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程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由此可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改变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他们的自主学习应是在“导”下的“学”。以“导”促“学”,以“导”助“学”,以“导”引“学”,让他们不断在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时,激发兴趣,培养信心,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导学课堂”,加强对导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前导、学后导,把握时机发挥效力
从与“学”的先后关系上来看,有学前导(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学)、学中导(自学后出现问题,教师引导)、学后导(问题解决达成共识后,拓展升华)。学前导是基础,学中导是核心,学后导是升华,此处重点说一说学前导和学后导,学中导在第三块重点分析。
如在教学古诗《望天门山》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整体感知画面后,进入品读古诗环节,于是在学生自主品读前用“导学提纲”指导学生学习。
1.默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反复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抓住最能触动你的字词,写下批注。
3.请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此导学提纲就属于学前导,其中既有关于古诗学习内容的提示,也有学习方法的提示,是在解决本课重点时采用的有效导学策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阅读古诗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又如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一句时,学生结合文章能够理解其中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为了有更真切的体验,幻灯片出示季羡林的照片,并这样叙述:早在1935年,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到德国哥本哈根大学求学。当时他才25岁,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35年后,当他再次踏上第二故乡,感慨万千。
此属于学后导,这样一引导,就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思乡的“乡”即可以指祖国,也可以指祖国的家乡,还可以指第二故乡——德国,这样文章所包含的感情就更深厚了,这样正是学后导要达到的目的。
二、明晰导、暗含导,明暗结合相得益彰
从“导”操作形式上看,有明晰导(明确提示学习目标、内容、问题、方法)和暗含导(看到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导隐含在学生学习过程之中)。第一点所提到的“导学提纲”就属于明晰导,而学中导大多属于暗含导,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师生平等对话,巧妙引导,看到学生是自主展示,教师的导暗含其中,起到引领方向,梳理思路,深入理解的作用。
一节课上如果明晰导太多,就会显得死板,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力;如果暗含导太多,就会使一些学生不太清楚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所以,两者要配合起来,才会相得益彰。重点内容一定要有明晰导,力求做到清楚、准确,掷地有声;而对于难点、疑点、拐点、序点、盲点等内容,一定要通过暗含导巧妙突破,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明暗结合,才会妙趣横生。
三、疏通导、指引导,针对内容灵活运用
从学生学习需求上看,主要有辅助导(着重对常识和学习方法的说明、讲解)、疏通导(着重在对难点、疑点及障碍点的疏通、解决)、指引导(着重对学习思路的指引)。其中,辅助导主要属于学前导和明晰导,此处,不再赘述,疏通导、指引导主要属于学中导和暗含导,形式灵活,下面就教学实践谈一谈。
(一)疏通导解疑难
文章除了表面表达的意思之外,常常有内在的、不易察觉的、深层次的意思。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局限,往往会在理解时遇到困难。教师灵活的“导”,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刷子李》一文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声音、效果的句子时,能感受到刷墙时动作悠闲、声音好听、效果好,但是很难站在艺术的角度来理解刷子李对刷墙的热爱以及工作时的陶醉。所以,当学生自由谈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师提示:“现在我们再看这刷子李哪里是在刷墙啊,他是在——(舞蹈、奏乐、绘画动作提示)”,学生回答:“舞蹈、奏乐、绘画。”师:“他哪里还是一位粉刷匠,他是一位——”。生:“舞蹈家、演奏家、画家。”接着,把这几句变成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
只见师傅的手臂 啪啪声里
悠然摆来 一道道浆
悠然摆去 衔接得天衣无缝
好像伴着鼓点 刷过的墙面
和着琴声 真好比
每一摆刷 平平整整
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 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便在墙面
啪的清脆一响
极是好听
这样,由表及里,由内容到形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文字里走了一个来回,疏通了疑难,理解了内涵,达到了深入理解的目的。
(二)指引导明思路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不断上升的,根据文章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水平,必须关注阅读能力不同层次的生长点,这样按规律进行引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习经验和能力。
如教学《景阳冈》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文章的复述能力。在学生读文后,指名学生复述,学生边复述教师边指引,而且指引是分层次的:首先借助表格理清小说情节,引导学生依据表格简述大意,做到完整连贯;然后,再次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注意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让复述比较详细;最后借助视频片段,关注其中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边表演边复述,让复述细致且富有情趣。
这样,教师的“导”以学生“学”的能力发展层次为立足点,就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良性发展。可以说运用“指引导”,就会让“导”有清晰路径,有规律可循,就会使学生“学”得畅快,“学”得情趣盎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导课堂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冲击力。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要强化以生为本的意识,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导学”策略,实践“导学”策略,反思实践“导学”策略,让其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责编 张景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