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2014-10-13 08:25魏军英王静王吉岱王海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0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工科科技

魏军英,王静,王吉岱,王海霞

(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魏军英,王静,王吉岱,王海霞

(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工科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科学素养的缺失、教育理念的制约以及缺乏保障体系等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并在教学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科学素养;教育理念;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说: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国家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当前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高等学校工科大学生肩负着未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是实现“中国梦”当之无愧的先锋,因此重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影响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

1.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缺失。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做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做出决定的能力。在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2010年的调查显示,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1]。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它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最终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为高校工科大学生,经过高等教育的训练及实践,其科学素养更要超出对一般公民的要求,但目前工科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科学素养缺失的问题[2],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验科学精神;计算机依赖心理严重,缺少工厂车间实践训练;急功近利,以自我发展为主要目标,较少考虑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2.现有教育理念及实践教学的制约。长期以来,在高等工科学校中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而形成的实验教学体系,重理论、重知识,轻实践、轻工程[3];实验课程依附于各门理论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分散、孤立,验证性实验多,缺少设计性、综合性的开放实验;实践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既定内容完成实验;很多实践环节由于企业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因流于形式,使工科大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成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参观[4],这使得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极大扼制了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直接造成其不具备良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3.缺乏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能否取得实效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的本科教学制度以管理者为本位、以教学控制为中心[5]。以管理者为中心,对教学的控制过强、缺乏平等性,从而造成对教学的支持与服务不足;以教学控制为中心,缺乏教学选择性和自主性,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由,使其学习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考核模式上,主要采取卷面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忽略了其创新实践能力的体现,缺乏有效调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强调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促进学生创新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奖励机制,但许多工科院校都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的问题。

二、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及实践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依托课题组各成员目前在教学中的经验及探索,应从以下几方面注重、提高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注重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是在其教育活动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大学生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培养,应该比一般公民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为此,学校首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科学素养氛围。学校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课余开展、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增强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首创精神。通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创新设计竞赛将大学的科学素养氛围营造出来,使大学生在浓厚的科学素养氛围中潜移默化,得到熏陶、培养和锻炼。作为大学教师,也不能满足于只做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而要争取成为一个对科学始终保持浓厚兴趣的学习者、发现者、创造者和科学精神的弘扬者,通过不断学习,不仅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更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注重科学精神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大学生也要注重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乃至关乎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高校的学习环境,积极将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与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结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把学校教育活动中各种有利于自身科学素养提高的外部可能性因素转变为自身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

2.改变教学理念,改革实践教学。树立创新教育的新理念,鼓励教师把科技创新理念融合到课堂的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增加科技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程讲授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积极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率,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立项、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各级科技社团的作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开放实验室。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开放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走进开放实验室,自己动手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并进行验证,既应用、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建立积极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体系及激励机制。为了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必须建立科学的保障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研究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三层次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机构[6]:由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和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发展规划、活动开展、资金筹集、工作协调、评比表彰等;由学校教务处、科研处、各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组成的教学管理与服务组织,负责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等;由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实施者,负责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各级组织机构、相关教师配合校团委、教务处、各学院等相关部门,制定科技活动、各种竞赛奖励办法,依据参加赛事的级别及取得奖项的学生及时给予相应的表彰与奖励。

图1 大学生科技创新课外活动的组织结构

4.实践效果。根据日常教学中的探索及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各种科技创新竞赛。目前,学科竞赛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项目。在课题组相关老师参与和指导下,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创新与实践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7项。积极参加校级科技立项16项,院级科技立项29项。这些荣誉和奖项极大鼓舞了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积极探索了如何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通过课题组成员在教学过程、科研活动中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百度百科.科学素养[EB/O L]. ht t p://bai ke.bai du.com/vi ew/95017.ht m.

[2]孙莉玲.工科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体系建构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6,(4).

[3]大连大学《工科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组.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重构实验教学体系[R].大连大学,2003.

[4]石爱平,刘宝民,龙秀慧.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5).

[5]赵琴霞.论工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1).

[6]魏军英,王静,王吉岱.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

G 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51-02

本文系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设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制度的建设”的研究成果

魏军英,女,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结构设计、机械设计及理论。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工科科技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