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艳丽
摘 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推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能源企业对经济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但当前我国能源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便是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欠缺。因能源企业本身的行业特色,其主要的内部控制问题表现为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与内控考核机制不健全。所以,应优化能源企业内控环境并加强对人的控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内控考核机制。
关键词:能源企业;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254-02
一、能源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在中国经济的崛起中,传统能源企业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角色的转变,更多的大型新型能源企业应运而生,且其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整个能源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就显得更加重要。传统能源企业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机遇,不断扩展其生产规模和管理经营业务。甚至一些大型中央级别能源企业寻求跨行业、跨区域的大规模集团化经营与管理。此时,欲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当前,国际能源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能源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日趋巨大,其管理工作尤甚。而内部控制管理是能源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且仍是能源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所谓内部控制,即为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与全体员工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经营效果和效率、可靠的财务报告,并遵循适当的法规制度等而提供合理保证,最终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二、能源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
在能源企业中常常是生产环节众多,一般涵盖原材料的勘探、采集、加工与销售。因而其所涉及的经营部门也不可避免的较多,且工作人员也相对众多,且工种不一,这就使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能源企业为了管理的方便,高层管理者常常集行政权、控制权和监督权于一体,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较大的危害。经营治理过程中,一言堂、一人独大常常会导致这些人在无意或者有意之间地不顾内部控制,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也常常会因一人的精力和能力的限制,无法将整个能源生产及销售链条进行完整的考虑,种种问题自然会频繁暴露显现。此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便如同虚设,难以对各层员工及高层管理者形成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更无法使能源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及管理过程有序进行。
同时,内部控制管理的观念在能源企业中也未完全建立。因能源企业的工作人员上到高层管理者,下到普通工作人员,如矿工、销售人员等,其涵盖的人员数量众多,受教育程度不尽相同,个人素质良莠不齐,内部控制理念自然难以全面而又广泛地建立。有时甚至因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加以重视,使得基层职员更加无法透彻理解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将内控工作予以重视。自然,基层工作人员会习惯于其在日常业务处理中运用的管理制度与业务运行模式,难以严格按照权限设置与业务流程要求执行。内部控制便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与刚性,良好的内控环境自然难以构建。在石油能源企业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能源企业不仅具有一般企业具有的风险,而且还具有其自身特有的风险。如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传统能源企业,在其开采过程中若不进行前期的风险控制,往往会造成特大事故,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随着新兴能源的兴起,及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我国能源企业面临的外部和企业自身风险激增。但一些能源企业尚未树立风险意识,而一些企业即使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也未仔细评估分析运营、市场、法律、财务等有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及风险发生的环节,常常当问题出现时,才去寻找原因。甚至有时一些能源企业是通过事后检查监督来防范风险,控制效果和时效性均较差。事前未预防保障,事中未监督控制、事后更没有检查分析,全面防范并化解外部经营风险及内部管理风险的能力自然就相当糟糕。例如,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原油泄漏,7小时后发生特大爆炸事故。这一事故引起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这充分体现了中石化所存在的风险意识不足,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问题,中石化在生产中未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直到事故发生、伤亡造成,才开始回头查找原因,弥补其巨大损失。
(三)内控考核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几乎涵盖了能源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不仅包含各个职能部门还包含各个对应的职能岗位。因而建立健全责权对等、职责明晰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能够保证内控有效实施。但当前我国能源企业内仍未有健全的内控考核机制。因为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的缺乏,使得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部门之间也不能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越权和弃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常常不能及时发现失控问题,也无法果断采取有效方法加以解决。甚至当问题出现后,彼此之间相互推卸、指责,友好合作,使得协同发展的局面难以形成,内控管理如同虚设。
三、加强能源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措施
(一)优化能源企业内控环境,加强对人的控制
控制环境是能源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密切相关。而能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产生,其行为主体完全是人。再完善的控制制度、方法或者程序,若没有诚信、尽职尽责的文化工作氛围,没有一丝不苟、不折不扣的有效执行,均将成为无实际意义的空头文件。只有上下及时沟通,协同合作,随时掌握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与动机行为,才能将内部控制落实到位。
首先,应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并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能源企业内部控制应基于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基础建立,进而形成团结互助,协同一心的团队精神。其次,高层管理者应将观念转变,并提高自身素质,予以内控制度建设高度重视。能源企业内控环境塑造的原动力是高层管理者的素质。若能源企业管理者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与崇高的价值理念,则企业内控环境氛围的建设会被自然而然的影响与激励,内控环境建设中的短期化行为也会被消除。最后,应加强内控宣传培训工作,进而优化内控环境。能源企业应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采取現场培训、网络培训及互动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对一线员工予以培训。并通过面授教育,予以示范讲解的方式展开一对一的内控培训,从而增强培训效果。针对存在问题的控制点,对应指导,不断强化内控理念,使之深入人心。
(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影响能源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就是风险。虽然每个能源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不尽相同,但每一个能源企业都应认真分析评估市场、运营、财务、法律等各种各样的风险存在亦或发生的环节。并要重点关注高风险且频繁发生的业务内控流程及其控制点,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从而全过程控制风险的“防”、“堵”、“查”。
第一,能源企业的供、产、销全过程中,均需以内部牵制和职责相分离为原则,建立相互牵制、彼此制约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事前控制体系——以“防”为主。应令每一部门明确其处理权限,令每一岗位业务人员明确其职责所在和应承担的责任,从而使任何一项或多项经济业务活动都不能被一人或一个部门单独处理,其处理过程需经过不相容两部门或多部门验证、核对和制约。进而在能源企业内建立彼此验证、彼此制约、责权统一的内部监控体制,令各项问责落实与考核评价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第二,能源企业不仅要对日常会计进行核算,还需对企业各项业务与各个岗位进行定期稽核,形成以“堵”為主的事中控制。欲使这一控制有效运行,则需内部稽查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与较强的工作能力,将结果与监督过程及时准确的反馈给相关责任人与负责人。第三,发挥纪检部门及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通过内部专项审计、经营效益审计与离任审计等方式,对相关会计与业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形成以“查”为主的事后控制。通过对能源企业发生的经营业务与会计核算业务予以 “防、堵、查"的监督控制,将问题及时发现,从而防范和化解能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令能源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
(三)健全内控考核机制
构建严谨规范的内部控制考评机制,令其在能源企业内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进而充分调动能源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第一,将内部控制摆放在核心地位,在此前提下,构建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考评机制,全体企业员工均需依照此考评机制被考核。第二,在内部控制考评机制中,将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引入,对完成内部控制考核内容的员工给予适当的经济激励,令其继续努力,深化其对内控机制执行的自觉性;而对违反内部控制机制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令其吸取教训,加以改正。第三,将内部控制考评机制落实到位,令其起到应有的作用,充分实现其应有的功能。
结语
总之,我国能源企业欲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实现其既定目标,就需将内部控制放在核心地位。但由于我国能源企业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且因自身的行业特色,在内部控制建设上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主要表现为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内控机制未能切实有效的被执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与内控考核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能源企业难以获得长足发展,也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针对当前我国能源企业内控建设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对之予以了详尽的分析。随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即优化能源企业内控环境并加强对人的控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与健全内控考核机制。进而构建完善的能源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使其落实到位,提升能源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其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 严若玉.议企业内部控制[J].财经界,2014,(9).
[责任编辑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