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颜云
摘 要: 教学模式是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而应用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它具有稳定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教学行为包括教和学两个行为,是一个有诸多构成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具有整体功能的行为过程。根据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與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教育过程 教学行为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理念的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本职工作出发,积极思考和实践教学理念,摸索出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根据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大体上可以分为注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等几种模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者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框架指导下,根据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和评估教学效果,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摸索适合所教课程的教学模式。本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辩证的角度理清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改革回到教育的根本上。
1.教学模式的定义
顾名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反映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抓住教育过程的主要特点,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做简要概括,以向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实践上的选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从定义上看,前者强调以理论指导为前提,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可选择的“过程组织方式”,后者强调“以教学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一种“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二者在实质上都把教学模式视为教学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以上三种定义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可教学模式是一种稳定的教学实践结构,目的在于使得教育行为取得预期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模式的本质功能不在于为教育实践提供某种可以选择的样式,而是在于对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示范”。
2.教学行为的定义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技能等的构成体,而是一个由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及与行为主体相关(直接或间接)的因素所构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行为的总体所构成。所谓教师显性的教学行为主要是指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是可以认知、测量和评价的,如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板书示范、实验操作、表情姿态等;而教师隐性的教学行为则主要是指诸如道德、价值、情感和个性等一些不便于认知和测量的内在行为。在教学中,只有显性和隐性的教学行为全部投入时,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就是教学行为的实践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耦合的活动。其实质是将教师所具备的才能传授给学生。在给定的课程下,学生在学习对象的确定上是被动的,在既定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课程规范和自己的意愿将所具备的才能展现出来。它是一个度,什么时候呈现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逻辑呈现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对课程与教学进行统合性研究与反思,正确认识学生发展的规律,具备相应学科素质,理解学科的性质和价值地位,掌握学科教育的基本技能,明白整个教育体系能够明确地传授给学生的是什么。要把握教育过程实质性的东西,在实践中发现真正的问题,并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简单地套用一些既定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者、帮助者、支持者和诱发者。学生获得知识的数量与质量不是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指导、帮助、支持和诱发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
4.在现有教学模式下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的指导价值在于示范而不是规定,示范的东西可以模仿,可以创新,规定的东西只能遵照执行。教学模式对教学行为的规范并不意味着束缚思想和压抑个性。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行为的规范在于保证教学实践的优质高效,促使教师利用各理论学派的研究成果,优化自己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的一种革新。它要求人们不是简单、静态、条块分割式地研究各个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而是从整体上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促进教师加强对教学过程设计,不断优化组合教学过程。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有它适用的土壤。教师应当积极地学习和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因为教学模式存在不足或者不完全符合课程特点而拒绝将自己的教学行为统一到现有教学模式上。每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实践和发展,丰富其内涵。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模式,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5.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限于纸质媒体,不再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资源日渐丰富、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教学形式而存在的,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育特点,一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具体的学科教育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简单适用教学模式,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借鉴他人教学经验,解放思想,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或创造新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教学模式构建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关于教学模式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6(4):45-47.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段文平.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研究[J].成人教育,2005(12):78-80.
[4]杨丽敏.高等职业教育“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