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14-10-14 13:01李森
科教导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微时代思想政治

李森

摘 要 “微时代”应信息流动速度加快和信息大众化而生,以其多元的载体产生微动力推动着事件的发展,并以迅速传播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微时代”的到来从新的角度诠释了人们的道德风险,以新的方式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载体的形成,“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通过新的载体与实践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微时代 大学教育 思想政治 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Work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cro Era"

LI Sen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0)

Abstract "Micro-era" should speed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popularization born, with its multi-carrier power produc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events, and spread rapidly to affect 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people. Bring a new perspective "micro era" interpretation of the people's moral hazard constraint in new ways to regulate people's behavior, an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new carri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micro era" will be closely linked to the adoption of new carrier and practice, and then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micro-era; colleg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carrier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1.1 环境变化需求的促生

随着微博的兴起和3G网络的快速发展,微电影、微公益、微访谈、微语录、微小说等促使了“微时代”的到来,其以符合时代的发展而广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信息高速传播的“微时代”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并指明了新的发展创新的方向。

(1)舆论环境的变化。新载体的出现得益于舆论环境的不断变化,现目前我国的言论开放自由促使了网络公共舆论平台的兴起,微博的发展更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私人空间与公共环境相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

(2)“微文化”的兴起。以微博带动的“微时代”的兴起丰富了新的文化涵义,“微文化”这一概念的兴起以其广泛性、全面性基调为大众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情感意识等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2 三种新载体形式

(1)传媒载体:手机。有着“第五传媒”之称的手机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新的微型信息交流传播平台,其具有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并且以微型的手机作为载体方便了快捷查询。以手机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过程中,通过制作和传播正确、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来达到熏陶大学生思道德观念的目的,通过手机短信、QQ、微信、飞信等形式制定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内容,以丰富多样的编制模式来迎合大学生的时尚追求品位。

(2)网络载体:微博。微博的兴起带动着微电影、微公益、微访谈的兴起,是“微时代”带来的主要特征,以微博作为载体能够实现快速分享和发起话题讨论,更加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互动。微博以其发布范围广、更新速度快、信息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吸引着大学生的使用,其涵盖的信息量很大,评论相对自由,并以其广泛的受众面将整个社会微缩成一个巨大的人际关系交际网。因此以微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通过相互间的微博关注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组织发起话题讨论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以言论的自由带动思维的发散和创新,有效地实现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性。

(3)活动载体:微公益。微公益的兴起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规范、世界观价值观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促动效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应用微公益为主的活动载体进行教育工作时要明确教育的目的,以带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来促使其明白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必要性。以微公益为教育载体的应用实际上是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强调实践重要性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应用

2.1 应用现状

目前,大学生了解国家实事和国际时事的主要工具是电脑和手机,主要来源在于微博、新闻报、朋友圈分享等网络端口,并且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起重大影响的是社会舆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会以舆论的评价来帮助自己明确对事件的看法。此外,微博的兴起和发展为大学生交流和接受信息创建了平台,在拥有相对自由宽松的言论环境下,以发起令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带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讨论,一方面能够培养大学生对事物形成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也能在丰富多彩的参与者分享讨论中不断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思想。尽管新的教育载体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但实际应用的程度尚未普及,大学生显然很乐意接受通过微博、微公益、手机媒体等形式来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就学校这一方面对此还在研究和试用阶段,其应用的前景十分可观。endprint

2.2 存在的问题

(1)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以“微文化”带动的社会舆论平台实现了言论自由与公开,是大学生表达自我思想观念和与大众畅所欲言的场地,又是大学生获取社会大众思想的重要渠道。在网络上社会的舆论可以将大事件淡化,将小事件扩大,使得大小事件间的界限在不断淡化,其本质就是一场争夺信息主导权的舆论权博弈战,从而导致了事物的发展倾向于掌握舆论权的一方,有些是良性的,有些却是恶性循环的。舆论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因为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而无法摆正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其价值的偏离。

(2)教学信息反馈减少。教学反馈信息的减少使得教师无法正确把握学生的获取成效和对整个教学方法的成果认知,以手机媒体等作为教学新载体虽然有着覆盖面积广、信息资源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优点,但也加大了教学的控制和管理难度。教学渐渐偏向于学生只接受信息的一面,其反馈成为一种被动的模式,即需要教师主动发起一些话题或者主动调查才能获得学生思想状况及其行为效果,这就弱化了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念引导的作用。

3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对策

3.1 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传统的教育工作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而对于新载体的应用将能有效地打破这一禁锢,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空性的同时保证了信息资源的时效性,能够结合社会的热点来激发学生们学习讨论的兴趣。与此同时,在以微公益为教育载体的过程中,通过切实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明白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公益化的社会实践中去深化认知,才能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大众性的社会舆论作为道德规范的基准,促使大学生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

3.2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载体应用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手机媒体和微博时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对新事物的认知需求等,以丰富多样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承载和传递,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教育者不断传递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学生接受这些信息而不断进行自身的构建与完善,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再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外部的推动,整个过程中教育者都处于引导的作用。此外,对于大学生时时刻刻都在获取新知识的现象,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积极主动地更新教学内容,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来开发新的教学渠道。

参考文献

[1] 于涛,赵旭.“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8).

[2] 陈炯勇.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微时代思想政治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