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喜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文章,它所讲述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为美谈,成为一段千古佳话。这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同时也是一篇德育教育的典范之作。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它的文学价值,更侧重了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德育思想教育。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思想上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有所收获:
一、进行团结合作的德育思想教育
文章中的赵国就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上至赵惠文王、文武百官,下至跟班的仆人,可以说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他们精诚团结,上下一心,共同为赵国的利益出策出力。
蔺相如带和氏璧出使秦国,当发现秦国没有诚意拿城换璧时,仆人们积极协助蔺相如,趁秦国不备,将和氏璧安全送回了赵国;渑池会见,蔺相如和赵王深入险地,进行文攻;老将廉颇在边境做好了防御准备,进行武卫。正是他们的精诚团结,上下一心,所以才在完璧归赵的过程中,在渑池会盟中,两次战胜强大的秦国,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懂得了我们这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班里的每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首先都应该讲究团结合作,这样才能把班级建设搞好,维护班集体的利益。
二、进行以大局为重、宽厚待人的德育思想教育
文章中讲到: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新功,被封为上卿,职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气,要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后,避而不见廉颇,处处忍让。我让学生分析这件事反映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学生说蔺相如胸襟开阔,忍辱负重,屈己待人,以国家利益为重,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学生分析完后,我紧跟着问学生,假如你和别人发生了矛盾,你该如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呢?学生们会意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如果出现矛盾,应该向蔺相如学习,屈己待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自己的宽厚,以自己的诚心感染别人,从而达到化解矛盾,妥善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进行坦诚直率、勇于知错就改的德育思想教育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缺点,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老将廉颇,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常人,他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他看到蔺相如的职位超过了自己,心里不服气,就对别人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又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这段话一方面反映了廉颇的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廉颇的为人坦诚直率,从不隐瞒自己的想法,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当他听到蔺相如的话后,能够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觉得自己为一己之私,不顾国家的利益,确实不应该,于是主动登门负荆请罪,这更说明他的豪爽直率,勇于知错就改。这也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品质,学生从廉颇身上也受到了启发:每个人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敢于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才是为人之道。
四、进行诚实守信的德育思想教育
蔺相如作为使臣,要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在赵国朝廷上立下铮铮誓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才叫大丈夫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在秦国宫庭上,临危不惧,和秦王斗智斗勇,最终战胜了秦王,完璧归赵,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这说明蔺相如是个诚实守信的人,说到了就做到,这真是一诺值千金。我们做人也应该像蔺相如那样,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要轻易去许诺别人。
文章中的秦昭王是个反面典型,他得知赵王得了件无价之宝——和氏璧,就给赵王写信,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当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把和氏璧交给秦王后,秦王却只顾欣赏璧,绝口不提交城的事。当蔺相如把和氏璧悄悄送回赵国,要求秦昭王先给十五座城时,秦昭王却对这件事不了了之,只得送蔺相如回国。这件事充分说明了秦昭王的言而无信,不重承诺。学生从秦昭王身上得到了深刻启发:做人不应该像秦昭王那样不守信用,要以城待人,不应采用欺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试想作为一国之君都不守信用,在如此重大的邦交问题上都不重承诺,又如何教化本国的臣民,让臣民都诚实守信?学生通过一正一反两个典型感受到了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要学习蔺相如,不学秦昭王。
五、进行以人为本、互相尊重、人人平等的德育思想教育
在渑池会上,秦昭王要赵惠文王鼓瑟,并叫史官对此事做记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对此事进行评议,学生说秦昭王的做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并不是真想听赵惠文王鼓瑟,只不过是以鼓瑟为名对赵惠文王进行一番侮辱,因为各诸侯国之间本应是平等的,各国国君的地位也是一样的。秦昭王要赵惠文王鼓瑟,实际上是命令,是威胁,是恃强凌弱。他对赵惠文王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他没有把赵惠文王和自己平等相看,因此是对赵惠文王的极大侮辱,但秦昭王最终还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大地羞辱了一番。学生借此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要树立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道德观。
六、进行任人为才、虚心求教、民主和谐的德育思想教育
文章中的赵惠文王看似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难得的君王。
首先,他很讲究民主,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领导团体,把文臣武将紧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赵国的建设尽心尽力。他不独断专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当强秦来信想以城换璧时,想在渑池召开会盟时,他首先召来大臣共同商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重大问题。他讲究民主的做法很值得称道。
再次,当他通过宦者令缪贤了解了蔺相如的才智后,不顾蔺相如的地位卑微(蔺相如当时只是宦者令缪贤家中的一个门客),亲自召见蔺相如,向他问询以城换璧之事,并坚决大胆地起用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当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后,他又能够论功行赏,把蔺相如从一个门客直接晋升为上大夫,这些都说明赵惠文王用人不讲究门第观念,能够做到任人唯才。这种精神在古代帝王中是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今天也是值得提倡的。
七、进行尊重人才、为国举才、大公无私的德育思想教育
文章当中还有个看似无关紧要,实则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是他把蔺相如推上了历史舞台,这才引出“将相和”的故事。这个人就是赵国的宦者令缪贤。关于缪贤推荐蔺相如一事,《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这样描述的: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通过这段介绍,也反映了缪贤的可贵品质,他坦荡无私,积极为国家举贤,他发现蔺相如确有真才实学,不是嫉贤妒能,压制人才,而是把栋梁之材推荐给国家,这种精神也是值得今天的人学习的。
八、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思想教育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不论是赵惠文王的任人唯贤,蔺相如的不辱使命、大智大勇和忍辱负重、屈己待人,还是廉颇的知错就改,缪贤的大公无私、为国举贤,以及蔺相如手下人的密切合作,这些都反映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相和”的故事实则就是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我们今天在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责编 金 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