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模块的“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2014-10-16 11:07彭德红
大学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彭德红

[摘 要]“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模块化情境教学;革新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现场模拟互动;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实现多种考试相结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力图达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目的。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122-02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学习该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呆板无趣

“粉笔+黑板”仍是该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对于缺乏施工现场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些内容很难表述清楚,如涉及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性能和施工操作过程等实际操作,教学模式呆板枯燥,教学效果不好。

(二)教学内容空洞陈旧

现有教材以介绍传统施工工艺为主,而部分工艺已经落后甚至被淘汰了,反映“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很少。课程内容没有在兼顾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先进工艺的知识,没有做到同步升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效率低下

该课程教学主要停留在课堂,只是偶尔安排一两次现场参观实习,很难把涉及施工工艺、工序及关键点等施工技术核心问题解释清楚。课堂上所讲述的全是静态的施工过程,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往往一知半解。而一两次参观实习,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学生只看到施工中的某一过程,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

(四)教学手段不够完善

该课程大都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往往重形式轻内容,课堂上声光、图像过度堆砌,“就事论事”的多,综合概括的少,缺少系统、经典的案例材料,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

(五)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

闭卷考试仍是目前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考核方式。题型以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为主,对于需要学生熟悉、掌握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等,由于多为叙述性内容,容易造成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现象。

二、具体改革思路

(一)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模块化情境教学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形成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八大知识模块,如表1所示。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先教学生“会做”,然后再教学生“懂知识”,并引入现行的职业技能资格标准进行对照,真正做到教、学、做相结合,实现操作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深度融合。

(二)革新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

根据各能力模块特点,对不同模块分别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分解,比如,“基础工程”知识模块要掌握的专项能力有:指导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的能力、桩基础质量检查和通病防治的能力等。“混凝土工程施工”知识模块的专项能力有:进行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换算的能力、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能力、编写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能力、制订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案的能力等。又如,砌体结构施工按照砌筑基础知识、基础分部工程(砌筑)施工、主体分部工程(砌筑)施工、砌筑中的各种工种的配合等。针对这些知识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遵循了正常的施工顺序、施工过程,学生较易理解和接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

表1 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

(2)施工现场(模拟)教学法

将课堂教学搬进施工工地,或者在校内建筑工程实训中心模拟真实的施工环境,按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让学生边理论学习边实际操作。如钢筋的加工过程,通过模拟钢筋的调直、剪切、弯曲等过程,既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體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

(3)启发式教学法

对于施工过程中一些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对于学生感觉难理解的常用方格网点计算(符号多、公式长、公式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公式、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与教师答疑相结合,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角色扮演教学法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施工现场的各种角色,在施工和质量验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在讲解混凝土施工要点时,设计“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会”的学习情境,学生按5-10人一组,每组推荐一人模拟施工工长,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然后各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集中点评。通过该学习情境角色扮演,学生既掌握了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又熟悉了现场技术交底的程序和方法,还锻炼了自己的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3]

(三)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现场模拟互动

通过现场施工工艺过程录像、动画、图片播放展示——问题讨论——综合归纳,实现“模拟现场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工程实践环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现场施工工艺过程录像、动画、图片播放展示:在讲授某一个分项工程施工时,通过放映施工录像,使学生对该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及质量通病防治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问题讨论:针对观看录像时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精心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师生双向互动式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综合归纳:最后由教师对此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常见质量通病和质量验收要求等内容进行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四)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实现多种考试相结合

在考核形式上,摒弃传统的闭卷考试,尝试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口试或动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考试形式。改革目前单一的笔试制度,采用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发挥教师的激励导向作用。

[ 注 释 ]

[1] 杨卫国,王京.浅谈高职院校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4):124-126.

[2] 何玉红.浅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的教学方法[J].世纪桥,2009(11):140.

[3] 赵冬梅.先进教学法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0(6):75-76.

[4] 吴洁.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3):93-96.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技术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