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计算机教学策略初探

2014-10-20 05:04史娟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文本框一节课计算机

史娟

计算机科目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符合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还要结合理论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能在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时具备使用的价值。在中专学校中,每个学生的能力不相同,学生之间的水平相差很大,要使他们在学习中都能获得提高,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教师就要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做起,不再照本宣科,而是从学生的实际考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一、巧妙设计教学,构思有效备课

(一)仔细钻研教材,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教学构思也能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来达到在课堂上与教师的完美互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构思来把内容分成重点和非重点来进行教学。例如,上“Office 2000”的“Word”内容中的对“文本框设置”这一节,怎样的构思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学会呢?在上课之前,我先编了一张“报纸”,其报纸的格式中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字体设置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突现出来。但在上课时,设置文本框前先要进行文字的输入,假如一节课都放在输入文字上,那就没时间设置文本框,根据此情况,我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课上让学生打开这篇文章(内容是这节课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复制、粘贴”把这段文字放到文本框里。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合理地把这一节时间充分利用好。接下来,我让学生对照自己编的报纸和老师编的报纸有何区别,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文本框的线条和颜色还不够完美。学生就在上课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文本框的设置”,这是“Word”教学中的一个方面。

(二)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他们在接受和理解知识时达到的程度也不相同,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不能对他们一把抓,培养成为从模子里出来的人才。在新课改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获得更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师就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考虑到一大部分学生,而是要把全体学生都考虑到,使每一个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都能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因人施教。教师在学生学习完一节课的计算机操作时,要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任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和操作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练习的程度不同,但他们都获得了提高,有了收获。

二、从教学策略方面着手构思有效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对教材进行透彻地研究,不断对之前的备课方法和程度进行反思和总结,追求备课方面的完善。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枯燥的计算机知识时也能感到新鲜有趣。

(一)重视传统的按部就班法

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时,对计算机的操作还不熟练,这时,在教学比较复杂的操作时,可以按照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地操作,在跟随教师的操作完成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教师要让学生独立进行一次操作。通过独立操作,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回想教师的示范,对加深知识的记忆有明显的效果,经过再次操作,学生对操作熟练了,对理论的理解也更透彻。例如,我们在讲“Windows 98”时,由于其中包含的知识和操作很多,不能把这些内容用一节课来讲述,而是按照课程的安排顺序分单元进行讲解。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要让学生不仅能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还要能熟练进行其中的操作。

(二)采用问答式教学法

孔子曾说:“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善于提问。只有从学生的提问中才能反映出学生的掌握程度。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提出来,这就促进了他们在学习计算机的思维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针对所讲内容向学生提问,能使学生清楚地掌握学习重点,在考虑问题的过程中,把计算机知识快速在大脑中梳理,使知识更系统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例如,在“Word”的“文本框插入”过程中鼠标的指针变换尤其重要。针对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要点,教师要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加深他们的印象,使他们在文本框中进行插入操作时能正确进行。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清楚地理解了指针出现类型时应该进行的操作。

(三)采用“故错”分析教学法

学生从所学知识产生疑惑,表明他们对知识进行了思考,在解决这种疑惑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解疑答惑的这种能力,使他们在对教师的讲解和操作时能找到疑惑的地方,以促进他们深入思考,究竟是教师所犯的错误还是自己理解上的错误,解决了这些疑惑之后,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上会大大提高效率。利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进行操作示范时故意“犯错”,使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例如,如在学习“Word”时,我在把所给文本进行输入时,故意少输入了几个字,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段话的句子不通顺,肯定是少字了。”发现的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都保持了高度集中,然后我在进行如何把遗漏的文字插入的操作,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操作,并且对其印象深刻。

总之,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跳出传统教育的模式,从思想上寻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行动上不断总结和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使计算机教学在提高实用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面对计算机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实用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中间能学到有用的计算机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文本框一节课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托马斯的一节课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文本框在地理课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