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怎么教更好?

2014-10-16 02:05刘海霞李春才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羊圈养羊课文

刘海霞 李春才

笔者近日随县教研室同志在某校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亡羊补牢。

教师首先对课题做了详细的解释,如“亡”“牢”的意思以及古今用法的差异;之后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接着在初读感知、细读感悟时提了两个问题:丢了几只羊?为什么丢了羊?随之是拓展:养羊人为什么后来没丢羊?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是什么?课文中的“后悔”“接受”两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执教者处理课文大有一气呵成之感,下课铃响后,学生还在教师布置的问题中徘徊、质疑。

笔者感觉这节课无需如此琐碎地设计,无需费尽心思设置诸多的问题。在课堂40分钟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教师要设置富有吸引力的导语,之后教师要范读、领读,或者把搜集的名人朗读的音像资料呈现出来,让学生仔细品味后模仿读,读准读通顺,读熟课文。还可以由小组长组织,在小组内展开比赛读、小组之间比赛读。然后针对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有表情地说出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这样就把传统的讲授课变成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陶醉在有趣的故事之中。完成这一环节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主题。比如设问:你学了本课后有什么启示?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学生一定会说出:丢了羊立即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因为这样再不会丢羊了。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会悟出以下几点:

1.如果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马上听取街坊的劝告及时补牢羊圈,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

2.养羊人后来虚心接受了别人的忠告,从而减少了损失,这也是优点,是值得肯定的;

3.假设养羊人原来一直经常检查羊圈,防患于未然,那么他根本就不会丢羊;

4.假设养羊人继续固执己见,不听劝告,那么他的羊就会一直丢下去,直至一只不剩。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升华了主题思想。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在学习或其他方面有没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回去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我认为用这样的教法和学法,更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以学习的主人的身份走近文本,从整体入手理解课文,达到教学目标。倘若教师一味地“牵”着学生走,一旦失去教师的“牵”,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茫然失措。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捕鱼”的技巧,让学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满载而归。

猜你喜欢
羊圈养羊课文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背课文的小偷
立体羊圈
养羊宜抓好配种期饲养
农庄里的羊圈
“6个羊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