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当代大学生的践行路径研究

2014-10-08 04:45闻竹
关键词:时代内涵雷锋精神大学生

闻竹

摘 要: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凝练和升华,是高尚的道德品质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大学阶段正是他们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雷锋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才发展、不断进步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提升思想境界、引领社会风尚、营造和谐氛围、完善美好人格的生动典范和有力载体。本文从四个方面解释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基本诉求,列举了践行雷锋精神的现状,最后得出当代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时代内涵;践行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052-02

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就狭义而言,是对雷锋言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就广义而言,它已经升华为以雷锋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为雷锋传人所敬仰和追求的文化精神。在新时期,雷锋精神又被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寓意,使雷锋精神愈加鲜活可感,愈加具有感染性、带动性和榜样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高度概括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由此可见,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高尚道德追求的反映。雷锋精神源于时代,但其意义和影响却超越于时代。雷锋精神在不断为历史发展道路进行修正的同时,也对时代提出了要求,即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深化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注重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不断创新雷锋精神的教育模式,努力营造学雷锋、做雷锋的文化氛围,树立“行业雷锋”、“道德雷锋”、“时代雷锋”等榜样楷模。实践雷锋精神就要在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中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学雷锋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影响和号召各年龄段民众自发主动地参与到实践雷锋精神的活动中去。深化雷锋精神就要不断对雷锋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雷锋精神的实质,不断拓展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思想意义、价值意义,使雷锋精神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持久光彩。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大学阶段正是他们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具有如下思想行为特点。

1.鲜明的时代烙印。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为“90后”,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度的关怀呵护中成长。他们不像“70后”青年时那样思想保守、务实刻苦,也不像“80后”青年时那样勇于拼搏,“90后”青年乐观早熟,个性自我。这一代大学生知识结构层次较高,主体意识较强,思维也较活跃,但其成长经历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失败时,抗压受挫能力差,缺乏刻苦学习和钻研的精神。

2.个性理念新颖而淡薄。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充裕、思想开放的环境中,他们思维活跃、特立独行、创新力强、追求时尚、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新生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对于新兴文化有着个性的追求。但他们集体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淡漠,价值取向模糊,缺乏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片面地讲求索取与权力,贪图享乐,节俭观念、感恩意识衰弱。

3.思想行为可塑性强。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文化程度、理性认知程度较高的群体,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处在信仰的思辨期和认知期,在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价值取向上都尚未完全定型,因而可塑性极大。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认同能力,能够比较容易接受主流价值观和高尚思想道德的影响,形成符合自身发展要求和身心健康的价值观体系。

三、践行雷锋精神的现状分析

学习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是在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率先在军队系统开始的、在全国各行各业推广的运动。毛泽东同志题词的3月5日随后被确定为“学雷锋日”,雷锋精神成为广为人知的时代精神。在过去50余年理解和践行雷锋精神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1.缺乏时代眼光,脱离实际,理解片面。在宣扬雷锋精神过程中,偶尔还能听到雷锋精神“过时论”、“无用论”等说法;提起学雷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助人为乐、做好事,“做好事”几乎成了雷锋精神的代名词。如此片面和静止地理解雷锋精神,原因就在于人们缺乏时代意识,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雷锋精神。学雷锋、纪念雷锋、做雷锋,并非只是记住一个名字,重塑一段历史,雷锋精神已经超越了雷锋本人的人格、品质和操守的范围,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自觉探索、选择培养高尚人格、营造道德风尚、建构精神家园的路径、模式和目标的过程与结果。胡锦涛同志曾强调:“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

2.大众重视程度低,距离感强。面对思想活动更具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的人群时,雷锋精神“高、大、全”的宣传口径以及“季风式”的集中实践显得过于浅层次、理想化,限制了人们对于雷锋精神全面深刻的理解,使得“雷锋”成为习惯性说服教育的象征符号,“雷锋精神”成为道德楷模修行路上的专有信仰。这些不能满足大众越来越现实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能触动大众的敏感神经,自然不被重视,还产生强烈的距离感。

3.形式化严重,阶段性突出。如今,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就是:“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每年到了3月份,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舆论媒体也对此进行大量报道。特别是到了3月5日前后,各式各样的“学雷锋”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扎堆出现在养老院、孤儿院、社区、休闲广场,当起了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的“好雷锋”。但是3月份一过,热闹的“学雷锋”活动却如遇极寒,鲜有踪迹,缺乏应有的持久力。这种“快闪”式的学雷锋活动给雷锋精神打下了严重的形式化印记,单一的套路,固定的时间使学雷锋日真的成为了“节日”,而没有了示范意义和榜样作用。

四、当代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途径

1.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教育。高校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基地,在弘扬雷锋精神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应借助自身的阵地优势,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弘扬雷锋精神。首先,应把弘扬雷锋精神推广到包括专业课在内的所有课堂教育当中,避免单一德育课程的枯燥性、象征性。任课教师必须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帮助大学生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形成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大学生形成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品质。其次,应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榜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深层次理解。榜样的选树要真实可感,容易学习,使雷锋精神回到大学生的生活中来,增加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性、感知性,从而发自内心的去模仿、去超越。第三,应迎合当代大学生对宣传信息的接收特点,采用多种传统化手段和现代化技术对雷锋精神进行立体式宣传,借助移动互联、微社交媒介,营造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广雷锋精神,深化雷锋精神的软影响。

2.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弘扬雷锋精神的实践过程中,如果用统一的高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必然会遭遇挫折。因此要以人为本,对每个大学生的素质条件、心理特征、个性特点、理想信念、人生追求等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时代特征,针对当代大学生崇尚成功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塑造他们积极健康的人格。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使命之中。自觉刻苦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青春和力量。实在不同的学生群体中开展不同的学习雷锋实践。学生党员要学习雷锋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学生干部要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立足本职、尽心尽责的钉子精神;一般学生要学习雷锋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螺丝钉精神。

3.蓄力第二课堂,发挥社会教育的巨大潜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雷锋精神正是通过50余年的不断实践才证明了它的先进性、前瞻性和不可替代。高校第二课堂在帮助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养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蓄力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走出去,有组织地开展各类雷锋精神实践活动。如利用寒、暑假开展主题性社会实践活动;下基层,实心实意地服务人民;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建立学雷锋服务站或素质教育基地,坚持义务参与劳动。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雷锋精神只有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才能发扬光大,才能深入持久。

4.结合志愿者活动,共塑时代风貌。志愿者倡导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雷锋精神的传承和补充,是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延续,志愿者活动十分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能践行求真务实的雷锋精神。因此将学雷锋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支农支教、公益募捐、环境保护等服务活动,才能把雷锋精神落到实处,才能使学雷锋活动长盛不衰。

——————————

参考文献:

〔1〕周杨.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弘扬雷锋精神[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106-109.

〔2〕湖南省公民道德研究基地课题组.论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时代意义和实践路径[J].伦理学研究,2012,(2):1-6.

〔3〕罗文章.让雷锋精神焕发出时代风采——雷锋精神时代化问题研究[J].红旗文稿,2012,(4):11-15.

〔4〕商杰强.浅析雷锋精神的解构、重构与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建设[J].高校辅导员,2012,(6):11-14.

〔5〕蔡笃瑜.谈雷锋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43-45.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时代内涵雷锋精神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