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怀林
人们都说,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该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不妨多一只“眼睛”,多关注形式的表达,多想一想,这样美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实,阅读是手段和过程,写作才是阅读的目的和归宿。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只有让学生亲历作者的写作过程,才能悟到作者写的奥秘。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才是作为专业语文学习者的阅读本质所在。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请看他是怎么教的。
数一数,详略需搭配
师:请数一数,写“讲故事”的第四自然段大概有几行?
生:大概有13行。
师:再数一数,“写板书”的第五自然段有几行?
生:7行。
师:再数一数,“放风筝”的第八自然段大概几行?
生:11行。
师:再数一数,“追风筝”大概有几行?
生:7行。
师:你看,“课上”的故事:一长一短,先长后短;“课余”的两个故事:一长一短,先长后短。这是巧合吗?还是有意?
生:有意的。
师: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是写刘老师外貌的。如果不算,写“讲故事”的也是11行。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一个字、一个标点地作了统计:“讲故事”11行,218字;“写板书”7行,137字;“放风筝”11行,217字;“追风筝”7行,135字。现在你还认为是巧合吗?同学们,写作文段落的长短是有讲究的,是要先想好了的。不是有话就多写,没话就少写。写作文的挑战之一就在于:明知道这儿要写长一些,可就是写不长;明知道那儿要写短一些,可却又有那么多的话。
平时学生在写作时只知道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不知道哪些事例能表现人物这一特点;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怎么写,哪些事例详写,哪些事例略写,怎样做到详略得当。他们写文章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熟悉的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不知道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必须有详写做补充,这样繁简适当,文章重点才会突出。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管老师通过让学生数行数、数字数的方法,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写文章应该做到详略结合,长短有致,在“课上”和“课下”两个侧面选材,各选一个重点,一个非重点,这样的文章才会显得错落有致。引导学生写文章要构思好“段”的长短,所写内容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一定要注意主次安排得体,取舍安排得当。这样的引导不枝不蔓,学生亲历了“数”的过程,对今后作文怎样选材是受益匪浅的。
想一想,选材要扣主题
师:课文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显然,“放风筝”“追风筝”一定要写。可是,刘老师“上课”的故事有很多,作者为什么选“讲故事”“写板书”两个。请问,能不能换成“关心同学”,比如同学受凉了,老师脱下衣服给同学披上,换成刘老师“博学多才”,会弹琴、会画画呢?(生深思)
师:请你们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想一想,“放风筝”“追风筝”里的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生:是个乐观、顽强的人。
师:如果上课的故事换成刘老师“关心同学”“博学多才”,与“放风筝”“追风筝”搭不搭配?
生:不搭配。
师:猜一猜,上课的故事应该写出刘老师什么特点,才能与后面的“放风筝”“追风筝”特别“搭”?
生:也应该写出刘老师的乐观、顽强。
师:现在,请你默读“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事例,是不是也写出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略)
师:四个故事为什么能放一起——它们有内在的联系,都指向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用故事来写人,要注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生点头)
师:你认为“我”记住的只是风筝吗?
生:不是,还记住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啊,刘老师,你的乐观、顽强永远留在我心里!
生:这样太直白了。
师:对。作文要有含蓄的美,追求意犹未尽,追求留有余地,让读的人自己去品味、发现。
中心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要想准确表达中心就必须选择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材料。材料怎么选,学生普遍不知道。文章中心要单一、具体,要紧扣文章中心构思选材,切忌横枝蔓叶。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管老师从容易的入手,让学生说说“放风筝”“追风筝”都是表现刘老师乐观、顽强这一品质,但为什么作者又选择了“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事例呢?为什么不选择“送衣服”和“博学多才”呢?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最后明白:写人的文章要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褒扬人物的一两个主要特点。如果面面俱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就得不到高效呈现。文章是以刘老师“乐观、顽强”来组织材料的,所以,只能写“讲故事”和“写板书”,“送衣服”和“博学多才”与乐观、顽强这一主题不搭配。这种构思关键点让学生酝酿沉思习得的,是明智的,也是有效的。如此长期训练,对学生今后作文如何谋段成篇是有益的。这种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段感”和“篇感”,达到文本奥秘、文体共性与学生写作实情、写作素养的协调共进。(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仁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