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10-13 00:33詹慧玲
江西教育B 2014年7期
关键词:公式面积思维

詹慧玲

哈佛大学某年入学考试的一道题目将莘莘学子挡在门外,题目是:如何挪动其中任何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条件:只能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且只可挪一次,而不是数字对调。其实答案很简单,只需将“102”中的“2”上移,变为10的平方就可大功告成,即“101-102=1”。这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当听到“挪动”,大部分人想当然地以为就是左右方的位移,从而完全陷入了一种横向思维中不能自拔。反思我们的教学中又有多少这样的思维定式呢?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纯粹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数学公式的推理过程,学生在机械的计算中完成学习任务,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笔者以数学实践活动为突破口,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有的放矢,敢于创新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新知的探索。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所学过的图形,再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同学们根据探索目标合作、交流,不断生成各种闪耀着“创新精神”光芒的思路:有的学生把圆分割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更有意义的是,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的梯形或三角形,也同样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有的放矢”,既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又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凸显主体,善于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课程内容要提供好的素材,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善于创新。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的年历卡,填出每年每月的天数,比比谁发现得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相发言,梳理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两年的天数不同;2012年有366天,2013年有365天;一年有12个月;31天的月份有单数,也有双数的……这样,学生在填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初步掌握了有关年、月、日的新知识。

三、练习引路,乐于创新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与技巧的基本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优化练习要处理好质与量、新与旧、难与易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重练习题的质量,要设计一些有一定坡度和难度的题目,既要考虑旧知识的巩固,又要考虑新知识的铺垫,难易有度。特别要设计一些创新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主动创新。优化练习,就是练习要灵活多样,有趣味性。学生在练习时要有宽松的氛围、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乐学、乐练。练习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和操作的练习。

例如,两家人参加一日游活动,看见售票窗口写着:A. 大人每位130元,小孩每位70元;B. 5人以上团体,每位100元。现已知第一家有6个大人,3个小孩;第二家有3个大人,6个小孩,想想该怎么买票才比较合理、划算?请学生当导游设计购票方案。这种贴近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开放性练习让学生乐此不疲,思如泉涌。(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式面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怎样围面积最大
思维跳跳糖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思维跳跳糖
最大的面积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巧用面积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