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因为与其他学科课程截然不同的课程形态被人关注,吸引了许多探索的目光。但在教育实践的现实之中,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育活动提出了挑战。尤其是课程的教研活动,在单个学校因为专职教师人数极少,又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很难顺利地开展起来。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搭建课程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交流便捷、生动开放的特点,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提供一片天地。
一、以即时通信工具作为教研活动的沟通方式
信息时代,各种社会性沟通与分享平台不断涌现,尤其是以QQ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给人际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便捷。QQ交流图文并茂、生动便捷的优点,还能传送各类文件,比较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之间展开教学研讨,即使身处不同学校,也能沟通信息,发表看法。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学科教研组QQ群,以此召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教研员、课程专家,定期开展活动,QQ公告栏可以发布课程研讨主题等信息,QQ视频能展示教学片段,语音交流的方式弥补汉字输入速度慢的缺点,聊天记录则能比较完整地保存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文字发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讨涉及到大量的知识信息,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员都可以即时从网络上搜索研讨涉及的信息,充实教研内容,使讨论内容丰富、详实、有根据。
当然,把QQ群作为课程研讨的工具平台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在讨论时容易离题,因为参与讨论的人员处于不同的空间地域,不一定能够始终如一地围绕核心主题进行讨论。因此,话语权的控制协调和讨论进度安排非常重要,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办法:1. 明确教研主题;2.设置主持人角色,协调研讨活动话语权的分配;3.制定讨论规则,确保交流的有序进行,防止无关话题的插入;4.研究教研活动模式,保证课程教研的规范,杜绝任意闲聊,提高有效性。
二、以WEB2.0网络平台作为教研活动的信息窗口
在WEB2.0时代,人人都是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博客、微博、网络公开课、百度文库、新浪爱问等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提供了具有广度和宽度的信息窗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或者深度思考都可以以微博或者博客的形式进行发布。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的特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例都可以成为课程素材。因此,教师若是善于捕捉素材,可将之加工成具有教育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以微博的形式发布,以信息成组的方式建成“综合实践活动微课程”。而课程研究共同体的老师,通过跟帖与转发,很容易形成广阔范围内的研究,推进课程的实施与革新。而博客作为一种众所周知的信息发布平台,一方面适合教师个人的课程研究积累,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能够众人参与探讨的群组,其深度和专题性优于微博。两者各有千秋,我们在具体采用时可以结合使用。
三、以课程网络社区作为教研活动的多维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也是一门和社会活动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师只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努力在课堂中引进真实的社会课堂、综合的能力训练,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舞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如果仅仅停留于理论信息的交流或者个人经验的发布与讨论,依然会存在隔靴搔痒的弊端。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认为可以采用课程网络社区的方式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建立多维的渠道。这个“多维”体现在课程教研与课程实践的同步、教师研究与学生活动的同步、网络交流与现实操作的同步,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成为一个融活动指导、课程研究、师生互动、网络参与为一体的综合体。具体构思如下:
1.应用开源的社区系统。这个课程社区系统要求能实现以下功能:(1)论坛功能,(2)社交功能,(3)门户功能,(4)群组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对接其他的网络信息工具。
2.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系统。以现实课堂为参照,运用网络社区的功能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网络课堂。具体分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课程资源建设部分,这一部分是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提供主题资料,是活动载体建设;二是活动指导环节部分,根据一般的活动流程我们可以划分为“活动准备、相关阅读、探究活动、成果分享、活动评价”等模块,这就构成了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环节。
3.设置评价环节,评价环节既是对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成效的评价,也是教研活动的领域。以直观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进程为素材,开展教研,点评得失成败,交流心得体会,学生也能作为教研活动的参与者,从学生视角透视课程实施的效度,增加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总之,课改时代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契机,而网络时代则是为课程的生长提供了一片天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就一定能够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焕发生机,呈现精彩。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