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宁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202)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近年来,我国南方水乡发生了长达几个月的干旱,北方则频发洪涝灾害,近期美国北部地区则发生了堪比两极的大范围低温。这些极端气候出现,都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甚至有气象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比核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甚。所以,研究国际贸易体系应对全球变暖所产生的问题,对国际贸易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因焚烧化石矿物或林木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8~7.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剧增因素,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以来,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海平面的变化呈不断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除了上述这些人为因素外,还包括火山活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等自然因素。
全球变暖会使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水分蒸发加剧,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受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原有生态系统将被改变;生产领域受到影响,例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传染病盛行,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如今,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类不得不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迫使大家不得不对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重新思考。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由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国际贸易得到空前发展。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的贸易量只有目前国际贸易量的1/32,同时,世界范围内GDP增长了8倍。同时期,国际贸易的扩张速度竟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的2倍以上。这不可思议的贸易扩张可能是气候变化讨论中日益考虑贸易因素的原因之一。早在1999年WTO就发布了研究贸易与环境关系的专项报告。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与国际贸易之间有着深层次的互动关系。
1.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格局。全球变暖可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从而改变国际贸易格局。对于比较优势源于气候和地理特征的国家,这种影响尤为明显。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和更为频繁的极端天气将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对农业依赖性比较强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出现出口锐减的状况。气候变暖并不必然对出口产生消极影响,因为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的农业产量增加。全球变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一定是仅仅体现在货物贸易方面,气候变化对国际服务贸易可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旅游胜地都依赖于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沙滩、清洁的海域、热带气候,或是丰富的降雪等等,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可以吸引旅游度假者。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出现,会削弱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优势,从而改变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格局。
2.使国际贸易所依赖的供给——运输——分配链变得更加脆弱。全球变暖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极端的天气和自然灾害。IPCC(2007)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极端的气候现象(如飓风)会导致港口和运输路线的暂时中断,损害对贸易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气温升高可能会对永冻区域的运输航线产生负面影响,也会缩短冬天公路可通行的时间。海岸基础设施和设备会遭到洪水的破坏。内陆河流的水上运输,如莱茵河,在干旱期间会被迫中断。供应——运输——分配链的破裂使国际贸易成本上升,进而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在这个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受影响更大。
全球变暖与国际贸易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双向关系。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水平飞速发展,极大地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运输时间,增加了贸易次数。其次,世界范围内贸易政策的自由开放,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条件。这样跨国公司实现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工。一件小小的商品,可能零件是来自好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为很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这种频繁的国际贸易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更加严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上。规模效应可以这样理解,温室气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正相关的,贸易开放使得一些原先并未利用的资源,如闲置的劳动力、资本或土地大量被开发,这又造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消耗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我们的主要能源是石油。石油产品的使用导致更多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国际贸易的增加将要求使用更多的跨境运输服务,这将进一步加剧温室气体排放。
当前国际贸易体系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其自身的不公平,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平均关税税率比从发达国家进口的税率高四倍。另外,由于关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关税升级(Tariff escalation)现象,即初级产品关税相对较低,而制造产品的关税较高,比如生番茄的进口关税低于罐头番茄,亦即对增值课以重税。这种关税结构实际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致人死命的“知识产权”不应该涵盖在乌拉圭回台谈判内,因为它不是一个贸易问题,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探讨应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进行。但为什么这个问题还是进入WTO,原因非常简单,美国和欧洲的若干特殊利益集团希望在贸易谈判中作出更强有力、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相关规定,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做贸易部长的工作相对容易取得成功,因为贸易部长也许是所有部长中最容易受政治压力影响的。因此尽管理论上发展中国家确有权利,但却往往不具备行使这一权利的政治杠杆,对特别贫穷的国家而言尤为如此。因此,所谓“弹性”根本无法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利。
放眼世界,全球变暖已然成为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有效处理气候变暖问题已箭在弦上。故合理利用国际贸易体系这一手段来应对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这才有近年来各种关于环境保护的多边协议。但是从这些协议执行的结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以旨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为例,这个协议签署以后,我们没有看到它在全球变暖方面具有任何的约束力和效果。这让原本就步履维艰的应对全球变暖的道路变得雪上加霜。
资源禀赋理论认为,在建立国际贸易体系过程中,要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要素合作型FDI是该理论的扩展,其基本原则是转移可流动要素与不可流动要素的结合,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国际间生产率的重要差异,致使各国间比较成本的不同,并由此引起国际贸易。在现代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这些生产率差异本身被归因于各国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这种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实际上肩负了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重任:比较明显的对外贸易商品构成的原因,如要素质量的国际差异以同一产品生产函数的差异等,都通过假设前提而精心排除了在制定相关协议时,要以各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承认差异性,制定相应的对策。
京都议定书之所以没能执行,其根源在于减排标准的划分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减排就意味着增加成本,而各个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这严重影响了相关的利益集团,因为利益不同就意味着减排责任的差异。历史累计标准中主要采取的减排措施是烟尘排放税和贸易交通税等等。因此,根据各国情况,统一划分合理的减排标准势在必行。
[1]WTO.World Trade Report 2008Tradein a Globalizing World [R].Geneva:WTO,2008.
[2]张勤,李海勇,马文杰,等.入世十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角色与地位演变轨迹[J].商业研究,2013,(5).
[3]李文沛,张目强.论后多哈时代核心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J].前沿,2010,(11).
[4]蔡雨成.全球变暖与国际贸易体系[J].现代商业,2011,(6).
[5]马建平.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联机理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