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2014-10-14 20:26熊欣欢吴嘉达
科教导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选修课程课程设置

熊欣欢 吴嘉达

摘 要 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对象,学生是否接受新课程的实施是新课程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基于此,作者在赣州一所重点中学和一所普通中学的学生就目前课程安排、新课程的设置等方面的态度展开问卷调查研究,以期为未来课程改革及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学生态度 选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of High School Curriculum

XIONG Xinhuan[1], WU Jiada[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2] Rongjiang Middle School, Nankang, Jiangxi 341400)

Abstract Students are the receivers of the new curriculum, whether the students would accept it is the key link of its success. Therefore, the author launch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 present course arrangement, new course design and so on in a selective high school and an ordinary high school in Ganzhou city to provide the reliable data for the future curriculum reformation and implement.

Key words curriculum; students' attitude; optional course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我国高中阶段大规模地实施课程改革,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及改革的依据。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中教育阶段由于不合理的课程设置而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学生厌学,弃学,迷恋网络,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缺乏等。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强化了高中阶段进行课程的实质性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然而影响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有学生及其家长对现有课程,如何开设新的课程,怎么安排新课程等的态度。为了解决以上疑问,设置了高中课程设置问卷调查表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 问卷设置意图及其结构

孙素英博士(2011)曾提出课程改革的五要素:变革者(学校管理层),变革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变革对象(教育现状),变革当事人(学生、家长),变革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其中的四大要素都有人做过相关研究,而唯独缺乏对当事人的改革意愿和态度的研究,所以本次调查以此为出发点。

为了保证这次调查的可信度,总共设计了1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7份,调查的对象是赣州市两所等级不同的中学的高二学生,把高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高中课程的安排设置已经很熟悉,另一方面也适应了高中生活,但还不急于为高考做准备,对于新的课程改革的愿望最迫切。其中59份问卷发给了赣州市的一所重点高中——赣州中学,剩下的58份分发给了赣州市一所普通高中,蓉江中学。该问卷包含12个问题,10个按照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设置的封闭式问题,2个开放性问题。问卷主要围绕着为学生在高中阶段提供些什么样的课程,怎么提供,在什么时间提供,学生及其家长对此态度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调查,通过此次调查以期设置出合乎学生需求的课程安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安排的高考机器。

2 问卷分析

2.1 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的态度

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成成熟课程体系的建立及实施专业教学的根本保证。学生对课程安排的意见足以反映课程设置的适度及合理性,并据此调整学校的课程安排。此次调查问卷是发给两个等级不同的学校,学生对高中课程的主要意见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态度百分比

从调查的结果看,两所学校学生对现有课程的意见有所不同,把赣州中学学生所认为的课程紧和课程太多相加的话,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的现有高考课程安排明显紧张很多,学生更有压迫感,所以导致10%的学生认为缺乏自主学习时间。而普通中学的课程安排,学生虽然觉得紧凑,35%的学生还是可以接受的。相比于重点中学的12%的学生,多于7%的普通中学的学生觉得课程过于单一,枯燥,其实这两学校的课程类型和数目都一样,大有可能是因为两个学校的学生基础不一样,重点中学学生考上大学的几率更大,以高考为目标的课程安排更适合他们,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样的课程设置难度超过学生的负荷能力,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程对这样的学生就显得更为单调,缺乏多样性。

2.2 多样化课程的学生态度

针对学生对现有课程的态度研究表明,传统的课程安排存在安排过于紧凑,目标单一及缺少自主选择的缺点,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就能改变这种脱离学生需求的现状,图1、图2、图3显示了两个学校学生对职业性课程、通识课程和大学预备课程开设的态度意见。

柱形图表明,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开设职业性课程的意愿都较强烈,希望增加些实践性课程,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累积自己适应未来就业的资本,数据还显示重点中学有少部分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课程,也许是想全力以赴高考;而对于通识课程的选修,普通中学的学生数量明显比重点中学的学生多,表明他们迫切想加强及巩固基础知识,为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预备课程的选修数据表明,普通中学学生选修的意愿整体比重点学校学生要强烈,但具有明确意向的学生要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可能是重点学校的课程安排本身就很紧凑,部分学生觉得精力有限,而对于基础很好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扩展、深化知识,为大学学习做好准备的机会,所以能明确表达出自己的强烈欲望。

图1

图2

图3

2.3 选修课程安排的学生态度

通过以上调查,明确表明课程多样化符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需要及社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现实要求。然而什么时段提供给学生,学生能选修多少门课程,是新课程具体操作中的关键要素,新课程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从调查结果看,这两所中学对所选课程的数目及在何时段选课,观点基本一致,认为高一和高二这两年是选修额外课程的最佳时段,选课数也基本是一学期2~3门,以避免课程太多,无暇顾及学校规定的基本课程,而重点中学还有13%的学生选择一学期4门,或许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基础很牢固的,足有额外的精力来应付其它的选修课程,另一方面也许是由于通过选修一些高考相关性课程来巩固所学知识。

2.4 父母对选修课的态度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未来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这很大程度上也与我们的学校体制有关,因为除了父母外,学生没有其它更多的途径来了解自己的发展前途,学校几乎没有提供任何课程或设置任何机构让学生了解或确定自己将来发展的方向,尤其是中小学的初级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父母直接左右学生的意见及对未来的思考,所以学生对课程的选修直接受父母的影响。

从两个学校的调查结果看,多数父母对孩子选修多样性课程持积极态度,基本支持孩子的决定,能够非常民主地尊重孩子的决定,体现了新时代家长的民主风范。但重点中学也有7%左右的持反对意见的家长,比普通中学2%的数据要多,说明重点学校的家长更重视孩子是否能考上大学,担心额外的选修课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影响高考成绩。父母对孩子选课的支持,为新课程的实施安排提供了人文环境的保障。

3 结论

由此可见,多元化课程既符合学生及其父母的期望,也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时代要求。学校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及人才使用便捷的特点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爱好及学业需求选择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建立相关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两套不同的适合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考试评价体系。同时也要相应地建立学生发展指导机制和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较早地全面认识自我,确定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项亚光.当前美国初中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36-40.

[2] 杨玉宝.关于普通高中“办学特色”的问卷调查报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0):1-7.

[3] 王,潘亦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9):22-24.

[4] 孙素英.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渐进实施——以北京市首轮高中课程改革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1(9):49-52.

猜你喜欢
选修课程课程设置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下历史选修的教学研究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JSP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潮课”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