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政治新教材的认识

2014-10-17 13:41闫争党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新教材学期哲学

闫争党

教材既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标准和依据,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省使用的思想政治人教版新教材,是国家教育部门集中我国各相关学科权威专家和最优秀的学者编写,经过几年的实践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作为一直奋战在高中政治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突出文化生活的地位

新编教材的最大变化也是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贯彻“三贴近”原则(贴进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从教材前后名称的变化就可以感受到。老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由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三个模块构成,侧重于理论的说教。有人戏称其经济学过时,政治学说教,哲学太抽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新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我国人民生活的实际,与时俱进。新教材由10本书构成,4本必修教材和6本选修教材。4本必修教材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是高考必考内容。6本选修教材是必修教材的延伸和拓展,高考不做要求。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重点,降低高中教育的难度,也便于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改变人们对政治课纯说教的偏见。新教材把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放在同等的地位,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也使教材的理论体系更完整、更科学。经济、政治、文化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三大领域,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是以社会的这三大领域为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为自身的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又引出了生活与哲学模块。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更加接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更接“地气”,受到了师生好评。

二、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

新教材共10本书,但在实际使用时各校基本上只重视高考必考的4本必修教材。4本必修教材是按照从生活到哲学的逻辑思路安排的,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必修一、二在高一教学,必修三、四在高二教学。高一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基本没问题,但高二的就有一点小问题。每学年中的第一个学期时间较长,教学时间较为充分,而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内容相对较少,生活与哲学的内容较多也难理解却放在了第二个学期,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个学期教学时间过于宽裕而第二个学期时间过于紧迫的情况。因此一些学校不得不把第二个学期的部分内容调至第一个学期来教学,给实际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有一些高明的学校把必修三和必修四的教学进度互调,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生活与哲学教材的编排小问题

哲学因为较为抽象,是教与学的难点。新教材在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炼哲学思维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体现了生活化、实际化。但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笔者觉得有两处编排上的小问题。

1. 关于哲学上“两个对子”提出的时机

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二课介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之后,提出了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在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表现形式都感到困惑,又没有任何哲学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就提出两个全新的哲学概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造成教师讲得吃力(把本该后面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硬放到前面来教学),学生也听得乏味。

2. 对人生价值内涵的剖析不到位

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另一个方面是社会和他人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前者是个人应尽的义务,后者是个人应有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教材只强调前者,基本不强调后者,在理论表述上不完整,也不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温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讲社会对个人合理需要的尊重和满足,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党和政府整体而言,更不应忽视公民个人正当权益的尊重和实现。

应当说新教材无论在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方面都做出了创新性探索和突破,但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在“三贴近”原则的贯彻上还有改进的空间。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看法,不是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新教材学期哲学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