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环节中分析如何积极有效地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宽容;引导;发现;倾听
为了有效地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
一、学会宽容,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决定的”。新课程的理念也体现了这一观点,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不是以前的居高临下,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了。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要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学会宽容,拥有宽容的品质。其次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敬,进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一次在高一年级上课时,有位学生一直不停地说话,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我的教学,我实在忍不住就告诫了他几句,没想到的是他顶撞我,说他在跟别人请教问题,我当时心里知道他就是在
撒谎,而我也没有生气语气平和地跟他说,在学校读书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人,一定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品德,做错事了知错能改就好,而不要用谎言来狡辩,我话音一落他就羞愧地低下了头,于是课堂秩序恢复正常。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我发现他在说话我就气急败坏地批评他或许就会出现僵持的局面,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宽容的品质对一位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拥有宽容的品质,善于忘记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顶撞,在课堂尴尬的时候,运用教学机智化尴尬为幽默,与学生同乐。
二、注重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课程教学论主张教师的教学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使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教学管理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更聪明的学生,而不是单纯更勤奋的学生。也就是说不是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和提高强度来提高学习成绩,而是通过学习中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课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到了高中,学生的心智较初中有了很大的成熟,能够独立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比如在讲新课之前先给学生发一个学前导案,把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以填空的形式总结出来,把整节课的逻辑结构也写出来,引导学生先预习,在讲课过程中更多的是情景预设式的设问,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引导、推理,在这个过程中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课堂充满思维碰撞的火花,进一步提高了课堂实效性和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善于发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每上完一个单元就会有一节综合探究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用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为能力。我深刻地记得在高一的探究课中有一课是关于就业的,我放手让学生去准备素材、教学情境以及整個互动过程,让我惊讶的是我发现我班的每位学生都有很高的积极性,班里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提出对就业的认识以及解决的策略,这之中有视频,有现场采访,更有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的无奈和焦急的展示。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我班上的许多人才,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侧重引导和培养这些学生的能力,而且有了极大的提高,也激发了他们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同时我明显地感觉到我上课时比以前轻松多了,而且效率比以前提高了。
四、懂得倾听,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知识、能力结构水平、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爱好、不同的心理成熟程度。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善于观察,懂得倾听。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是一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些优良的道德品质。倾听可以了解学生,不断地倾听和交流有利于引导学生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美国当代教育家布卢姆曾说:“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合适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合适教育的儿童”。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我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对于他们遇到的问题我积极引导,及时解决了他们的有些问题。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还应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张彩风(1986-),女,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