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祖荣
2012年下半年以来,泰和四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转型升级。师生从课改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学校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回顾一年多来的课改历程,我的主要体会是:
一是要有认准人才培养目标、勇于抛弃传统旧习的决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的有关论述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着重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但传统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作为校长,要凭良知办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首先要从国家需要学校培养什么人出发,确定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再去认真思考怎么培养人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勇于抛弃那些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适应的传统旧习,不能有任何的急功近利,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彷徨,不能有任何的世俗与短视。
二是要有真抓实干、注重细节、步步为营的措施。在促进课堂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有来自传统观念上的顽固抵触,有来自不知如何改革的迷茫,有来自社会和家长的怀疑或反对。面对这些困难,作为校长既要有抬起头来前行的勇气,又要有俯下身子倾听的胸怀,更要有真抓实干、注重细节、步步为营的管理措施。为了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在课改启动之前,我校通过召开班子会、动员会、专家讲座、思想大讨论、专题学习会等形式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同时认真组织教师多次外出学习,亲身体验,让大家看到课堂转型的魅力和前景。这些卓有成效的培训,为课堂转型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细节管理。制订了有关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计划,制定了课堂评价标准、评价办法、课堂基本模式和流程,以及进一步完善健全了小组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等养成教育的行为规范等制度。通过各种专题教研活动、抓实过程评比和小结、开展首席课改教师、“十佳”课改标兵、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等活动,不断完善课堂转型细节,确保课堂转型有条不紊,健康运行。
三是要有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我们开展的课堂转型实验只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建立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德育环境下的一种教学改革,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抓课堂教学转型的同时,本着立足课堂,高于课堂的指导思想,要求老师做到“形在转变学生学习行为,神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达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教育境界。这样,才能将以智育人和以德育人融为一体,形成全面发展的育人效果。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定信心,保持恒心,扎实深入地推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借此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让学校更有活力,学生更有潜力,教育更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xuyajian@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