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萍
(三门县人民医院,浙江 三门 317100)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陈美萍
(三门县人民医院,浙江 三门 317100)
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照组202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287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2.44%)、临床纠纷发生率(1.39%)显著下降,平均转运时间(29.41±11.06)减少,转运较之对照组目的科室满意度(92.68%)显著提高(P<0.05);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转运意外事件和临床纠纷的发生,节约转运时间,增加目的科室的满意度。
预见性护理措施;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
Abstract: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edictive nursing measures in intra- 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202 cases, were received traditional methods of care in hospital transfer process and observation group, 287 cases, were received a series of nursing care measures in hospital transfer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ccidents rate (2.44%) and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disputes (1.39%)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average transit time (29.41 ± 11.06) was shorter and transit purposes department satisfaction (92.6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The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ransportation accid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disputes, save transit time and increase the purpose of the department's satisfaction .
Key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measures;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tra- hospital transport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过抢救、复苏等急救后,需要转运至辅助检查科室、手术室或者专科病房进行相应处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相关研究显示[1-2],高达71%的转运患者可发生并发症,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死亡率比非转运条件下增加9.6%。因此,转运前充分做好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成功率的关键。我院自2011年1月将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取得满意效果。
1.1 病例标准
根据急诊患者病情, 按轻、中、重、危重分 4 级,将其中如得不到紧急救治会危及生命患者视为为危重患者,入选病种包括:(1)单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或严重胸腹外伤导致器官功能障碍;(2)颅脑外伤或突发性脑血管意外(大面积脑梗塞或脑出血);(3)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4)严重感染或外伤伴休克;(5)重症急腹症;(6)多发性外伤、骨折或挤压伤;大面积烧伤等。
排除标准:(1)入院不足1小时死亡病例;(2)严重精神病患者;(3)由于多种原因未转科检查或治疗患者。
1.2 临床分组
我院急诊科,2011年1-12月院内转运患者287例作为观察组;2010年1-12月院内转运患者202例作为对照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1 传统护理方法
对照组院内转运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1名急诊科护士,平车推送,转运过程中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吸氧管、尿管、胃管等护理,静脉通路护理等。
2.2 预见性护理措施
观察组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措施:
2.2.1 针对医疗纠纷事件 每月组织急诊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针对以往出现的医疗纠纷事件认真总结和改正;针对重症患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 制定符合本院的《危重患者转运检查管理规定》、《重症患者转科护理交接管理规定》等防范措施, 规范转运流程;加强护理急救技能培训;认真做好转运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可能出现的风险,认真履行转运前的签字手续。
2.2.2 针对突发意外事件 转运前医护共同评估:评估患者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严重脑外伤、急性心肌梗死等不可转运的危重患者实施现场救治;评估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的病情变化、存在的安全隐患、危及生命的风险因素等,做好监护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必备物品等准备;评估医护能力,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负责转运;加强转运护理工作,如: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避免转运过程中翻落;对于脑卒中、脑外伤等意识障碍合并呕吐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阻塞气道;对于交通外伤伴有脊椎损伤患者避免过度活动,合理搬运伤员,避免拖、拉、推、扭躯体;对于腹部外伤患者防止转运过程中腹部器官溢出;转运中密切观察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各连接处是否紧密,避免活动过程中脱落;详细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记录:包括血压、体温、心率、意识、血氧饱和度、瞳孔等指标,随时做好就地抢救准备。
2.2.3 针对目的科室交接 总结以往不足;转运前做好目的科室通知: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 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机、微量注射泵等) , 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详细交接,包括患者的基本病情、急诊处置、急诊用药、基本检查等病情交接;患者给氧、监护、管道、生命体征、出入量的详细交接;确认无误后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确认。
2.3 临床效果评价
观察指标:(1)转运意外事件(输液管路的脱落或者堵塞;各种引流管的脱落或堵塞;痰液或者呕吐物堵塞气道;静脉留置针滑落或阻塞;转运过程中翻落床下;(2)转运时间;(3)临床纠纷;(4)目的科室满意度。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2组意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2.44%),明显少于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10.89%),P<0.01。见表2。
表2 2组意外发生率比较[例(%)]
3.2 2组目的科室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转运过程中,转运失误(如未提前通知、转运处理不当、送错科室、交接不清及其它)明显减少,转运目的科室满意度(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科室满意度(77.73%),P<0.01。见表3。
表3 2组目的科室满意度比较[例(%)]
3.3 2组院内转运时间以及临床纠纷比较
观察组临床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平均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院内转运时间以及临床纠纷比较
转运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系统化、全面化的程序[3],是实现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4-5]。预见性护理也称超前护理, 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的护理服务,在实施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各种风险充分评估,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护理向主动护理的转变[6]。2011年1月开始,我院针对院内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进行预见性护理措施,针对以往发生的转运意外事件,转运前认真检查输液管路、引流管路、气道管路以及输液针通畅和固定情况,避免运输过程中的堵塞和脱落,加固转运床的床栏和护带防止患者躁动翻落,意外事件发生率由往年的10.89%下降至2.44%;转运前,督促医护人员做好转运前患者的病情评估,提前通知转运目的科室做好接收患者的各项准备(包括床位、呼吸机、监护仪等),到达目的科室后实行程序化交接,充分避免了盲目转运、盲目交接、交接不清等情况的发生,目的科室满意度由往年的77.73%上升至92.68%;同时,转运前认真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代转运过程中的风险,认真履行转运前家属同意签字,临床纠纷发生率由7.43%下降至1.39%。
总之,我们的实践表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转运意外事件和临床纠纷的发生,节约转运时间,增加目的科室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和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林涵真,危丽华,董 馨.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027-4028.
[2]Day M W . Tran 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 the northwest med-star experience [J]. Crit Care N urs Clin North A m, 2005, 17( 2) : 183-187.
[3]伍慧红,卓燕容 . 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 广州医药,2010,41(6):65-66.
[4]吴耀建, 赵国平, 张梅清, 等.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 J]. 临床军医杂志, 2007, 35( 5) : 726-728.
[5]张 静, 周海萍, 黄丽丽.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探讨[ J]. 全科护理, 2011, 02: 618-620.
[6]裔红花.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抢救有机磷中毒过程中的应用[ J ]. 当代护士(学术版) , 2009, 3: 74-76.
Applicationofpredictivenursinginintra-hospitaltransportforcriticalillpatients
CHENMeiP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anmen,Zhejiang 317100,China )
R47
B
1672-0024(2014)04-0026-03
陈美萍(1974-),女,浙江台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