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团队建设的思考和做法

2014-10-16 15:25杨玉香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研组书籍课题

杨玉香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建立学习型社会,不仅是国家的意志,也是时代的需求,更是教师发展的必然。学校,原本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场所;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文人。这些从理念上讲,是没有人反对和非议的。但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距离“学习型”相去甚远,仅仅把教书当做职业而不是事业;仅仅局限于传授学科知识,而不是做一个“学人”的样板。基于此,近些年我校高度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力图营造文雅的校园环境,打造善学的师资群体,塑造活泼宁静的书香学子。

一、重心下移,让教师体验“研究”的幸福

——我们的“组本教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

近几年,海拉尔区教研室大力倡导校本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示范校评选,胜利街小学有幸在第一批校本教研示范校评选中榜上有名,几次在全区、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介绍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经验。学校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创新。2012年,学校进一步下移教研重心,强化教研组建设,提出了“组本教研”的概念。

所谓“组本教研”,就是以教研组为教研单位,以组内成员为主体,以教研组共同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以组内教研活动为主线进行的教研。每学期开学初,各教研组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组本教研计划,确定一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时间、形式、承担人,上报教导处备案。学校对教研组教研活动计划提出明确要求:除常规集体备课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外,教研组组织的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其中至少有两次活动是课堂教学实践的研讨。学校每学年的优秀教研组评选形式也改“相马”为“赛马”,每次教研活动教研组自己留存资料,学期末形成经验总结材料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交流评选。在开展组本教研的过程中,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组际教研”的形式。教研组在开展教研活动时,积极邀请其他教研组有经验的教师参与,尤其邀请高一年段的教师参加,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组的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

通过开展“组本教研”,起码可以看到下面一些效果:

(1)形成了教研团队。在组本教研中,每个成员为解决共同的问题尽心尽力工作,在解决教学疑难的同时,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教研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高。

(2)促进了学生发展。组内教师都把关注学生成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3)提升了教师素养。教师积极参与组内及校内外的公开课研讨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每位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研组成员有了长足进步。

(4)实现了教研重心下移。教研的话题、课题产生于组里,产生于身边,教研的针对性、有效性明显提高。

二、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我们的“微课题”研究

胜利街小学的“微课题研究”始于2012年9月,这也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所谓的“微课题研究”,是指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小现象作为研究内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扎实开展的周期短、重过程、求实效的研究。“微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课题既可以来自本教研组,也可以是跨学科、跨年级的。一般来说,微课题研究都要经历提出亟待解决的话题——学习相关理论——实践尝试——反思总结——再实践尝试——再反思总结的过程。老师们的微课题研究内容广泛,和教学实际联系紧密,实效性很强。今年《内蒙古教育》第七期开辟了“微课题”专栏,用6页的篇幅刊登了我校一组“关于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习惯”的微课题研究文章。

三、书香校园,教师先行

——我们的“根阅读”

教师不读书只“教书”,或在学历合格后就终身只读“教参”、教科书,充其量是个好的“教书匠”,不可能成为学者型教师。为了营造书香校园,校长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这些年,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了“根阅读”活动。

教师的“根阅读”也就是教师对古今中外“根本书籍”的研读。“根本书籍”也称“原典性书籍”,是指那些能奠定人的精神及学术根基,并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无论是人类的“根本书籍”、生命的“根本书籍”还是专业的“根本书籍”,都有助于教师深刻地理解人类、理解教育、提升自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都要至少读一本“根本书籍”,撰写一篇有较高质量的读书心得,要求学生会背《弟子规》,教师要熟读并理解含义,随时可以为学生讲解。学校教师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候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借阅图书提供方便。学校领导起带头作用,在班子内开展好书推荐、漂流活动,并利用闲暇时间交流分享读书心得。

为了方便师生读书,学校充分利用二楼楼梯旁的空间,改造成城堡式的书吧,摆放各类书籍;利用四楼楼梯旁的空间,改造成英语角,在校园里建了读书长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与交流空间。走廊各楼层摆放造型各异、小巧玲珑的书架,摆放绿色植物和书籍,营造书香环境。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随笔、读书体会、身边的故事等,选择一部分编辑成书,把优秀的稿件向市区教育教学刊物推荐,让写作成为教师的业余爱好与喜欢的表达方式。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大家分享读书体验,交流读书心得,探讨读书方法,其乐融融,收获颇多。以本学期初开展的“80后”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为例:活动中,老师们分享了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法》、华师大附中娄维义博士的《基于问题研究的创新教育》,还有《班主任的72个秘诀》《教师要学陶行知》《快乐教学》《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感恩老师:师恩难忘的104个瞬间》……有的老师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及高考制度分享了自己的体会。此次读书沙龙活动,老师们敞开心扉,真诚交流,畅谈教育理想,抒发读书感言,分享美文佳作,共享读书乐趣。

今年开学伊始,学校推出教师例会前的十五分钟诵读活动。校长示范,环节干部带头,80后教师依次领诵两遍,全体教师齐诵两遍,诵读内容从《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到古典诗词、经典美文,在教师中有广泛的影响,全体教师在丰富自身素养的同时,为学生树立用语用字规范、热爱诵读的模范。

重视教师的读写活动,在提升教师文化素养的同时也为学校管理带来福音:教师心静了、心纯了,学校的闲言碎语也就少了,校园更加宁静,充满人文味。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有了书卷气,指导学生读书心中才有底气。

猜你喜欢
教研组书籍课题
鲁迅与“书籍代购”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