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廷奎
[摘 要]金融危机环境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减少,待遇降低;定位不准,期望过高;就业抑郁和焦虑加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要想改变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需要毕业生、学校、政府三方共同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目前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高职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 G71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66-02
2007年来,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仍然让人记忆犹新,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转手,全球经济持续动荡,金融危机肆虐全球。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动荡,企业裁员、大量人员失业的趋势几成定局。而这一切随着金融危机的缓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所以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使世界经济仍处于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之中。经济学家称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据统计,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毕业生总数比翻了一番还要多。这样的形势对高职院校将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也将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岗位减少,待遇降低
后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经济利益有所减少。由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使得大量企业必须采取裁员和减少用人需求的措施,就业机会也因此而大大减少。我院2013届毕业生双选会现场调查数据显示:为了稳定企业的发展,有8.7%的企业采取了裁员措施,42.3%的企业选择减少用人需求。2008年在我院举行土建类、财经类招聘会的单位数量从2007年同期的50余家下降到30家,单位招聘计划也同比大为缩减,女生就业更为困难。待遇方面,月薪基本在1500-1800元之间,较2007年同期有所下降。有35%学生表示自己选择的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多数学生认为就业难度增大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可供选择的职位减少和薪酬水平降低。
(二)定位不准,期望过高
从毕业生自身情况来看,有的毕业生定位不准,期望过高,不愿从基层做起,也不愿从事服务行业;有的毕业生因就业能力不足,无法胜任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错失了好的工作机会。例如有一外资企业来我院招聘毕业生,条件很优越,每月工资3000元以上,但只招了几名后就没人敢去应聘了,很多毕业生都是因为自己英语水平低而不敢去应聘。另外,现在的毕业生普遍存在过于自我、缺乏实践锻炼、意志力薄弱、动手能力差等弱点,这也成了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毕业生的主要原因。
(三)就业抑郁和焦虑加重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调查显示(共3747人参加),在受访者中,有57.9%的求职者承认自己存在就业恐慌,“担心”占50.2%,“焦虑”占44.7%。调查结果表明,不管是个人体验、同学交流,还是媒体报道,都加重了毕业生的就业焦虑。
二、应对策略
(一)毕业生方面
1.正确认识就业现状,准确定位,调整心态
毕业生应当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以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如正确地评估自身的能力,适当将薪资要求放低,切忌好高骛远,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深挖洞、广积粮”,多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认清形势,明确就业目标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毕业生应当分析自己想要投出简历的公司的情况,将因企业压力过大而要被裁减掉的部門从自己的就业范围中排除出去,尽量挑选企业的核心部门或者有潜力的部门。而在选择就业地区的时候,应当尽量挑选那些有潜力的二线城市,因为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虽然很多,但是存在着很大的就业风险,就业变动大。相比而言,二线城市的就业机会虽然少,但具有一定的潜力,就业的稳定性就相对高一些。
3.将就业压力转变为就业动力,降低就业期望值
毕业生应当将就业压力转变为就业动力,积极地加入到就业大军中。适当地将自己的期望值降下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放低自己的就业姿态,愿意从基层工作做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就业前景,不能只重视经济意识,不能过分强调区域概念,也不能因为“待遇低、条件差”而不愿去尝试,进而错过比较好的就业机会。
(二)学校方面
1.了解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加以重视
学校也应当正确了解后金融危机的特点,重视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影响,对学生进行抗金融危机教育,为学生解答相关的就业困惑,提供相关方面的信息。比如我院招生就业处教师就为应届毕业生做了“危中寻机——你准备好抓住机遇了吗”的专题报告,帮助毕业生正确地认识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除此之外,我院还将当地的知名企业家邀请到本院为毕业生开展就业讲座。这样,不仅能够为处在就业迷茫的学生指点迷津,还能加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识,使学生树立克服就业压力,积极就业的良好心态。
2.加强就业指导,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
对我院毕业生推荐表进行调查与统计的结果显示:接近90%的毕业生追求工资高、工作环境好,且还要与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10%的毕业生追求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有先学技术后择业的思想。这表明,大多数毕业生根本没有认识到金融风暴对就业的影响。为此,学校应积极开设关于企业的文化理念、企业的管理、运作常识、劳动法规和今后的就业形势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使学生认识到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难现象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而且将愈来愈严重。在此基础上,教育毕业生必须先就业再择业,否则就会失业。此外,针对毕业生专业的不同,针对就业形势的现状和企业需求的不同,就业指导机构应当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指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毕业生明确就业目标,加深他们对就业前景的认识。
3.多方出击,开拓就业渠道
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高职学院应多方出击,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一方面应积极加强与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的联系,通过集中慰问、发送贺信,增加校企之间的沟通和友谊,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另一方面努力开拓新的合作伙伴,一般采取就近原则,在省内挖掘新企业实施订单培养。在省外京津唐和环渤海湾地区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有条件的,可以在长三角地区建立办事处,搜寻企业用工信息,深入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建立新的合作伙伴。
(三)政府方面
1.鼓励、引导毕业生深入基层
政府应当设立更多的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鼓励和引导毕业生深入基层,给予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一定的薪资、生活补助和社会保险补贴;对于已经达到服务期限的毕业生,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免收学费或者提供助学贷款。此外,政府还应给予招收失业毕业生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使企业开设更多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拓宽就业范围。
2.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实施高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和“创业培训工程”。对到街道、社区和乡村社会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到农村担任“村官”的高校毕业生,比照当地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待遇,为其买社会保险,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比如,给予他们小额贷款,免收他们的工本费用,给予他们税收优惠,扶持他们创业。
3.建立和完善就业援助体系
为毕业后回到家乡尋找就业机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为登记失业的毕业生提供一定的扶持政策,并将其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援助体系中。建立和完善就业援助体系,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和家庭困难的毕业生。
从长期来看,金融危机带给高职毕业生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巨大的机遇。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如果能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真才实干捍卫属于自己的工作阵地,那么在危机过后,他们的职业生涯将会迎来更大的曙光。
[ 参 考 文 献 ]
[1] 罗熹.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变及对我国的警示[J].求是,2008(18).
[2] 熊伟娥.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8(5).
[3] 马莉.金融危机环境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思考[J].新西部,2008(22).
[4] 黄建荣.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3).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