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研究

2014-10-08 16:28白雪王林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实证研究贡献率

白雪+王林波

摘 要:在对黑龙江省1992—2011年统计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定,得出黑龙江省经济依然是典型的资本驱动型发展模式。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提高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重。为此,结合现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给出实现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发展;贡献率;经济模型;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52-04

引言

新中国成立之后,黑龙江省拥有耕地、石油、森林和粮食等4个第一大省的地位,曾创造过经济位次全国前5名(到1978年仍位居全国第8名)的辉煌成绩;从改革开放至2008年,黑龙江省几乎每4年后退一步,已滑到第16位;2008—2012年情况有所好转,黑龙江省GDP增幅年均达到12 %以上,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增幅(约为9.8%),排在全国中游水平(约第16位)。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提高的重要保障,而技术进步是使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也是影响和决定经济效率的最关键和核心的因素。黑龙江省近几年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高,这与技术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本文旨在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定,思考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促进技术进步、全面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模型的选择及设定

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被称为经济增长的三要素。1921年,美籍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理论。近百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技术进步逐渐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第一位要素。为了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928年道格拉斯提出总量生产函数;1957年索洛提出一个可以用来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定量估计的经济计量模型,被称之为索洛余值法的研究方法,即把总产出看做是资本、劳动两种投入要素的函数,从总产出增长中扣除资本、劳动力带来的产出增长,所得到的余值作为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

(一)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经济增长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共同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此函数在一般函数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这一因素,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生产函数形式。其表达式为:

上式中,Y、A、K、L分别代表产出、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其中A表示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K为资本投入,包括对机器、工具、设备和工人建筑的投资;L为劳动投入,这一要素的度量选用的是制造业的雇佣工人数;α、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从这一模型中可以看出,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本和综合技术水平。根据α和β的组合情况,有3种类型,即:α+β>1表示规模报酬递增;α+β<1表示规模报酬递减,α+β=1表示规模报酬不变。研究中一般假设α+β=1,意味着生产效率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即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

利用历年的总产出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通过eviews6.0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算,进而得到lnA、α和β值。

(二)基于索洛余值法计算的贡献率模型

1957年,索洛认为,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力、资本投入数量增长因素之后,所有产生作用的其他因素的总和就都应该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基于这样的思路,他提出了可以定量地揭示广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模型。

其中EA表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EK表示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EL表示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根据上面建立的模型,利用数据就可以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一)数据处理与计算

根据现有统计年鉴查询的结果,本文选取黑龙江省1992—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产出量Y的基本指标,选取每一年度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衡量资本投入量K的基本指标,选取当年就业人员数作为衡量劳动投入量L的基本指标。在应用数据进行具体测算之前,首先对产出量、资本量和劳动量等经济指标做统一规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为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保证统计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笔者对直接查得的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各年度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用价格指数进行处理,换算成以1992年为基期不变价的指标数据。

根据软件输出结果,该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0.975338,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0.973968,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拟合得较好,各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是高度线性相关;经过F检验该回归方程显著成立;但是DW值为0.412,对样本为20、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dL=1.20,dU=1.41,明显的,DW=0.412

为解决自相关问题,选用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在Eviews6.0中得到残差序列e,对e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分析,由此对原方程进行广义差分方程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减少了 1 个,为 19 个。查 5%显著水平的 DW 统计表可知dL= 1.18,dU= 1.40,模型中 DW = 1.404432> dU,说明广义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不必再进行迭代。同时可见,可决系数 R2、t、F统计也均达到理想水平。

由回归结果可知,ln的系数即α取值为0.5465,表示资本产出弹性,说明黑龙江省资本投入每增加1%,能够带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465%。根据α+β=1,则β=0.4544,表示劳动产出弹性,说明劳动投入每增加1%,能够带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544%。根据公式,计算出黑龙江省1993—2011年 GDP增长率y、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k以及就业人数增长率l的数据,将α=0.5465、β=0.4544代入,得到黑龙江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将资本、劳动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K、EL、EA用柱状图表示,如图1所示。

(二)数据结果分析

由图表可知,在1993—2011年期间,黑龙江省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为10.2%;资本年平均增长率为15.1%,资本投入每增长1%,可使经济增长0.54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5%;劳动投入每增长1%,可使经济增长0.4544%,但期间劳动年平均增长只有 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只有6.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3%。综上分析可知,1993—2011年期间,资本投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远远高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高于劳动投入的贡献率。

1.表格数据显示,在1993—2011年的19个年份中,有16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只要投入增长较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越高,资本要素仍然是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首位要素。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2008年,黑龙江省实施建设“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总体战略,之后的连续四年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仅增长幅度跃居全国第4位,而且投资总额在全国的位次也由2007年的第22位,提前到了第17位。

2.黑龙江省劳动投入增长一直非常缓慢,甚至在1999—2001的连续3年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之后也一度几乎停滞浮动。这反映了从1998年之后黑龙江省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工人下岗、失业的现象。这一问题在经济数据表现为,就算劳动力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弹性系数为0.4544),但是劳动力资源的稀缺致使这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得很微薄(年均贡献率为6.2%)。

3.从数据与图表均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值忽高忽低,甚至有6个年头呈现负作用,可以推知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没有呈现出规律性的增长态势。就一般经济规律而言,在经济增长的初期,由于资本边际生产率相对于劳动生产率较高,因此,经济增长可以主要依靠大量资本的投入。但是随着资本边际生产率逐步下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也将下降,技术进步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黑龙江省目前的经济增长还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支撑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在一般性假设条件下将技术因素的影响从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中分离出来,观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效果有多大;而现实经济环境中技术进步的作用在某一段时间内应该是具有确定性的,但从长时间看可能并不存在着某种确定性。另外,所选用的模型对于现实经济发展的解释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包括模型中数据的选择和处理都会对最终结果有重要的影响。总之,诸多因素可能造成分析结果与实际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样本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资本的作用最大,且近年来其作用有加强的趋势。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的资本驱动模式,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结构变动、人力资本效率和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要实现科技进步,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不断加强;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使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部门流向效率高的部门,降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的比例;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效率型经济增长。

今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与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同时并存。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而非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农村劳动力不能在农业内部解决就业,乡镇企业也没有太大的消化吸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才资源结构,规范的人才运行机制和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是必要也是必须的。针对区域发展的现状,改变对人才评价的标准,并非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叫人才,一部分拥有很好的潜质和才能的人,只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给人才培养创造有意的环境,不仅要留住本地人才防止外流,还要吸引外地的优秀人才来到黑龙江,尊重他们的劳动,挖掘其内在价值,给予劳动力相应的报酬,充分的把劳动者和生产要素结合起来。(2)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发展对国家、对全省都有着战略性地位,但从结构上来看,产业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产品倾向于以资源开发型与低附加值型产品为主,且相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来看,第一产业的发展仍旧缓慢。黑龙江第二产业在绝对值上发展非常快,但产业内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工业一直以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等资源开发型与低附加值型产品为主。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呈不断增长趋势,所占产业比例不断扩大,这种情况是符合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与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3)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行政规划,强有力的政府推动是实现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即便可以实现短时期的增长与技术进步,但是也不利于形成长期的技术进步机制与科学技术在全社会的扩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因此,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必将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军.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

[3] 孙辉,支大林,李宏瑾.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典型性事实:1978—2008[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3).

[4] 夏青.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6).

[5] 梁大鹏,邢新朋,王志刚,等.哈尔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2010,(6).

[6] 尹宗成,江激宇,李冬嵬.技术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J].科学研究,2009,(10).

[责任编辑 李 可]

由回归结果可知,ln的系数即α取值为0.5465,表示资本产出弹性,说明黑龙江省资本投入每增加1%,能够带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465%。根据α+β=1,则β=0.4544,表示劳动产出弹性,说明劳动投入每增加1%,能够带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544%。根据公式,计算出黑龙江省1993—2011年 GDP增长率y、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k以及就业人数增长率l的数据,将α=0.5465、β=0.4544代入,得到黑龙江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将资本、劳动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K、EL、EA用柱状图表示,如图1所示。

(二)数据结果分析

由图表可知,在1993—2011年期间,黑龙江省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为10.2%;资本年平均增长率为15.1%,资本投入每增长1%,可使经济增长0.54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5%;劳动投入每增长1%,可使经济增长0.4544%,但期间劳动年平均增长只有 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只有6.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3%。综上分析可知,1993—2011年期间,资本投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远远高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高于劳动投入的贡献率。

1.表格数据显示,在1993—2011年的19个年份中,有16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只要投入增长较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越高,资本要素仍然是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首位要素。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2008年,黑龙江省实施建设“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总体战略,之后的连续四年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仅增长幅度跃居全国第4位,而且投资总额在全国的位次也由2007年的第22位,提前到了第17位。

2.黑龙江省劳动投入增长一直非常缓慢,甚至在1999—2001的连续3年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之后也一度几乎停滞浮动。这反映了从1998年之后黑龙江省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工人下岗、失业的现象。这一问题在经济数据表现为,就算劳动力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弹性系数为0.4544),但是劳动力资源的稀缺致使这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得很微薄(年均贡献率为6.2%)。

3.从数据与图表均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值忽高忽低,甚至有6个年头呈现负作用,可以推知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没有呈现出规律性的增长态势。就一般经济规律而言,在经济增长的初期,由于资本边际生产率相对于劳动生产率较高,因此,经济增长可以主要依靠大量资本的投入。但是随着资本边际生产率逐步下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也将下降,技术进步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黑龙江省目前的经济增长还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支撑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在一般性假设条件下将技术因素的影响从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中分离出来,观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效果有多大;而现实经济环境中技术进步的作用在某一段时间内应该是具有确定性的,但从长时间看可能并不存在着某种确定性。另外,所选用的模型对于现实经济发展的解释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包括模型中数据的选择和处理都会对最终结果有重要的影响。总之,诸多因素可能造成分析结果与实际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样本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资本的作用最大,且近年来其作用有加强的趋势。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的资本驱动模式,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结构变动、人力资本效率和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要实现科技进步,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不断加强;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使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部门流向效率高的部门,降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的比例;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效率型经济增长。

今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与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同时并存。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而非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农村劳动力不能在农业内部解决就业,乡镇企业也没有太大的消化吸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才资源结构,规范的人才运行机制和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是必要也是必须的。针对区域发展的现状,改变对人才评价的标准,并非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叫人才,一部分拥有很好的潜质和才能的人,只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给人才培养创造有意的环境,不仅要留住本地人才防止外流,还要吸引外地的优秀人才来到黑龙江,尊重他们的劳动,挖掘其内在价值,给予劳动力相应的报酬,充分的把劳动者和生产要素结合起来。(2)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发展对国家、对全省都有着战略性地位,但从结构上来看,产业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产品倾向于以资源开发型与低附加值型产品为主,且相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来看,第一产业的发展仍旧缓慢。黑龙江第二产业在绝对值上发展非常快,但产业内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工业一直以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等资源开发型与低附加值型产品为主。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呈不断增长趋势,所占产业比例不断扩大,这种情况是符合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与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3)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行政规划,强有力的政府推动是实现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即便可以实现短时期的增长与技术进步,但是也不利于形成长期的技术进步机制与科学技术在全社会的扩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因此,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必将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军.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

[3] 孙辉,支大林,李宏瑾.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典型性事实:1978—2008[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3).

[4] 夏青.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6).

[5] 梁大鹏,邢新朋,王志刚,等.哈尔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2010,(6).

[6] 尹宗成,江激宇,李冬嵬.技术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J].科学研究,2009,(10).

[责任编辑 李 可]

由回归结果可知,ln的系数即α取值为0.5465,表示资本产出弹性,说明黑龙江省资本投入每增加1%,能够带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465%。根据α+β=1,则β=0.4544,表示劳动产出弹性,说明劳动投入每增加1%,能够带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544%。根据公式,计算出黑龙江省1993—2011年 GDP增长率y、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k以及就业人数增长率l的数据,将α=0.5465、β=0.4544代入,得到黑龙江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将资本、劳动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K、EL、EA用柱状图表示,如图1所示。

(二)数据结果分析

由图表可知,在1993—2011年期间,黑龙江省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为10.2%;资本年平均增长率为15.1%,资本投入每增长1%,可使经济增长0.54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5%;劳动投入每增长1%,可使经济增长0.4544%,但期间劳动年平均增长只有 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只有6.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3%。综上分析可知,1993—2011年期间,资本投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远远高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高于劳动投入的贡献率。

1.表格数据显示,在1993—2011年的19个年份中,有16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只要投入增长较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越高,资本要素仍然是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首位要素。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2008年,黑龙江省实施建设“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总体战略,之后的连续四年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仅增长幅度跃居全国第4位,而且投资总额在全国的位次也由2007年的第22位,提前到了第17位。

2.黑龙江省劳动投入增长一直非常缓慢,甚至在1999—2001的连续3年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之后也一度几乎停滞浮动。这反映了从1998年之后黑龙江省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工人下岗、失业的现象。这一问题在经济数据表现为,就算劳动力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弹性系数为0.4544),但是劳动力资源的稀缺致使这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得很微薄(年均贡献率为6.2%)。

3.从数据与图表均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值忽高忽低,甚至有6个年头呈现负作用,可以推知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没有呈现出规律性的增长态势。就一般经济规律而言,在经济增长的初期,由于资本边际生产率相对于劳动生产率较高,因此,经济增长可以主要依靠大量资本的投入。但是随着资本边际生产率逐步下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也将下降,技术进步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黑龙江省目前的经济增长还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支撑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在一般性假设条件下将技术因素的影响从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中分离出来,观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效果有多大;而现实经济环境中技术进步的作用在某一段时间内应该是具有确定性的,但从长时间看可能并不存在着某种确定性。另外,所选用的模型对于现实经济发展的解释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包括模型中数据的选择和处理都会对最终结果有重要的影响。总之,诸多因素可能造成分析结果与实际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样本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资本的作用最大,且近年来其作用有加强的趋势。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的资本驱动模式,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结构变动、人力资本效率和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要实现科技进步,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不断加强;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使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部门流向效率高的部门,降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的比例;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效率型经济增长。

今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与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同时并存。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而非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农村劳动力不能在农业内部解决就业,乡镇企业也没有太大的消化吸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才资源结构,规范的人才运行机制和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是必要也是必须的。针对区域发展的现状,改变对人才评价的标准,并非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叫人才,一部分拥有很好的潜质和才能的人,只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给人才培养创造有意的环境,不仅要留住本地人才防止外流,还要吸引外地的优秀人才来到黑龙江,尊重他们的劳动,挖掘其内在价值,给予劳动力相应的报酬,充分的把劳动者和生产要素结合起来。(2)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发展对国家、对全省都有着战略性地位,但从结构上来看,产业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产品倾向于以资源开发型与低附加值型产品为主,且相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来看,第一产业的发展仍旧缓慢。黑龙江第二产业在绝对值上发展非常快,但产业内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工业一直以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等资源开发型与低附加值型产品为主。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呈不断增长趋势,所占产业比例不断扩大,这种情况是符合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与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3)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行政规划,强有力的政府推动是实现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即便可以实现短时期的增长与技术进步,但是也不利于形成长期的技术进步机制与科学技术在全社会的扩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因此,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必将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军.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

[3] 孙辉,支大林,李宏瑾.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典型性事实:1978—2008[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3).

[4] 夏青.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6).

[5] 梁大鹏,邢新朋,王志刚,等.哈尔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2010,(6).

[6] 尹宗成,江激宇,李冬嵬.技术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J].科学研究,2009,(10).

[责任编辑 李 可]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实证研究贡献率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