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泉 广西融安县人民医院 545400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由于结肠癌合并肠梗阻通常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起病症状,患者就诊时往往病情已较为严重。外科手术是该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为进一步探讨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及方法,特对我院收治的3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腹胀、腹痛等典型肠梗阻症状,男19例,女11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3.4±5.1)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在12h~2个月,平均(1.2±0.5)个月;左半结肠癌20例,右半结肠癌10例;14例患者为高分化腺癌,8例患者为中分化腺癌,6例患者为低分化腺癌,2例患者为黏液腺癌;在Duke’s分期方面,B期10例,C期14例,D期6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理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等,积极治疗合并症。常规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根据常规治疗结果选择限期手术或急诊手术,对于治疗8~72h后肠梗阻症状有明显缓解的患者,继续保守治疗7~11d后行限期手术,对于治疗72h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的患者则行急诊手术,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肿瘤位置、肿瘤侵犯程度等确定。术后持续肠胃减压,常规抗感染,放置腹腔引流管5~10d无肠瘘迹象则拔除。
2.1 患者手术情况 30例患者手术具体方式包括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术、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术、单纯造口等,其中25例患者行急诊手术,5例患者行限期手术,患者具体手术方式可见表1。
2.2 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30例患者中无1例死亡,行限期手术的5例患者无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发生,行急诊手术的25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
表1 30例患者手术情况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多发于老年晚期患者身上,一些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通常还会伴有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临床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手术原则是将梗阻解除,争取根治性切除肿瘤[1]。右半结肠肠腔较大,肠壁较薄,容易扩张,肠内容物多为半液态或液态,肠梗阻的发生率较左半结肠癌低,现阶段,临床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均已普遍接受了运用Ⅰ期切除吻合术对右半结肠癌性梗阻进行治疗[2],从我院本次治疗中来看,右半结肠癌患者多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左半结肠肠腔较细,肠内粪便因水分被吸收干硬,肠内容物主要呈固态,且多为浸润型结肠癌,更易发生肠梗阻,对于左半结肠癌合并梗阻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的疗效是否令人满意目前尚无统一结论。近年来,临床较为推崇Ⅰ期切除吻合术,但有关医学文献报道,左半结肠癌的Ⅰ期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29%,分期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38%,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手术会扩散癌肿,再次手术无法根治。此外,患者还必须忍受再次手术的痛苦,患者的生活受到造瘘的严重不良影响,精神、心理负担不可避免会加重,并且还要承担较长的手术时间和较高的手术费用。因此,临床治疗中多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但必须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结肠癌患者梗阻的原因多是由于肿瘤增殖阻塞肠腔,而肿瘤炎症水肿则会进一步加重梗阻,一般结肠癌发生肠梗阻时若就诊早,及时治疗则可阻止梗阻进一步发展[3],经常规治疗后患者梗阻症状缓解,做好充分准备后行限期手术可较好地保证手术效果,从我院研究结果来看,行限期治疗的5例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但由于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疾病较为隐匿,患者就诊时往往疾病已较为严重,急性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在回盲瓣的作用下会呈闭袢性梗阻,极易发生肠管血供障碍,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穿孔等,急诊手术处理显得尤为必要,从本文中看,30例患者中即有25例行急诊手术。但急诊手术的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因此在临床中必须慎重选择,同时须做好术前准备,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损伤。
[1]梁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46例〔J〕.重庆医学,2010,39(16):2214-2215.
[2]余鸣锋,宋彦.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的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29-730.
[3]张杰.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治疗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