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手机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

2014-10-14 20:26张凡
科教导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手机教育引导网络

张凡

摘 要 “网络文化”和“手机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大学生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和手机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我们应该消除这些影响,并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文明使用网络和手机。

关键词 网络 手机 大学生 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act of Network and Cell Phones to College Students

ZHANG Fan

(Colleg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3)

Abstract "Internet culture" and "cell phone culture" has become a university campus in a new cultural phenomenon. Rich network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communication convenience, the students won the attention and love.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network and the mobile phone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lot of negative impact, we should eliminate these effects, and to educate and guide students to use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s civilization.

Key words network; cell phone;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guidance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与共享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而手机的功能从传统的通话和短信扩展到了无线上网、视频拍摄、音乐播放、网上购物等各个方面,手机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地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它现在成为了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相对较快的群体,手机的普及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网络和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危害。其最主要的人群还是当代大学生。

1 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

1.1 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正广泛渗入到每个大学生生活中,实现了信息在全球的快速流动,为在校大学生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网络除了具有使信息快速流动的特点之外,还有多元化的特性,主要包括传播主体和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就传播主体而言,在网络中,每个人可以平等地参与信息的制造与传播。其次,在信息的来源方面,网络打破了信息的来源被许多大媒体垄断的局面。

网络将不同的文化和信息进行汇集,构成了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网络以海量的储存、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检索、快速的传输、跨时空的链接、高度的开放等一系列的优点,使在校大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等;能够接触到多样的思想、多元的观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能够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并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各种问题。

1.2 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发展,草根文化盛行,网络成为了草根民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主要场所。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的传播特性造成信息泛滥,各种垃圾信息会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互联网在强化青年意识的同时,也弱化着他们的民族意识。所谓网络“新人类”,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发现很强的国际色彩。这是因为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这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但与这种“一体化”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种族意识、民族意识的弱化,会使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形象化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而且计算机网络挤占了学生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互联网的全球性使文化网络传播成为在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诱因。网络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媒体,使人们的国界感、地域感减弱。由于我国现有的网络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对网上的内容现在没有也很难做到进一步严格的审查和核实,使得信息资源充斥着整个网络世界。淫秽、色情、暴力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不健康、虚假的信息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这些造成了大学生是非对错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

2 手机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

2.1 手机对在校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手机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大学生是人格独立的具体实践期, 个性的张扬凸显常常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矛盾,例如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疏远等。而手机交流不需要正面接触,能降低正面交流所具有的紧张感,有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

手机有利于大学生与家里、学校之间联系的加强。手机这一联系方式具有的快捷性、互动性和保密性。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快捷地掌握学生的基本动向,而且通话过程可以不打扰宿舍同学的正常学习生活,并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这都是宿舍固定电话所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手机作为学生工作部门与学生之间加强联系的媒介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及时向辅导员咨询问题、反馈信息,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私人手机号码及时联系到学生,这样方便快捷的双向沟通在实际操作中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更有助于学生打开与学生工作部门交流的心扉 。

2.2 手机对在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课堂上使用手机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不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关闭手机,时不时关注手机必然分散了学习的投入性;有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打电话或者短信聊天,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看小说、聊QQ,这使得其他学生的听课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手机还为学生逃课、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形成优良学风,会对大学生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的形成产生很强的负面影响。

过度依赖手机会带来人际交往障碍。手机能降低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手机进行人际交往,则会剥夺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时间,久而久之就会远离现实的人际交往。

手机的不合理使用给大学生带来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大学生长期身处在象牙塔之中,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分子利用这一点,在大学生中进行垃圾信息、黄色信息、诈骗信息的传播,通过在短信中发放“中奖”、“虚假信用卡消费”等信息对大学生进行诈骗,通过“响一声”电话对大学生进行电话吸费诈骗,甚至直接拨打电话骚扰大学生。

3 消除网络与手机对在校大学生不利影响的措施

3.1 在网络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学生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能力。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的文化,它在当今信息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普遍而又深刻,因此必须将其纳入校园文化的整体范畴之内。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的吸引效应,围绕大学生这个年轻群体,针对他们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努力将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在科技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对待网络问题。亲身的参与不仅能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能力。此外,还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最大限度地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加强制度建设。道德原则和舆论能够在道义上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举止,却不能惩罚超越道德界限的一些不法行为,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通过网络犯罪的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面对网络建设的严峻形势和迫切需要,各种网络法规、条例相继出台,对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必须不断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需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减少网络不良道德行为和通过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2 在手机方面应该采取的举措

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自律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监督。要不断加强引导大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增强自控力,养成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要引导学生之间加强相互监督,在相互监督中不断提高抵制手机诱惑的能力,逐步改掉课堂上玩耍或使用手机的恶习。对于一些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大学生,更需要在同学和老师的监督下,严重者还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有意识地远离手机,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由于手机带来的焦虑、烦躁心理,进而摆脱手机对自己的控制。

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尽管几乎每个高校都有禁止教师在上课期间禁止使用手机的相关规定,把上课接打手机等同于教学事故来处理,但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规章制度,不遵守校纪校规。教师的一次违规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极其不好的心理暗示。因此,作为大学教师,必须严格以身作则,决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甚至要做到进教室之前关机或者调整为静音状态。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玩耍或使用手机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加强监管,绝对不能选择“宽容”或“无视”的态度,一旦发现,先立即收缴,然后立即恢复到正常授课,课后再处理,绝不姑息。

学校方面应该采取相应的举措:(1)进入课堂,学生的手机必须关机或调为静音或者不带入课堂。凡是在课堂上手机铃响或者震动的,视同在课堂上使用或玩耍手机的情况处理。(2)发现学生在老师上课期间或学生自习期间使用手机或玩手机游戏的,全体教职工或者班干部均有权利和义务进行劝阻和制止,对于不按规定做的可当场收缴,交由班主任或辅导员保管。(3)本规定中所指的课堂包括晚自习课、实验课、实训课和正常在教室授课等。一旦学校制定了“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或玩耍手机”的相关管理规定,就会从制度层面上为消除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和学生干部对此行为进行相应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依据。

参考文献

[1] 蔡雪珍.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0).

[2] 谭亮.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2008(10).

[3] 张桐,高磊.手机对对我国学生生活的影响研究[J].市场,2008(8).

[4] 郭嘉仪.网络发展对大学生行为及道德的影响[J].现代计算机,225(n).

[5] 盖元臣.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思想政治教育,2007(2).

[6]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之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27-28.

猜你喜欢
手机教育引导网络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例谈没收手机引发的师生矛盾冲突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