”和“悬疑性”。“故事”需要有起承转合,事件的起因-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的处理-大结局的设计这一系列需要创意组合,而“悬疑”类似底料,比画面、色彩和大牌艺人更重要。
“爸爸,我今天又捡了40个饮料瓶,加到一起一共是2600个,卖掉后就可以给您买拐杖啦。”这感人的一幕出自一部由深圳龙岗区盛平小学师生自拍自导自演的微电影《红灯》中。本片以文明为主题,表现了一名小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他每天除了做家务,还去捡饮料瓶,存钱给爸爸买拐杖,放学后,还要在路口劝导路人不要闯红灯,剧情充满故事性。而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花城小学首部励志微电影《舞动梦想》讲述的是花城小学一名热爱健美操的女生由追梦到助梦的动人故事。一位酷爱健美操的女生为何不能参加比赛了?原来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跳操是她的精神支柱,她不愿意放弃,怎么办呢?老师让她成为小助手,健美操团队取得的胜利也有她幕后的功劳。随着一个个疑问的解答,故事在发展和前进,观众的思想被剧情带着一步步向前走。这种构思不得不称赞。endprint
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应把握学生的感性诉求,迎合青少年的思想和形象。例如,我们学校曾举办了多主题的校园微电影制作,魅力校园、感动师生、传统美德、跃动青春等等。在特定的日子还会衍生出特别的创作,在学雷锋活动期间,为营造学雷锋、树新风氛围,举办了“我身边的雷锋”微电影大赛,师生用校园微电影宣传身边的雷锋。在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龙岗召开之际,我校顺应形势,举行了Start Here(本届大运会的主题口号)微电影创作大赛,很多作品脱颖而出。在高考来临之际,高三同学既紧张又兴奋,一方面,12年的学业将圆满结束;另一方面,他们将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微电影给了他们一个情绪的出口,让他们用故事表达心声。总之,校园微电影旨在利用现代科技知识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手段弘扬真善美,传递情感,展现青春。
⒉编辑与拍摄
编辑是微电影的重要核心。剧本形成以后,编辑人员负责作者和制片组、导演之间的联系,汇集各方面对剧本的意见后,与作者研讨修改方案,最终完成分镜头脚本。如果想达到影片的零剪辑,在分镜头创作时就要下足功夫,一帧也不能多做,剪辑时则无需再调动。在拍摄的过程中,编辑还要一直跟踪,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相应的情节调整。
拍摄是微电影的必要环节。在进入正式拍摄之前,制片人要通过想象最终制作效果来确定各个拍摄细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事件的拍摄角度、某个表情或动作细节的特写、特殊镜头等方面,为了后期效果,有些镜头需要多次从不同角度拍摄。在校园微电影中,编导和导演往往合二为一,于是拍摄中可以少走弯路。
例如《一片落叶》的开头,是一片碧青的叶子,在镜头中摇曳,一颗晶莹的雨珠打在叶片上轻轻滚动划过叶片,在叶尖停留,欲坠叶片弹起雨珠低落。紧接着的一幕是一滴眼泪跌落在写着黑色钢笔字的纸页上慢慢晕开。这时出现字幕:“雨水淋湿了季节眼泪却打湿了回忆!”这种唯美的镜头使影片成功了一半。
在拍摄之前,每一个演员都需要理顺剧中人物行动线路和心理线索。演员在拍摄过程中,首先需要真诚地打开心扉,以平常的心态松弛地进入角色,以真情打动人心,越害怕不入戏的人越进不了戏。指导老师要协助演员分析人物性格,吃透规定情境,启发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做”,尽可能不要告诉他“怎么做”,鼓励学生把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放到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中去。有时指导老师需要帮助演员把人物的内心活动说出来,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行动和情感。
⒊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包括:剪辑、特效、配音、配乐、字幕等。影视后期制作可以被看作是对拍摄素材的再度创作。好的后期制作可以弥补拍摄时的遗憾,有一些前期拍摄并不理想的电影,经过后期制作的精妙加工而变成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世佳作。
面对一堆拍摄素材,如何才能通过鬼斧神工的技艺使其变成一部画面流畅的微电影,这就要考验电影剪辑师的功力了。微电影特别强调镜头紧凑,绝不能拖沓。与传统电影的剪辑不同,微电影剪辑可采取无技巧剪辑,例如为了表达人物的心理感受,将碎片化的镜头不规则地组织起来。音效做到自然而丰富,不露雕琢痕迹即可。当某个镜头需要观众特别关注时,可采用慢动作的特效进行。字幕的使用在微电影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故事结束,提示性的文字往往能将观众带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糖果》的结束字幕“没有遇到,请相信。若遇到了,请珍惜”,让纯洁友情的主题更加深刻。又如,2013最有爱的公益微电影“来不及说爱你”系列微电影之《第三次拥抱》改变自真实故事,讲述了一只流浪狗与收养它的女孩之间的经历,通过不停切换人和狗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是一部温情满满的微电影。在影片结束时,出现了几排字幕“每分钟,你呼吸18次,它呼吸75次。每小时,你心跳4800下,它心跳5700下。每一天,你陪它2小时,它的24小时却只有你。一生中,也许它只是你的过客,你却是它的一辈子。趁现在,还在。”这段字幕的出现,升华了主题,使影片更加感人,耐人寻味。
微电影为更多有志于电影创作的学生团体提供了成就自己的机会,他们的独特思维和个人风格将带来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将校园微电影推向一个巅峰。
三、影响与意义
校园微电影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更鼓励学生展示创作成果。“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催生了微电影的诞生发展,在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包括大课间、下午上课前、晚修期间等休息时间播放同学们自编自导的微电影,每当看完一部来自于身边人身边事的“电影”,感受一场关于青春和梦想的共鸣,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与动力往往能一度调动,微电影的威慑力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我校创作的校园微电影多次在龙岗少年电视台和校园电视台播放,收视率高,深受同学们喜爱。深圳龙城高级中学的微电影创作已经成为全龙岗区的领头羊,为其他各校微电影剧组的招募和拍摄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是传媒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当同学们看到身边人成为了演员,顿时觉得拍电影原来如此简单,整个校园教师蠢蠢欲动,学生跃跃欲试。因此,我们不断吸收各学科的老师加入,同时鼓励不同兴趣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位,参与到微电影制作过程中。有的同学收集故事,有的同学只是给与一个美妙的创意,但参与让他们充满着成就感,校园被渲染起一股文艺风。
为什么校园微电影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小小的电影有着大大的内涵:
1、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途径,是德育的又一载体
校园微电影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构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又一途径。优秀的微电影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特点,不仅有可观性,而且可以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其过程潜移默化,其形式喜闻乐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例如《舞动梦想》不仅强调了学校“以美启真,以真悟美”的教育理念,并借微电影这一时尚元素引导孩子们感悟美好,追求梦想,通过孩子们身边的微小事例渗透道德教育。《舞动梦想》给孩子们送来了丰富的精神大餐,给校园文化注入了生命活力,带来了时代信息。
2、促进师生感情,生生合作,加强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待工作的责任感
进入校园微电影剧组的第一课是学习如何做好剧组的一员。剧组强调每一个成员要有善于合作的心态,要懂得电影的最终完成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让大家树立只有集体和谐,配合默契,才能成功的观念。剧组内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同学的相处,临时演员和工作人员的选聘等工作,无形中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而微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台前幕后必须各负其责,是对每个人工作责任感的培养,增强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
3、扩大学生体验范围,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校园微电影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知识。节目制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镜头稿本的写作知识,摄像的技术,电影制作的知识,获得了表演经历,给相应故事情节选择恰当音乐的经验。学生参与到剧本的创作、分镜头脚本、编辑、导演、表演、拍摄、剪辑、配乐等工作,促进了语文、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学习,培养了其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扩大校园微电影的影响,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宣传措施。如“点击量计票”方式,投票者必须完整看完一部影片才能对该片产生评论,否则视为无效点击量。大众评审还选出“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人气奖”。校园微电影蓬勃发展,正在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主流。
高中教育因为高考的存在,学生学业压力普遍偏大,多样性发展能力受到限制,校园微电影的兴起就如同调味剂,使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有张有弛,张弛有度,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创新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园微电影是凝聚学生团队精神、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挖掘学生创造潜力的载体。只要学校拥有海纳百川的宽厚氛围,学生则会勇于实践、自求创新。参与的过程,会启迪他们的思考,调动他们的想象,打动他们的感情,只要身临其境一回,创作艺术将会自然而然地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至终生影响。学校要进一步挖掘校园微电影的内涵,在更深的层面引导学生创新实践,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
(本文作者单位为广东省深圳龙城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