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玉 安连超 梁圆圆 吴兆佑
摘 要:大学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往往存在不适应的问题。良好的班集体能够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辅导员在新生班集体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的,要从拓展教育理念、班级制度建设、班级干部建设、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做好新生班级的建设工作,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新生;辅导员;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290-02
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的阶段,他们情绪极其不稳定,社会经验较少,大学生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往往出现不适应的问题。班级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第一个的接触的正规的组织,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辅导员作为若干班集体的领导者,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如何依据高校新生的特点,开展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坚持理论学习和创新,拓展新生班集体建设思路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辅导员首要任务要自觉学习和践行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把握大学生新生班集体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学会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要坚持“人性”与“任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一味棍棒式粗糙的管理方式往往只能起到“短期效应”,缺乏管理效果的稳定性、长效性,反之可能激起学生逆反情绪,在班级建设中应当不断激发大学新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辅导员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情投入,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主动了解班级成员的生活状态,让新生们感觉到辅导员对他们的爱。
二、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夯实班集体建设基础
制定科学的班级制度是保证班级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学校、学院基本管理制度的认同,辅导员应该采用榜样教学等易于接受方式进行教育,并依据学校、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的教育的方案。通常来讲,对于新生,常常采用宣讲会、座谈会、新老生交流会以及受处分的同学“以身说法”等方式进行教育,着重解决学生思想的负担,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提高主人翁意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真正达到在知、情、意、行上的认可。
三、重视班级干部建设,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
学生干部不仅是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助手,更是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学生与班级院系之间沟通桥梁。对于新建班级的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包括队伍成员的选拔和培养两个方面。新生班级成员之间比较陌生,相互不熟识、不了解,因此采取完全的民主投票选举的方法并不适用。依据教育实践,我们认为应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较为合理。一是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在班级中观察和挖掘具有学生干部潜质的学生。基于群体动力学的团体心理辅导能通过模拟社会情景中的人际交互作用,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下不自觉地展现自己人际交往中水平和能力的高低[1]。二是采用公开职位招聘、学生自愿报名、辅导员面试考核的方法进行选拔[2]。职位招聘的形式会调动起新生们参与其中的新鲜感与积极性,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增强他们对辅导员、对于自己的所在集体的认同感。
对于建立起来的班干部队伍要给予相应的指导与激励。首先辅导员应组织召开“学生干部培训大会”,让每个班干部明白他们的责任与义务。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定期改选制度,从学习成绩、群众基础、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让他们懂得做班干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激励他们不断的提升自己。
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新生入学后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但同时由于环境、生活的改变常常会出现的孤独感、失落感以及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问题,因此在这个时期应适当的组织一些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三原则,结合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团活、班会的建设,让具有特长的同学可以充分的发挥特长优势,加快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使新生在一种紧张但愉快向上的氛围内适应大学生活,逐步形成积极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为班级集体建设奠定基础。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班集体
新生入学初期面对陌生的环境,常会产生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问题。为此,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高度重视,要积极构建在校、院、班三级心理防御体系。一是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二是对孤儿、单亲、特困生等特殊群体建立心理学档案。三是开展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四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5·25心理健康系列活动等内容,不断扩大心理健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作用,构建和谐班集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