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许鸿宾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引下的初步认识过程,也是在课内外或者家庭等不同场合综合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先是从感知出发,再到理解,最后是巩固和应用,笔者在这里主要谈的是巩固和应用环节,现阶段能使学生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知识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练习。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在设计练习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设计练习题要紧扣教材内容
教师在设计练习题之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材的重点确定教学目标。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地、重复地练习,做到练有目的,练有成效。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一节时,就要抓住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图形变换,由繁化简,把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转化成长方形求解。设计练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知道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如何转化。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了教材的精髓,做起题来才能游刃有余。
二、学生薄弱环节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习题的设计不但目的要明确,还要有针对性。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和易错的地方要设计专项练习,结合学生的实际,在疑难易错的地方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点。在讲授“百分数的应用”一节时,发现学生对于百分数应用的理解比较吃力。现实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为了增强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首先笔者从学生身边能接触到的事情谈起,设计一些带有百分数的习题。例如:周日小明跟妈妈去超市购物,妈妈总共带了200元钱,其中50元给小明买了一双鞋,90元给小明买了一套运动服,40元给妈妈买了一个围巾,问去超市购物消费的钱数占总钱数的百分之几?其中为小明消费的钱数占购物消费钱数的百分之几?通过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设计习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设计习题时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学生的习题。在具体的设计中,练习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设计题目可以要求“一题多解”和“一题多问”,并适当提高习题的难度。对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设计习题要从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练习题。
例如,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减少1/4,问圆柱的底面积减少多少?体积变成原来的百分之几?要使圆柱的体积增加到原来的4/3,问现在圆柱的高和原来的高比例是多少?解:根据“底面周长减少1/4”可以得出,现在的周长是原来的3/4,那么底面半径也是原来的3/4。根据底面积跟半径的平方成比例得到,面积就是原来的9/16,因为开始圆柱高度不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是原来的9/16。假设原来的体积是1,现在的体积就变为9/16,要使体积增加到4/3,底面积也是原来的9/16,根据圆柱体积公式得:圆柱现在的高=圆柱现在的体积÷底面积=4/3÷9/16=64/27得出圆柱现在的高跟原来的高的比例是64/27。这样的习题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兼顾全体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能力,循序渐进解答习题,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四、设计习题要有创新性
习题的设计要摒弃传统的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一辆小轿车从A地以时速80公里的速度向B地行驶,距离小轿车前方40公里的地方一辆大客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同时也向B地行驶,AB两地相距150公里,问到达B地之前,小轿车能不能追上大客车?
解: 面对这样的提问,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要想知道小轿车在150公里之内能不能追上大客车,首先要求出小轿车能追上大客车的最短时间,知道行驶时间和车速,就知道经过多长距离追上大客车。
设行驶的时间是x,则80x=60x+40,求得x=2,知道了行驶时间,小轿车的行驶距离就是80x2=160公里,根据已知AB两地相距150公里,得出到达B地之前,小轿车追不上大客车。
学生弄懂了这样的习题,以后对于相对速度的问题就容易理解了。根据这类问题,学生还可以自由发挥,自己设计题目,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思维能力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设计习题坚决反对千篇一律的重复,如果让学生感觉作业是一种负担,那是教学的失败。习题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重难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为全体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