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2014-10-20 11:56司宇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身体素质

本文根据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中学体育教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分析了显性体育分层教学的局限性后,提出隐性体育分层教学模式,讨论了其模式的具体操作和作用,通过教学效果验证,隐性体育分层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困难问题。

中学体育 显性分层 隐性分层 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学习与竞争压力的增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体育运动水平参差不齐,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陈旧,场地、器材缺乏,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不高,既抑制了运动水平高的学生个性发展,也加重了运动水平差的学生的负担,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改革中学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已迫在眉睫。

一、显性分层教学模式的缺陷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学校开始对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个体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因人施教。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分为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显性分层体育教学模式一般都以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分快、慢两种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步显现。

1.容易造成群体差异

显性分层体育教学短期内纵向比较,进步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分层目标成为体育教师降低慢班学生要求的借口。一部分学校没有把握好短期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关系,从而造成了快班的学生运动技能越来越高,慢班的学生举步维艰,实现统一目标成为泡影。这显然有失教育公平,且人为造成群体差异。

2.容易挫伤慢班生的学习信心

在显性体育分层教学模式中,会使绝大多数慢班生产生被歧视感,心理负担加重,形成不良的自我评价,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他们中的部分人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出现失望、绝望、抵触情绪,这样不仅使体育分层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甚至会事与愿违。

3.不利于学生间互助合作

显性分层体育教学使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变得疏远,彼此间的学习交流出现心理障碍。此外,慢班中“榜样”的缺失,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慢班中的学生缺乏压力,当然也就难以形成动力。学生的群体凝聚力也会减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就成为空谈,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克服显性分层教学模式的弊端,很有必要实施隐性分层教学。

二、中学体育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1.隐性分层教学的概念

隐性分层教学就是体育教师采用内在尺度把班内学生分为优、中、弱三个层次,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这种模式既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避免了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有序进步。

2.隐性分层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给班级内的学生分层

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对班内学生进行身体素质、体育基础、体育技能、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测试,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测试成绩优秀、运动技能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占班级人数的20%左右。B层是测试成绩中等、运动技能较强或不稳定、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占班级人数的60%左右。C层是测试成绩差、运动技能差、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占班级人数的20%左右。特别注意的是,不公布学生的测试成绩和具体层次,以免引起负面的心理影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教师将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一个个学习小组,也可让A层学生穿插在B、C层中练习。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让每个教学参与个体都有主人翁意识。

(2)教学方案因层而异

教学方案(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尽可能细化,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进步的可能性,做到有的放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对于A层学生,教师应该要求高一些,主要以体育运动技能的提高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永不言败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B层学生,教师应该要求掌握大纲要求的基本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从思想上引导他们去克服学习中的难点,不断地增强运动能力,全面提高自身运动素质。对于C层学生,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要求掌握最基本体育技能、规范动作。以培养体育意识、运动兴趣为主,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3)体育教师要全面提升自己

隐性分层体育教学最大的难度是教师的实际操作,对教师的经验及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向三个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练习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巡回指导,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态度,对进步的学生调整所属层次,对退步的学生要及时沟通、鼓励。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时刻对所有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既要注重学生的差异,还要给所有学生公平展现自我的平台。因此,体育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的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

(4)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关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也是隐性分层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具体做法是:期末考试内容相同,不区别考核,期末总评成绩要结合期末测评、分层测评、学习态度、纪律情况、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因素综合考评。特别要注重学生的进步幅度,每位学生点滴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肯定,使学生燃起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信心,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隐性分层体育教学的作用

(1)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敏感期,追求平等。隐性分层体育教学模式全面考虑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身体综合素质,避免了显性体育分层的负面影响,其教学模式不公开学生的层次,注重学生心理变化,对学生多鼓励、多帮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积累情感体验,促使形成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健康心态。endprint

(2)提高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隐性分层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注入式”转变为以“学”为主体,分层推进,在教学中形成一种“递进”的机制。课堂上有教师的示范讲解,有运动技能好的学生的帮助,有同层学生的相互鼓励,使学生之间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学风,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学习的快乐、进步的快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步提高。

(3)加强了学生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隐性分层体育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要求、同层学生合作、分层评价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得到了满足,就会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体育技能,求知欲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会随之提高。

4.隐性分层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探究

在2010年,笔者把两个班新生按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分为快、慢班,进行显性分层教学,而在另两个班进行班内隐性分层体育教学。对这四个班的学生进行素质测试,测评结果显示:四个班的平均成绩基本不相上下,但标准差较大,标准差大说明各班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经过2学年的实践教学,实行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的两个班平均成绩分别为68.24%、69.41%,高于实行显性分层教学的两个班62.35%、64.79%,这个结果说明隐性分层体育教学模式相对于显性分层教学模式来讲,效果要好一些。从各班测试的标准差结果来看,隐性教学两个班的标准差在逐步减小,显性分层教学的两个班标准差变化不大。由此说明隐性分层体育教学更能使后进生进步,显性分层体育教学并没有明显地缩小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在优秀率与及格率上隐性教学两个班也高于快、慢班教学而且不及格现象也没有。通过对差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显性分层教学的两个班后进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而隐性分层体育教学两个班的后进生受到了重视,情感体验较多,树立了自信、自强的健康心态,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对于中学生实施隐性分层体育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该种教学方式教法灵活、层次清晰、针对性强,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特别是一些先天条件较差的孩子,以前总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及格,现在他们知道只要努力、有正确的态度,不仅会及格,还可能得高分,得到别人的认可。班内隐性分层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促使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隐性分层体育教学是取代大集体体育教学和显性分层体育教学的一种进步,值得继续探讨及不断完善。

————————

参考文献

[1] 邱雅敏.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讨.机械职业教育,2003(10).

[2] 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05(1).

[3] 邓晓琦,李思兰.大学英语课程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设计.前沿,2010(11).

[4] 赵慈爱.国外分层教学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教育与职业,2009(20).

[5] 李华.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现状及对策.丝绸之路,2011(10).

[6] 梁智.隐性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7] 吴丽云,金筱艳,熊媛.班内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探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作者:司宇(1977-),男,陕西咸阳人,陕西西安财经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张茂林】endprint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身体素质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