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全程网络化教学模式初探

2014-10-17 12:47:08刘洋
企业导报 2014年14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网络

刘洋

摘 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传统教学方式所面临的困境,新时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以及高校课程设置的现状,为《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凸显《形势与政策》课时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遵循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理念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时政学习,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全程网络化教学平台,切实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网络;网络化教学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必修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及时了解并科学认知国内外形势及其发展态势,积极跟进和把握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塑造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其重要地位和价值不言而喻。《形势与政策》课自身具有突出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大大地限制了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探索网络化教学模式,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提高教学实效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 学生生活 、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作为新兴媒体 ,网络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如何运用互联网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将海量的网络资源整合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运用网络资源,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开展学习,形成自己的认知,对强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传统教学方式所面临的困境

(一)授课内容欠缺时效性与吸引力。在当今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授课内容难以跟上时事发展的速度,授课观点和授课语言无法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状况。这就直接导致了《形势与政策》课不能在及时对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时政和观念引导,学生也自然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

(二)授课、考核形式单调,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依然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然而因为教学资源分配和设置跟不上实际教学需要等原因。所以,许多高校开设的该门课程的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所缺失,从而最终削弱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除此以外,考核也是《形势与政策》课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绝大多数高校采取了出题笔试、开卷考试的方式。然而,限于学生人数众多等原因,这些高校的的考试仅仅限于表面形式和过程,只考查观点,老师的批改存在走过场的嫌疑,对学生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有所欠缺。

二、《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一)新时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文件同时指出,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空间。各综合教育网站和各校园网站要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因此,推行《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化教学模式,也是对于课程改革趋势的一种回应。

(二)高校课程设置现状是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的现实需要。学生进入高校后,有了自己的专业和发展方向,指向清楚,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许多高校最后不得不删减“形势与政策”课的课时,同时把上课时间放在晚上,并往往采取大班甚至超大班授课。而变动着的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许多政策的讲解则需要足够充分的时间。在这种现实的困境下,很多情况下,主讲老师不得不给自己的授课内容“打折”,删减大量教学内容,导致许多时事热点无法讲清讲透,更无法到达“入心入脑”的教学效果,因而学生的收获也大打折扣,难以实现该课程应有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现在网络化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教育内容可以在网络化教学之中予以延伸和扩展,教学时间的困境也得以解决。教师完全可以将在课堂上来不及讲解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自主和自由的学习,同时老师可以在线提供最权威、最全面和最迅捷的资料给学生,学生也获得了更加充裕的学习时间。

三、《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时效性和系统性,其教学内容涉及国家政策、法规,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社会热点、国际热点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根本就没有独立和固定性的教材可依靠。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也不太足。因此,如何利用网络化教学破解《形势与政策》课的困境,提升课程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是日后我们教育者为之努力和改革的方向。

四、关于《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网上教学的基本思想。针对以往教学的困境,在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网上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以下基本思想:遵循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实效为指向,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对象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凸显时代感,创造针对性和实效性强,有利于师生能力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络化、自主化,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这种探索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是思想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迎接信息时代挑战的重要措施。

(二)大学生参与时政主观意愿强烈。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时事政治有几个方面的优势:方便快捷、交流面广以及参与成本较低。我们可以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热衷网络的优势,提倡大学生通过网络有序地参与政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强化服务理念。要善于整合各种网络和信息资源,以服务为原则,寓教于乐。教师既是授课内容推广者,又是网络平台的管理员,要善于广泛摄取和采集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们关注的一些焦点问题,吸引学生参与,细心讲解,引导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进行的因势利导式的 “渗透”教育 ,化疏离为亲近,既加深学生对重大问题的理解,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四)坚持民主平等原则。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种处于教学和学习的主导地位。而现代教育理论强调,要更加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得师生在网络教学中的交流得以处在同一平台上,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这样也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才能最终提高学生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动性,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实效性。坚持民主平等原则意味着以学生为本。高校的教育环境相对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注重人性、尊重个性,弘扬主体性、张扬个性。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21世纪的网络教学自然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采取灵话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体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五)追求时效性。网络信息更新迅速,传输便捷,这给网络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网络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时空便捷性、开放性,从而实现时效性。教师必须及时运用国内外最新时事动态,用最新的资讯刺激学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时代同步,让理论鲜活。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严莹、陆向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多维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网络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7:11:51
大学生党建会与形势政策学习的调研报告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40:19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8:18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05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