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英
摘 要:近三四十年来,虚拟经济迅猛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概括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从货币机制、信用和信心机制、价格机制三个角度剖析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然后分门别类地分析了不同性质的虚拟资产对实体经济的不同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虚拟经济;虚拟资产;实体经济;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F019;F124;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08-03
引言
虚拟经济近三四十年来的加速发展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对虚拟经济的深入研究越来越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成为愈加重要的研究领域。
国外有关虚拟经济的零星阐述可以追溯到二三百年以前,但其研究多集中在货币和金融领域,至今并没有出现虚拟经济这一明确概念,也未将其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明确提出“虚拟经济”概念并将其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由我国的学者在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首开先河。王爱俭通过托宾的Q值理论、灵活加速器模型、资产负债表效应等分析了虚拟经济通过投资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通过财富效应、预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资产价格对信贷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虚拟经济通过消费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李多全分析了虚拟经济通过国际贸易机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2]。付强通过再分配效应、信用和心理效应分析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认为虚拟经济所产生的再分配效应会加剧国民收入的不平等,拉大贫富差距[3]。
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研究者在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机制、考察的视角、分析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些模型太过复杂、限定条件过多,且一般都是考察虚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不同种类的虚拟资产与实体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对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存在很大区别,应在探讨各类虚拟资产对实体经济不同影响的基础上归纳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决定于实体经济。同时,虚拟经济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其规模发展到与实体经济规模相当之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更加深远。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影响机制。
(一)货币机制
为方便构建虚拟经济系统和实体经济系统的货币关系模型,这里将经济系统简单看做由企业、家户和金融机构三部门构成。设经济系统中的货币总量为M,实体经济系统中流通的货币总量为M1,虚拟经济系统中流通的货币总量为M2,实体经济中的物价水平为P1,商品数量为Q1,虚拟资产的价格水平为P2,交易工具的数量为Q2,则有:M=M1+M2=P1×Q1+P2×Q2 。
从货币流的角度考虑,家户部门同企业的关系是:家户用货币购买企业产品,通过向企业提供劳动、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而从企业获得货币收入;企业同金融机构的关系是: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债券等证券或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而获得货币资金,企业也可以通过存款或购买证券将货币资金注入金融机构;家户同金融机构的关系是:家户可以通过贷款从金融机构获得货币资金,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购买股票、债券等证券或通过存款使货币流入金融系统。
从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家户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属于实体经济,家户和企业同金融机构的经济交往属于虚拟经济,这两类经济交往都以货币为流通手段。两个领域的货币资金互为前提和来源,但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流通的货币量是有限的,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货币竞争,即两个经济领域之间存在着货币共生和货币竞争关系。
近20年来,有些国家出现了被称做“货币之谜”的怪现象,即央行注入经济体的货币量增加,经济没有明显的增长(即Q1值没有明显增大),但却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甚至出现通货紧缩(即P1没有明显升高甚至出现降低的情况)。这种现象用传统的经济货币理论(即M=P1×Q1)是没有办法解释的。但考虑虚拟经济系统的货币流后就很容易解释了,即这种现象是因为出现了P2或Q2增加或二者同时增加的情况。虚拟经济就像一个货币蓄水池一样将货币存储其中,这种现象在货币理论中被称作“金融窖藏”。
由此可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经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货币共生和货币竞争关系,二者的货币竞争关系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因为“金融窖藏”现象的存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可能会大打折扣;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大量货币被“金融窖藏”,实体经济可能因得不到足够的运转资金而出现增长缓慢甚至萎缩的情况。此外,房地产价格的大幅攀升也会出现同“金融窖藏”类似的货币效应,给实体经济带来同样的影响效果。
(二)信用和信心机制
信用有伦理信用和经济信用之分,伦理信用指信守承诺的责任感和行为,经济信用指信贷。在市场交易中,伦理信用和经济信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作为一种隐含性的社会契约,它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信用程度取决于守信给参与者带来的收益以及其他人的可信任程度。
虚拟经济交易主要是证券等价值符号而较少伴随实物的转移,所以这种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基于对未来不同收益预期的权利符号转移。虚拟经济交易往往是跨期交易,信用和信心的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信用和信心的受挫和丧失会导致虚拟经济的重创甚至崩溃。法制化对建立人们之间的信用关系非常重要,没有健全的法制体系,人们之间缺少相互信任,就没有办法建立健康的虚拟经济系统。
为构建经济体的信用关系,仍将经济体简单看做由企业、家户和金融系统三部门组成。企业、家户、金融机构三者的信用关系主要表现为: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出售企业债券和购买金融机构债券;家户向金融机构贷款、存款、购买金融机构债券;家户购买企业债券;企业之间、金融系统之间的借贷和债券购买。在人们之间的信用良好、经济发展势头被看好时,三者之间的信用关系能够正常运作,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因为某种原因某一信用关系被破坏,三者之间因为信心受挫就会出现相互的不信任,且这种不信任会形成恶性循环,其表现为:金融机构不信任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家户,因而不敢向他们发放贷款;企业因不信任银行等金融系统而不敢将钱存入或购买它们的债券,也不敢购买其他企业的债券,因为融资的困难和对未来市场状况的悲观预期而缩减生产;家户因为贷不到钱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而减少消费和购买债券。如此循环往复,导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一步步萎缩,最终形成金融和经济危机。endprint
(三)价格机制
1.价格—利润机制。虚拟经济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人们在虚拟经济系统中的获利有两个来源——实体经济的利润分配和虚拟经济交易参与者之间的财富转移。人们从事生产、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货币利润,如果虚拟经济交易工具因为人们的非理性预期而出现持续性的价格上涨(泡沫),人们就会因为虚拟经济系统的利润更高而将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资金转移到虚拟经济领域,从而造成虚拟经济系统的进一步膨胀和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萎缩,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2.定价机制。期货交易是对远期交割商品公开进行的一种合约交易,期货市场集中了大量的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对各种不同信息的不同掌握和理解,通过公开竞价形成对远期价格的不同预期。期货市场综合反映交易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标的物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的预期。由于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其价格信息具有连续性、公开性、预期性等特点,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这也就是期货市场重要的功能之一——价格发现功能。因为期货价格形成的特点,使得期货价格往往对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对现货价格的变动趋势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成为现货价格的风向标,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期货因为炒作等原因出现泡沫时,也会误导现货价格,进而对资源配置产生负面影响。
二、主要虚拟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原生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原生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股票、债券、借据等。这些原生金融工具在一级市场的发行,可以通过“货币机制”汇集社会闲、散资金,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资本,动员、凝聚劳动、土地、技术、管理、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量,扩大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增长。一级市场还可以引导资金流向效益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和行业,优化增量资源配置[4];原生金融资产二级市场即流通领域的存在,可以在人们需要资金的时候,随时将所持有的原生金融资产变现为货币,所以人们才敢于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资于原生金融资产。即原生金融资产的流通有助于扩大其发行规模,进而扩大社会生产、推动经济增长。二级市场也可以通过价格涨落引导企业的并购重组,优化存量资源配置[5];健全的股票市场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分红太低、前景不被看好的企业人们就会对其“用脚投票”,企业会被淘汰出局(退市),进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有一套完善的考察机制,一般只给效益、信用、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提供融资,健全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流通还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差距。但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都必须是适度的、信息披露必须是准确、到位的。如果这些领域的市场流通过度,投资市场就成为了投机、炒作的市场,就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浪费社会劳动资源,扭曲资源配置,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的膨胀阶段因其收益率较高会通过“货币机制”和“利润机制”挤压实体经济,因为财富效应所产生的虚假繁荣导致通货膨胀,也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经济泡沫过度膨胀和破灭会影响经济稳定,通过“信用、信心机制”和财富效应的作用造成实体经济的萎缩甚至衰退;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到位的金融市场,会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配置机制失效,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综上可知,制度健全、规模适度时,原生金融资产可以通过融通资金扩大生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等促进社会财富增加和经济增长;制度不健全、规模过度膨胀时,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就会造成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通货膨胀、经济动荡、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二)衍生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衍生金融资产发展到现在可谓是“名目繁多”,大体可以将它们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三大类。
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其主要功能是(金融)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投资;金融期权包括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主要的品种有利率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国债期权等,其主要功能是避险和投资;金融互换包括货币互换、利率互换和货币利率互换,其主要功能是规避汇率、利率风险[5]。
此外,衍生金融资产还包括商品期货、黄金期货、债券的证券化资产、贷款的证券化资产等,它们的主要功能主要是套期保值、规避利率汇率风险、投资等。
商品期货还有价格发现功能,商品期货价格常常被作为实物商品价格的参考。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其种植量和产量往往决定于上期价格,这就是经济学的“蛛网理论”,因此农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农民的收益存在很大风险。为保障农民收益、更好地平衡农产品供求,农产品期货应运而生,农产品期货是现代期货市场的起源。之后发展起来的石油等原材料期货、金属期货,其功能作用除了表现为资本博弈的筹码,还成为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资源、操控世界经济和掠夺他国财富的工具。
综上述,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转移风险而实现财富再分配。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实现微观风险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转移,但这种风险并没有在经济系统中消失。相反,正因为风险可以被转移,这就激励和怂恿着风险的制造和在经济系统中的积累,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操作进一步放大了其运行风险。特别是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这种风险的积累甚至可以形成危及整个金融系统甚至经济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在资金链断裂时可能通过货币机制、信用信心机制、财富效应等引起金融、经济甚至社会的剧烈动荡;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这种风险和危机还可能向国际金融、经济蔓延,引发全球性金融、经济、甚至政治动荡。此外,同原生金融资产市场一样,衍生金融资产规模过大时也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价格——利润机制的作用挤压实体经济。
(三)房地产虚拟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房地产的虚拟化必然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房地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场所,被虚拟化的房地产必然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在其价格上升阶段,人们生产、生活成本提高,进而推动物价的普遍上涨;在其价格非理性上升即房地产泡沫形成阶段,因为其利润高于实体经济利润,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价格—利润机制挤压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和生产,也会因为居住成本提高而降低人们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力,挤压实体经济领域的消费(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当然也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一部分人的消费支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信用信心机制造成金融资金链的断裂进而引发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金融动荡通过信用信心机制和财富效应引发实体经济的萎缩、衰退甚至经济危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会带来国际游资的进入和撤离,加大他国控制我国金融、经济的风险和金融、经济的震荡幅度,严重的房地产泡沫还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人们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等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房地产的证券化可以通过资金融通提高房地产自有率,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但在管理缺位时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一典型例证。
参考文献:
[1] 王爱俭.虚拟经济的规模及其风险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93-95.
[2] 李多全.虚拟经济基本理论问题[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3:89.
[3] 付强.虚拟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0-102.
[4] 付强.虚拟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
[5] 陈学彬.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0-56.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
(三)价格机制
1.价格—利润机制。虚拟经济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人们在虚拟经济系统中的获利有两个来源——实体经济的利润分配和虚拟经济交易参与者之间的财富转移。人们从事生产、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货币利润,如果虚拟经济交易工具因为人们的非理性预期而出现持续性的价格上涨(泡沫),人们就会因为虚拟经济系统的利润更高而将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资金转移到虚拟经济领域,从而造成虚拟经济系统的进一步膨胀和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萎缩,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2.定价机制。期货交易是对远期交割商品公开进行的一种合约交易,期货市场集中了大量的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对各种不同信息的不同掌握和理解,通过公开竞价形成对远期价格的不同预期。期货市场综合反映交易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标的物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的预期。由于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其价格信息具有连续性、公开性、预期性等特点,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这也就是期货市场重要的功能之一——价格发现功能。因为期货价格形成的特点,使得期货价格往往对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对现货价格的变动趋势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成为现货价格的风向标,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期货因为炒作等原因出现泡沫时,也会误导现货价格,进而对资源配置产生负面影响。
二、主要虚拟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原生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原生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股票、债券、借据等。这些原生金融工具在一级市场的发行,可以通过“货币机制”汇集社会闲、散资金,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资本,动员、凝聚劳动、土地、技术、管理、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量,扩大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增长。一级市场还可以引导资金流向效益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和行业,优化增量资源配置[4];原生金融资产二级市场即流通领域的存在,可以在人们需要资金的时候,随时将所持有的原生金融资产变现为货币,所以人们才敢于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资于原生金融资产。即原生金融资产的流通有助于扩大其发行规模,进而扩大社会生产、推动经济增长。二级市场也可以通过价格涨落引导企业的并购重组,优化存量资源配置[5];健全的股票市场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分红太低、前景不被看好的企业人们就会对其“用脚投票”,企业会被淘汰出局(退市),进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有一套完善的考察机制,一般只给效益、信用、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提供融资,健全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流通还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差距。但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都必须是适度的、信息披露必须是准确、到位的。如果这些领域的市场流通过度,投资市场就成为了投机、炒作的市场,就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浪费社会劳动资源,扭曲资源配置,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的膨胀阶段因其收益率较高会通过“货币机制”和“利润机制”挤压实体经济,因为财富效应所产生的虚假繁荣导致通货膨胀,也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经济泡沫过度膨胀和破灭会影响经济稳定,通过“信用、信心机制”和财富效应的作用造成实体经济的萎缩甚至衰退;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到位的金融市场,会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配置机制失效,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综上可知,制度健全、规模适度时,原生金融资产可以通过融通资金扩大生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等促进社会财富增加和经济增长;制度不健全、规模过度膨胀时,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就会造成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通货膨胀、经济动荡、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二)衍生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衍生金融资产发展到现在可谓是“名目繁多”,大体可以将它们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三大类。
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其主要功能是(金融)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投资;金融期权包括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主要的品种有利率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国债期权等,其主要功能是避险和投资;金融互换包括货币互换、利率互换和货币利率互换,其主要功能是规避汇率、利率风险[5]。
此外,衍生金融资产还包括商品期货、黄金期货、债券的证券化资产、贷款的证券化资产等,它们的主要功能主要是套期保值、规避利率汇率风险、投资等。
商品期货还有价格发现功能,商品期货价格常常被作为实物商品价格的参考。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其种植量和产量往往决定于上期价格,这就是经济学的“蛛网理论”,因此农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农民的收益存在很大风险。为保障农民收益、更好地平衡农产品供求,农产品期货应运而生,农产品期货是现代期货市场的起源。之后发展起来的石油等原材料期货、金属期货,其功能作用除了表现为资本博弈的筹码,还成为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资源、操控世界经济和掠夺他国财富的工具。
综上述,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转移风险而实现财富再分配。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实现微观风险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转移,但这种风险并没有在经济系统中消失。相反,正因为风险可以被转移,这就激励和怂恿着风险的制造和在经济系统中的积累,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操作进一步放大了其运行风险。特别是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这种风险的积累甚至可以形成危及整个金融系统甚至经济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在资金链断裂时可能通过货币机制、信用信心机制、财富效应等引起金融、经济甚至社会的剧烈动荡;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这种风险和危机还可能向国际金融、经济蔓延,引发全球性金融、经济、甚至政治动荡。此外,同原生金融资产市场一样,衍生金融资产规模过大时也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价格——利润机制的作用挤压实体经济。
(三)房地产虚拟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房地产的虚拟化必然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房地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场所,被虚拟化的房地产必然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在其价格上升阶段,人们生产、生活成本提高,进而推动物价的普遍上涨;在其价格非理性上升即房地产泡沫形成阶段,因为其利润高于实体经济利润,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价格—利润机制挤压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和生产,也会因为居住成本提高而降低人们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力,挤压实体经济领域的消费(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当然也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一部分人的消费支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信用信心机制造成金融资金链的断裂进而引发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金融动荡通过信用信心机制和财富效应引发实体经济的萎缩、衰退甚至经济危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会带来国际游资的进入和撤离,加大他国控制我国金融、经济的风险和金融、经济的震荡幅度,严重的房地产泡沫还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人们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等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房地产的证券化可以通过资金融通提高房地产自有率,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但在管理缺位时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一典型例证。
参考文献:
[1] 王爱俭.虚拟经济的规模及其风险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93-95.
[2] 李多全.虚拟经济基本理论问题[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3:89.
[3] 付强.虚拟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0-102.
[4] 付强.虚拟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
[5] 陈学彬.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0-56.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
(三)价格机制
1.价格—利润机制。虚拟经济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人们在虚拟经济系统中的获利有两个来源——实体经济的利润分配和虚拟经济交易参与者之间的财富转移。人们从事生产、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货币利润,如果虚拟经济交易工具因为人们的非理性预期而出现持续性的价格上涨(泡沫),人们就会因为虚拟经济系统的利润更高而将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资金转移到虚拟经济领域,从而造成虚拟经济系统的进一步膨胀和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萎缩,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2.定价机制。期货交易是对远期交割商品公开进行的一种合约交易,期货市场集中了大量的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对各种不同信息的不同掌握和理解,通过公开竞价形成对远期价格的不同预期。期货市场综合反映交易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标的物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的预期。由于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其价格信息具有连续性、公开性、预期性等特点,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这也就是期货市场重要的功能之一——价格发现功能。因为期货价格形成的特点,使得期货价格往往对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对现货价格的变动趋势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成为现货价格的风向标,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期货因为炒作等原因出现泡沫时,也会误导现货价格,进而对资源配置产生负面影响。
二、主要虚拟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原生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原生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股票、债券、借据等。这些原生金融工具在一级市场的发行,可以通过“货币机制”汇集社会闲、散资金,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资本,动员、凝聚劳动、土地、技术、管理、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量,扩大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增长。一级市场还可以引导资金流向效益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和行业,优化增量资源配置[4];原生金融资产二级市场即流通领域的存在,可以在人们需要资金的时候,随时将所持有的原生金融资产变现为货币,所以人们才敢于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资于原生金融资产。即原生金融资产的流通有助于扩大其发行规模,进而扩大社会生产、推动经济增长。二级市场也可以通过价格涨落引导企业的并购重组,优化存量资源配置[5];健全的股票市场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分红太低、前景不被看好的企业人们就会对其“用脚投票”,企业会被淘汰出局(退市),进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有一套完善的考察机制,一般只给效益、信用、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提供融资,健全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流通还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差距。但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都必须是适度的、信息披露必须是准确、到位的。如果这些领域的市场流通过度,投资市场就成为了投机、炒作的市场,就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浪费社会劳动资源,扭曲资源配置,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的膨胀阶段因其收益率较高会通过“货币机制”和“利润机制”挤压实体经济,因为财富效应所产生的虚假繁荣导致通货膨胀,也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经济泡沫过度膨胀和破灭会影响经济稳定,通过“信用、信心机制”和财富效应的作用造成实体经济的萎缩甚至衰退;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到位的金融市场,会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配置机制失效,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综上可知,制度健全、规模适度时,原生金融资产可以通过融通资金扩大生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等促进社会财富增加和经济增长;制度不健全、规模过度膨胀时,原生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就会造成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通货膨胀、经济动荡、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二)衍生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衍生金融资产发展到现在可谓是“名目繁多”,大体可以将它们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三大类。
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其主要功能是(金融)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投资;金融期权包括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主要的品种有利率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国债期权等,其主要功能是避险和投资;金融互换包括货币互换、利率互换和货币利率互换,其主要功能是规避汇率、利率风险[5]。
此外,衍生金融资产还包括商品期货、黄金期货、债券的证券化资产、贷款的证券化资产等,它们的主要功能主要是套期保值、规避利率汇率风险、投资等。
商品期货还有价格发现功能,商品期货价格常常被作为实物商品价格的参考。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其种植量和产量往往决定于上期价格,这就是经济学的“蛛网理论”,因此农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农民的收益存在很大风险。为保障农民收益、更好地平衡农产品供求,农产品期货应运而生,农产品期货是现代期货市场的起源。之后发展起来的石油等原材料期货、金属期货,其功能作用除了表现为资本博弈的筹码,还成为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资源、操控世界经济和掠夺他国财富的工具。
综上述,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转移风险而实现财富再分配。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实现微观风险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转移,但这种风险并没有在经济系统中消失。相反,正因为风险可以被转移,这就激励和怂恿着风险的制造和在经济系统中的积累,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操作进一步放大了其运行风险。特别是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这种风险的积累甚至可以形成危及整个金融系统甚至经济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在资金链断裂时可能通过货币机制、信用信心机制、财富效应等引起金融、经济甚至社会的剧烈动荡;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这种风险和危机还可能向国际金融、经济蔓延,引发全球性金融、经济、甚至政治动荡。此外,同原生金融资产市场一样,衍生金融资产规模过大时也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价格——利润机制的作用挤压实体经济。
(三)房地产虚拟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房地产的虚拟化必然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房地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场所,被虚拟化的房地产必然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在其价格上升阶段,人们生产、生活成本提高,进而推动物价的普遍上涨;在其价格非理性上升即房地产泡沫形成阶段,因为其利润高于实体经济利润,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价格—利润机制挤压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和生产,也会因为居住成本提高而降低人们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力,挤压实体经济领域的消费(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当然也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一部分人的消费支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会通过货币机制和信用信心机制造成金融资金链的断裂进而引发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金融动荡通过信用信心机制和财富效应引发实体经济的萎缩、衰退甚至经济危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会带来国际游资的进入和撤离,加大他国控制我国金融、经济的风险和金融、经济的震荡幅度,严重的房地产泡沫还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人们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等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房地产的证券化可以通过资金融通提高房地产自有率,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但在管理缺位时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一典型例证。
参考文献:
[1] 王爱俭.虚拟经济的规模及其风险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93-95.
[2] 李多全.虚拟经济基本理论问题[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3:89.
[3] 付强.虚拟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0-102.
[4] 付强.虚拟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
[5] 陈学彬.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0-56.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