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景山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025)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人类有什么样的社会活动,语言就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功能。Halliday把语言的元功能分为三大类: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语篇元功能 (textual metafunction)。”[1](P74)
概念元功能又分为经验元功能和逻辑元功能。经验元功能是指语言用以表达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经验元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体现。逻辑元功能指的是语言具备的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功能。“人际元功能指的是语言能够表达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的功能。人际元功能主要由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来体现。”[2](P107)语篇功能是指语言成分组织成语篇的功能。语篇功能通过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和衔接(cohesion)体现。
本文探讨的是语言的人际功能,具体探讨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的情态系统。
根据Halliday和Matthiessen的功能语法,小句具有交换(exchange)的功能,即人际功能,具体包括:陈述(给予)或询问(需求)信息;提供(给予)或命令他人提供(需求)物品/服务。通过信息或物品/服务的交换人际关系得以体现,这正是小句的人际功能。
交换方式(role in exchange) 交换内容(commodity exchanged)物品/服务(goods-&-service) 信息(information)给予(giving) 尝一尝我做的鱼! 她在厨房洗碗。命令(demanding) 把杯子递给我! 他在外面干什么?
交换信息的小句被称为命题(proposition)小句,交换物品/服务的小句被称为建议(proposal)小句。在交换过程中,说话者的个人判断、评价、意愿、愿望等通过情态语义系统体现,并以此影响到交换中其他各方的判断、评价、意愿和愿望。广义的情态系统分为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化(modulation)。一方面,说话者通过情态化对其命题的概然性(probability)和通常性(usuality)进行表态。另一方面,说话者通过意态化对其建议的职责性(obligation)和意愿性(inclination)进行表态。
在词汇语法层,情态化中的盖然性和通常性可以用三种形式表达:(1)动词词组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如:Thatwill(盖然性)be John;(2)情态附加语,如:That’sprobably(盖然性)John.Heusually(通常性)sits there all day;(3)动词词组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如:That ’llprobably(盖然性)be John.意态化中的职责性和意愿性可以用两种方式表达:(1)动词词组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如:Youshould(职责性)know that;(2)谓语的延展部分,如:Youaresupposed to(职责性)know that.I ’manxiousto(意愿性)help them.
在词汇语法层,如果情态语义系统体现为小句中的情态成分(限定性情态动词和/或情态附加语),这种表现形式被称为一致式表现(congruent realization)。如果情态系统体现在从属关系的小句复合体中的投射小句中,这种体现形式被称为非一致式表现(incongruent realization),也就是隐喻式表现,即情态隐喻,如:I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此小句复合体中的命题是被投射句it is going to rain,这一点可以从它的附加疑问语中看出来。它的反意疑问句是I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isn’t it?而不是I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don’t I?但是,被投射句中并不包含情态成分,小句复合体中的情态意义(盖然性)体现在投射句I think中。所以我们说,I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是情态隐喻。
情态隐喻中的情态意义除了可由投射小句中的动词(think,believe,guess,suppose,等)来表达之外,还可用形容词、名词、物名化、动词词组复合体以及介词短语等其他形式来表达,如:it’s likely、it’s probable、it’s important、it’s certain、I’m sure、there is a certainty、there is a probability、chances are等等。Halliday还从情态取向(orientation)这一维度对情态进行了分类:
情 态主观客观明确 非明确 非明确 明确盖然性 I think Mary knows Mary will know Mary probably knows It’s likely that Mary knows通常性 Fred’ll sit quite quiet Fred usually sits quite quiet It’s usual for Fred to sit quite quiet职责性 I want John to go John should go John’s supposed to go It’s expected that John goes意愿性 Jane’ll help Jane’s keen to hel p
从以上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明确的主观和明确的客观情态表达都是情态隐喻。反过来讲,情态隐喻能够明确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包括判断、评价等。在具体的语篇中,说话者有时会刻意采用明确的主、客观情态隐喻形式,以期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或效果。
任何话语都是在特定的情景语境(the context of situation)下建构起来的。情景语境包括三个方面:“语场(the field of discourse)、语旨(the tenor of discourse)和语式(the mode of discourse)。”[3](P43)特定的语境聚合体(contextual configuration),也就是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不同的值(value)所构成的变量组合,决定了特定的体裁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反过来说,每一种话语体裁都有其特定的语境聚合体。具体到新闻语篇,每一则新闻都包括:发生了什么事(语场);是谁在报道或播报所发生的事,向谁报道或播报(语旨);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在报道或播报,报道或播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语式)。请看下面一则新闻:
“李克强要求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鲁甸“8·03”地震灾情时刻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6日下午5点,鲁甸“8·03”地震黄金救援72小时刚过,5日刚刚离开地震重灾区的李克强总理心系灾区,专门打电话给省委书记秦光荣,详细询问救援进展情况,进一步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要求。”(新华网2014年8月7日)
语境分析:
语场:李克强总理电话询问抗震救灾情况,指导进一步救灾工作。
语旨:网站编辑、记者;网民;制度化关系(信息发布者——信息受众)。
语式:书面语;网络媒体;提供信息式的;客观的。
新闻话语发生的语境决定了新闻话语的客观性、严肃性、可信性。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描述客观发生的事件,记叙人们所说的话。新闻报道有时会大量引用别人的话,其目的是增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使读者感到作者在客观、中立、不带任何个人偏见地报道事件。但事实上,作者有时会巧妙地在报道中插入自己的主观评论。这就意味着新闻语篇会大量使用情态隐喻。作者通过明确的客观情态词汇语法表达形式将自己的判断、评价体现成一个投射小句,使个人观点似乎变成了一个客观事实,这样就提高了报道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情态隐喻是对语言的高效率使用,这一点在新闻报道语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4](P41)新闻报道体裁的特殊性要求语篇客观、严谨。报道者借助情态隐喻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下面我们列举几则新闻。
“The $ 60billion price tag for the 1991Persian Gulf war was shared among any countries in the U.S.-led coalition against Saddam.It is unclear how many nations would join in and pick up some of the cost of another military campaign in Iraq.”(《纽约时报》2003年3月25日报道)
“该则新闻发生的背景是,国际社会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伊拉克危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间存在很大分歧。该新闻的作者对形势的主观判断是,支持战争的国家不会很多。但是出于新闻报道客观性的需要,作者通过明显的客观情态隐喻形式(It is unclear)掩盖了自己的主观判断。”[4](P41)这样的情态隐喻化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我们在描述客观事实,有一些国家会参加伊拉克战争,只是参战国的数量不确定(unclear)。
“Military or not,it’s likely that the capability of Chinese space program will place space-faring nation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on notice that they cannot rest on their laurels.”(CNN 2003年10月16日报道)
该小句复合体的第一个小句it’s likely是一个投射小句,是明确的客观情态隐喻。作者通过这样明确的客观情态隐喻形式掩盖了自己的个人态度。这样的报导所传递出的信息是:客观情况是,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具备的能力有可能会引起美国和俄罗斯的不安。
“Why the Chinese were prepared to help Milosevic is a more murky question.One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that the Chinese lack stealthy technologies,and the Yugoslavs,having shot down a stealthy fighter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air campaign,were in a good position to trade.”(《卫报》1999年10月17日报道)
该篇新闻报道的背景是,1999年5月8日北约的美国B-2轰炸机在一场未经联合国授权的轰炸中投掷三枚精确制导炸弹(JDAM),击中了位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新贝尔格莱德樱花路3号的中国驻南大使馆。当场炸死新华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炸伤数十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卫报》认为这是故意轰炸,而非误炸,因为该则新闻的标题是“NATO Bombed Chinese Deliberately”。文章分析认为,北约轰炸中国使馆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暗中帮助米洛舍维奇以期获得战斗机隐形技术(南联盟曾在空袭伊始击落一架北约隐形战斗机)。而这完全是一种猜测,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文章的作者把自己的主观臆断I think用语法隐喻的形式one possible explanation is加以伪装,形式上变成了明确的客观可能性,从而满足了新闻报导客观、公正的要求,进而让读者相信中国帮助米洛舍维奇以期获得隐形战斗机技术是客观事实,而北约轰炸中国使馆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下面请看一则来自《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众所周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矛盾之一。具体到当今中国‘大政府、小市场’的现实,如果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转换成最通俗的改革语言,那就是‘管住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手’”。(《中国青年报》2014年8月13日)
该新闻发生的背景是:从今年年初至今,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通稿中,18次提到简政放权。毫无疑问,“简政放权”是这半年多国务院常务会议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体现了本届政府的执政之道、治国之策。本文作者认识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矛盾之一。这是作者自己的观点(I think),但是命题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矛盾之一)里面并没有体现出作者的情态。作者的对这一命题的判断体现在了一个投射句“众所周知”(it’s well known)中。这样,通过情态隐喻的表达方式,作者把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变成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常识(客观),很具说服力和可信性。
在词汇语法层,情态隐喻和其它语法隐喻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形式;在语义层情态隐喻极大地扩展了语言的语义内涵。这一点在新闻报导语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新闻语篇的特殊性,即其客观、公正、准确的报道原则决定了情态隐喻在这类语篇中的重要性。新闻语篇中情态系统的适当运用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黄国文,葛达西.功能语篇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高明强.新闻报导中的情态隐喻[J].山东外语教学,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