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6自”班训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

2014-10-17 00:26金宏伟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班训价值观思想

金宏伟

(台州学院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浙江 临海 317000)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以“规矩”为代表的管理文化的重要作用。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班级,都必须具有凝聚力的内核文化。我国古代蒙学书籍中非常著名的《颜氏家训》、《弟子规》等,都是这些内核文化的精髓。时至今日,这些规训文化在我国中小学仍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课题组总结班训在班级运行的实际经验,结合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养问题,探讨班训的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内涵及现状

我们通常所谓的“有用否?”“有利否?”“值不值?”都是对价值的判断,人们夸奖某人品格高尚常用“千金不换”,形容人的道德低下时常用“分文不值”等词汇。这些词汇都是对价值的判断,不同的判断结论反映出人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价值观的培养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1]《意见》明白无误地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而“三观”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但尚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体系,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经过历史的实践和检验的颠覆不破的真理,它随着历史的变迁应该被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和活力,而不应该是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温床。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这就需要在坚持倡导和强化理想教育和信仰教育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以时代的精神培育、升华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自觉、自尊的独立意识和责任心,并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事业和人生[2]。需要说明的是,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的基本价值需要得到社会和高校的肯定,对大学生来说,希望其主体地位及其个性发展能够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其多样化的价值选择能够得到尊重,希望学校和老师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把握好理论解释和宣传的尺度。一味地课堂灌输思想政治理论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反而会加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反感,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起反作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要求我们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要结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一)人生目标和方向迷失,抱负水平低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理想和信念最为活跃的时期,是天之骄子一样的存在,应该非常有目标和抱负。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类型的学生人生目标和方向缺失,抱负水平较低:一是有些学生对未来毫无目标、感觉很迷茫,对学习无兴趣,对生活缺乏动力;二是有些学生存在着好高骛远,对未来盲目乐观,人浮于事;三是有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追求安逸,不思进取,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难负重任。

(二)过度功利化,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脱节

毋庸置疑,近年来大学的大幅扩招提高了高校入学率,高校学生总数的增多,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也要看到竞争,尤其是不良竞争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即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价值,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从而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忽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有个别人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这既是对自我价值的歪曲理解,也是对自身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做法。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会限制学生发展的空间。

(三)对自我和对他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呈现出二元化趋势

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二元化价值判断标准,即评断他人时是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自己时则是利己主义标准。比如说,对见义勇为等行为同学们在观念上是非常认同的,但在行为上,他们更倾向于这种行为由别人来做,自身很难将其转化为自己自觉的实际行动。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反映了当前社会不良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所造成的腐蚀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里对自身修养要求“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3],这一责己恕人的心意思想在今天的大学生身上鲜有体现。

(四)自我管理能力欠缺,易冲动、心理承受能力低

青春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烈,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很显著,好胜心很强,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会用很高的热情来对待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反之,对兴趣不大的事情冷漠相待。士气及其容易受鼓舞,但情绪也很容易受挫。确切地说,他们有价值观,但不系统,不稳定,很容易受影响而改变。较强烈的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另一特点,在审视现实分析问题的时候,他们常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由于高校的学习和生活相对社会而言少了许多复杂,多了很多单纯,导致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做事很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心理承受能力低。

二、班训的文化内涵

班训,顾名思义就是对班级学生形成的训导文化,是训导文化的一种浓缩的精华的哲理的表达。其提出的主体和受众有所区别,具体来说,班训是以班主任为主的班级管理者对全班学生提出的要求;而受众则是班级的全体学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班训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不是像班规那样如果不遵守就要受到相应处罚,而是一种训导文化,是希望班级学生能够像班训所要求的那样行事。因此可以说,班训源自于班规,却是一种高于班规的精神追求。

课题组对100多所学校的班级的班训内容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可用“6自”来概括。

(一)“6自”班训的内容

“自律”,是相对于“他律”而言,是自我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但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形成或重塑阶段。“自律”是对自我行为管理的重要阶段,让学生内心有一个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做到自律,自然就减少了他律,既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又降低了校方的管理成本。如果能充分理解并做到自律,还能推己至彼,产生“律他”意识,即,自我管理的同时,管理他人。

“自尊”,有两个相对项,一个“他尊”,另一个是“尊他”。自尊是人的尊严的重要方面,在懂得自我尊重的同时,也就很容易明白并且做到尊重他人,并赢得他人的尊重。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被人尊重的需求是处于较高层次的仅次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处于较高的精神层面,具有较强的内在激发动力。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纷纷涌现,城市治理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治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就是小区治理(或社区治理)。①从方法论的角度,目前关于小区治理研究的视角主要包括结构—权力角度、过程—事件角度、法律—体制角度等。但是,这些研究视角的内部充满了张力。

“自爱”,既有“自我悦纳”的心理层次内涵,也有“自我爱惜、自我珍惜”的精神层次含义。在自尊的基础上,做好自爱。懂得自爱的人,才能懂得爱他人。孟子曾曰:爱人者,人恒爱之。西方有言:爱让世界不停转动。中西方对爱的诠释都表明,爱自己、爱别人是让这个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自信”,是自我创造的动力源泉,也是成功的最必要保证。“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的就是古人自信的洒脱,西方先贤罗曼·罗兰有名言曰:“人首先要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有自信的人,学习和工作中也才有干劲,精神风貌也异于常人。

“自立”,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动手能力,我国谚语曰: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特别提到:“恃人不如自恃也”,说的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自立有两重含义:一是让学生学会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准备。

“自强”,是一种信念,是一种精神境界。《礼记·学记》对自强的解释是:“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于个人而言,自强是一种自我要求向上,自我勉励,奋发图强的精神。于民族而言,它是一种民族美德,是支持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撑精神。作为个体,我们希望我们的大学生都具有昂扬向上的自强精神,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坚韧不屈的民族品格。

“6自”涉及大学生个体对内、对外两种关系。从哲学的高度来讲,人所处理的就是两种关系:对内——对自我的认识;对外——个体对外界的认识。

(二)“6自”班训要处理的关系问题

“6自”的每一个“自”潜在的意思都涉及到相对应的对立面,即“他”面,能正确理解并做到“自”,就能正确对待相对应的“他”,比如说“自爱”,学生能很好地做到“自爱”,也就能较好地处理“他爱”和“爱他”。

人要解决的是自己同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等相互间的关系问题,“6自”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诠释自身与他人的诸多关系问题。这些问题,从哲学的角度,也就是价值观问题。具体说来,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你与自己的关系问题——自我悦纳;你与同学的关系问题——友好相处;你与老师的关系问题——相互尊重;你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爱且尊重;你与学校的关系问题——相互尽责;你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共存。图1如下:

图1 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与自我的关系体现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即自我悦纳;自我与同学的关系、自我与老师的关系、自我与父母的关系、自我与学校的关系、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则属于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体现的是人际和谐。

三、“6自”班训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

现时代的大学生是非常有特点的一代人,他们深受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崇尚自我,标榜个性,思想非常自由,行事特别有激情。这个群体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模仿性、攀比性。针对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方法和模式,而是应该结合他们的特点来进行教育。按照《意见》要求,我们将具有中西方普适性的理念整理总结成简单的“6自”班训,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在班级进行倡导。“6自”是高校思想教育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一个典型,站在学生角度,先强调自我的方面,主要从精神的层面来阐释自我要做好的几个方面,然后由己至彼,自然就升华到较高的境界。这里需要说明几个问题:

一是“6自”是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大学生不仅仅要具有自立、自强、自信、自觉、自尊的独立意识和责任心,而且要有较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要求始于“6自”,但不止于“6自”。应该在教导学生自律、自尊、自立的同时,进行马列主义的跟进教育。结合我们现阶段提倡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分层模式,我们认为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但我们可以培养广大的学生都具有自尊、自爱的品质,自立、自强的精神。这是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品质,也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最基本的品质。

二是“6自”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中还必须要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已经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精神圭臬。现阶段的大学生有不少在家里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偶尔会带到学校来。这种“懒虫”思想会侵蚀同学们的自立精神,需要得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到个人大至国家民族,都必须警惕、摒弃这种思想。

三是“6自”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中要落到实处。作为班训的“6自”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不是一种口号,需要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来。要求学生经常用“6自”来对照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就内化成了个人的一种习惯,进而成了一种优秀品质,从而对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5.

[2]戴韶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江淮论坛,2010(5):164-167.

[3]余治平.儒家责己与责人的道德要求[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59-68.

猜你喜欢
班训价值观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让班训成为学生共同的心想所愿
让班训成为学生共同的心想所愿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