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设计研究

2014-10-08 10:12马永军
考试周刊 2014年65期
关键词:设计研究老年人

马永军

摘 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及老年人身心健康不断提高,以往的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空间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因此研究和完善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已然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老年人行为、生理、心理特点及他们需求的分析,结合户外环境设计原则等相关理论,总结出适合老年人养老的户外环境的一系列设计原则及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服务中心 户外环境 设计研究

一、养老服务中心概述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人口老龄化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指人口年龄不断增加的人口现象,其简单的表现形式是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国际上通常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或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不但人口最多而且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老龄化速度快。因此,妥善考虑老年人的养老安置问题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养老服务中心相关概念

1.养老模式

中国社会中,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并随着生产方式、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1)居家养老模式,即在老年人自己一直居住的家庭内养老的一种养老模式,其与普通住宅基本一致。居家养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以自理和亲友照顾为主,社区老年设施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为辅的养老模式。

(2)机构养老模式,即集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场所,其中包括各种医疗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形成独立又完善的养老机构。机构养老是由社会提供的养老机构接纳单身老人和老年夫妇居住,并提供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综合服务的养老形式。其设施一般包括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和关怀医院等。机构养老的优点是住区有配套的老年医疗、文娱、照料设施,对老人的照料更专业化。

(3)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方式,指老年人居住地点仍为自己家庭不变,由社区提供和承担社会化的照料、医疗等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不同于家庭养老,它实施的前提是在居住区建立社区医疗中心、家政服务中心、健身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社区养老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目前社区养老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足。

2.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服务中心属于机构养老模式范畴。其中包括老年公寓、养老院及护理医院。

老年公寓:以家居形式为主,辅助养老服务体系的老年人养老设施。在老年公寓内,老年人独立分套自居,或多个老人以家居形式半独立自居。根据老人需要照料的程度,适当配置公用设施和服务管理人员,开展必要的照料和生活服务。

养老院: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二、养老服务中心外环境设计概要

(一)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设计原则

1.安全性与健康性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部分机能相对衰老,他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安全性要求特别高,室外活动场地的设计要加强空间和细节的处理,真正做到可视性的安全,减少老年人活动时的碰撞和跌倒几率,促进老年人在室外进行运动和参与公共交流活动。比如:设置无障碍设施;在运动健身区域的地面设置橡胶软铺装,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让老年人感受到场地的安全性,提高老年人对健身器材的使用率,增强老年人的体魄。另外,空间的视觉通透性可以在老年人的心理上形成安全性暗示,因此,可以在步行系统和小范围的交流广场形成半封闭式的围合空间,并且安装配套的监视系统,提高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控制性。

2.舒适性与便捷性

老年人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主要体现为:安静的选址环境,干净而齐全的户外设备,可供选择的不同组团的交流活动场所,坡度合理的道路地面环境,地面铺装的防滑性和良好的触觉效果,室外休憩环境的通风性及日照效果;步行系统中座椅设置的合理间距等。

老年人养老环境的建设除了舒适性外,便捷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便捷性主要体现在老年人的出行方面,比如:养老服务中心的周边环境,包括购物环境、附近的医疗点、公园、老年活动中心、博物馆,以及出行的交通设施的合理设置等;在养老服务中心范围内,老年居住区与休憩区域、老年大学及广场等的距离适当。

3.易识别性与领域性

在养老空间的环境设计中,由于老年人的视力和听力明显下降,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减弱,易识别性显得非常重要,户外环境的标志性模糊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在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养老服务中心建筑入口的交通位置造型及色彩的差异对老年人进行引导;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设计手法对老年人不断地进行有意识的提示,比如:小品、雕塑、地面铺装和指示牌等。

(二)老年服务中心环境设施设计要点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活动空间呈现范围不断缩小的倾向,活动积极性呈下降趋势,使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局限在室内活动范围内。所以,创造良好的户外空间对老年人格外重要。

1.总体规划设计要点

建设老年养老服务中心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而养老空间的总体规划是设计最重要的环节。老年空间总体规划不仅要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还要担当起提高养老户外空间环境质量的重任。为此,在户外空间规划上要充分发挥各部分的功能,合理利用。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围绕老人基本需求,为其增加环境硬件。可采用无障碍技术保护良好的环境秩序,使社区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选择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措施均要关注老人的特殊需要,体现人性化关怀。

第二,区域空间及道路网划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并与社区管理、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文体休闲、商业等衔接配合。

第三,社区中设置生活服务、医疗保健及紧急救助等环节,尤其注重对行动困难者、残障者等的关注,遇到突发事件按应急预案采取措施。

2.入口空间设计要点

在社区环境中,入口空间对内外空间起到衔接作用,同时赋予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转换和引导。同时入口空间可以表现为一种文化内涵,包含特定环境的时代文化、区域文化和人文特点。

主入口空间体现整个养老服务中心的品质,是整体养老空间的门户,虽然以交通功能为主,但是配合着广场的设计可以作为交往的场所,是老人休闲、放松、散步的地点之一。社区的入口空间设计要结合所处的位置和区域,尽量在体量、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反映区域特点,与环境和人文统一和谐,同时造型要独特、有新意,使入口空间能从周围环境中得到强调,成为环境空间的视觉中心。

户前入口空间是社区居民到室外必经的空间,是连接室内和户外的过渡空间。它的使用率非常频繁,因此对于此空间设计应有特殊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老年居住建筑阳面开门。为适应老年人体质较弱的特点,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宜采取阳面开门,避开寒冷的季风影响。门前出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m×1.5m的轮椅回旋空间。

第二,老年居住建筑出入口台阶设计。居住建筑出入口门前平台与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m,应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公共建筑主要出入口应设老年专用通道或设兼顾老年涉足的通用出入口。主要出入口应尽量缩小室内外地坪高差,应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缓坡台阶踏步踢面宜取100~120mm,踏面宽宜取380~400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出入口前可用升降平台代替坡道,出入口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平整材料,宜用天然石料,不宜采用砖砌抹面的做法。

第三,老年居住建筑入口标识设计。老年居住建筑出入口设计要考虑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等特殊的生理特征,在造型设计上应具特色,标志鲜明,宜于辨别。突出标志性特色,可防止老年人迷路忘家,是老年建筑功能的特殊需要。

第四,老年居住建筑雨篷设计。出入口的顶部应设雨篷,一则可供躲风避雨,同时可以躲避上部坠落的物体。其覆盖宽度应超过平台和坡道的宽度,雨篷向前挑出长度应超过入口台阶首级踏步0.5m以上。

3.道路空间设计要点

道路空间是养老环境空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系老人的日常出行、邻里交往、休息散步和游戏消遣等多种行为活动,是老年住宅户外空间设计的重点。合理的道路规划不仅可以使车行和人行合理地分开,尽量避免交叉,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体系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首先提出。合理的人车分流系统可以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全和安宁,保证社区内各项生活与交往活动正常舒适地进行。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有平面系统分流和立体分流两种方式。平面系统分流的特点是汽车和行人流线分开,车行道分级明确。车行设在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群周围,并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在道路尽端设停车场或回车场。步行道则布置于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和住宅联系起来。立面系统分流的特点是立体空间不同层次的道路实现人车分流,并通过抬高步行平台、建设屋顶街道和天桥等进行分流,利用车行道嵌入地下或半地下的方式实现人车分离。

4.户外照明设计要点

养老服务中心的户外照明设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性照明,功能性照明的主要目的是为老年人的晚间出行提供一个安全、方便的照明环境。另一类是景观照明,景观照明的主要目的是为老年人出行时能享受美的环境,颐养天年。

(1)功能性照明

功能性照明主要涉及区内道路和区内居民活动场地的照明。夜晚,老人主要在这些地方散步、休憩、和其他人群交流,充足的照明有利于老年人的室外活动。区域道路以人为主要使用对象,对机动车限速。它的照明是附带了一定景观需要的功能性照明。灯具一般呈单列,既能满足照明要求,又能节约用电量。照明间距一般在15~30m之间,安装高度通常在4~8m之间,一般不应超过道路两侧建筑物平均高度的一半,也不应小于道路宽度的一半。休闲区照明的设计目标是为老年人聚会提供友好的氛围,使障碍物清晰可见,以保证老年人能够安全行走、游玩;同时消除暗区,抑制综合区内的犯罪活动。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限制逸散光从窗户射入室内影响老年人休息。台阶和坡道处的照明装置可以安装在栏杆上或台阶侧墙上,在正常观察者的眼睛的下方,可以提供所需照明水平又不产生眩光。

(2)景观照明

老年居住区内的光环境建设不仅要满足居民夜间出行的功能性需求,更要给居民美的享受。我们在进行住区景观照明设计时要注意:首先,富有创意的灯光设计不能忽略或减弱其功能性照明;其次,设计目的是使照明对象在灯光的装点下更美丽,同时光源不能产生眩光和造成光污染。

①树木照明:树木的照明以白色及白绿色混光为主要色调,方式主要取决于其形状和结构。对于树干和树冠舒展的树,照明的重点应突出树的结构;对于树冠浓密、姿态优美的树,必须从树冠外进行照明,重点强调树形;对于树干舒展、树冠外围叶片较为浓密的成年大树,采用组合式照明强调树的结构等。

②绿地照明:老年居住区公共绿地照明属于弱光区,可以沿边采用低矮的草坪灯,不仅在草坪上形成优美光晕,且对人行道路有合适的照度。在设计时主要考虑草坪的面积问题:较小面积时可将草坪灯与庭院灯结合,为人在此活动创造舒适的亮度环境;较大面积时宜采用高杆灯以提供整体的照明环境,再辅以庭院灯等照明形式提供局部照明环境。

③水体照明:静止或平缓的水面有镜面反射的效果,常常在水体周围设置照明设施,灯光映在水面上形成倒影,波光粼粼,显示出梦幻效果,美化老年人居住区的环境。在布置光灯时,应注意不要让水面反射出灯和光源的像而导致眩光。灯具布置亦可将泛光源放在喷射口处或水的回落处,或者两处都放。在喷射口下设灯,由于水和空气的反射率不同,进入水面的一部分光会保持在里面;在落点设灯,水的形状像下雨时的雨点,而在落点下10cm的泛光灯会使水点看起来有闪烁的效果。

三、结语

在我国较发达的一线城市中,除了有政府兴办的福利院外,还陆续出现了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商业化的养老机构。这些商业化的养老机构在老年人的居住、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都进行了现代化设计,老年人养老领域逐渐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老年社区、老年公寓不断涌现,但是,现存的养老院大多比较重视建筑及室内空间的设计,对于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希望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能逐步改善各种不足,为老年人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宣炜.浅谈混住型老年公寓的公共交往空间设计[J].山西建筑,2009(10).

[2]周俊山,尹银.老龄化社会的日本老年住宅发展及借鉴[J].日本问题研究,2008(3).

[3]胡仁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4]胡静.福建老年公寓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州市为例.福建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龙黎梨.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猜你喜欢
设计研究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办公大楼环境景观设计
营房数字化系统文物保护模块的设计与研究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