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婷
内容摘要:阅读文章包含复杂的认知活动,其中有效地阅读需要元认知。语文教学设计需要体现元认知阅读理念,使教学更加科学有效。从《春》的教学设计视角看,以教学过程切入,教师可以从目的性阅读和有声思维阅读两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元认知阅读能力。
关键词:《春》教案 元认知 阅读策略
我们阅读课文时,从字词认识到句子理解最后到文本意义的建构,包含着很多复杂的认知活动。读者如果想完成这些复杂的认知活动,就必须把阅读过程当作意识对象,然后积极地加以监控,并且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补救措施来解决阅读文本时出现的问题,这说明有效地阅读需要元认知。元认知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在其著作《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根据他本人的观点,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具有两方面的成分:1、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即元认知知识—知道做什么。2、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存储在工作记忆中),即元认知监控(也成元认知操作)一一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一.阅读中的元认知
同样地,阅读中的元认知也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操作。二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元认知整体。“阅读中的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者的自我认识,对阅读活动的了解,以及阅读策略知识的掌握。”运用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就是,学生要明白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任务,同时还要清楚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哪些资源、技能、策略以及自己要付出的努力。阅读的元认知知识当然包括阅读需要的阅读策略,没有策略就不知道怎样去理解文本,也就难以发展元认知阅读能力。
元认知阅读策略在《春》教案中的体现
“阅读中的元认知策略培养包括项目阅读、策略选择阅读、目的性阅读和有声思维阅读等等。”以下从元认知阅读策略中的目的性阅读和有声思维阅读两个方面对《春》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在《春》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学习春草和春花这两个段落。那么怎样一反常态脱离教师灌输的思想,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作用呢?笔者采用师生合作共赏“春草图”和小组合作评析“春花图”这两个教法实现新课改中的“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目的性阅读在《春》教案中的体现
目的性阅读,指学生带着具体的目的或者目标去阅读。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语文课堂上,阅读的目的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动机、兴趣及态度,从而影响其阅读效果。
教师范读,学生勾画圈点
笔者运用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学习春草这一段落,《春》是一篇精美的阅读美文,所以朗读必须是教学设计中的重点,那么如何体现目的性阅读呢?笔者将教案设计为:
教师范读时候学生勾画圈点,找出难读难写难理解的字词,学生带着这个目的听教师朗读,就不会走神,就会认真思考品味“嫩嫩的”“绿绿的”等词,想象出青草的画面,引发学生对春草的喜爱。还可以想象怎样舒服地打滚踢球,这样一下子勾起了青春期的孩子们的兴趣。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目的性阅读就达到了效果。
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问题
设计问题带着问题开展学习,以问题为主线串起课堂教学,有了问题学生自己阅读就有了目的,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笔者在这个部分设计了三个问题:(1)叠词的运用有什么好处?本段写了春草的什么特点?(2)写春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些动词用的好?好在哪里?(3)写春草是按照什么顺序?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这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与春草的对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增强学生的目的性阅读能力。
比如:第一个问题,教师先慢慢引导学生说,“绿绿的”写出了草的颜色,那么“软绵绵的”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呢?有了问题就有了方向,学生不难说出小草的柔软,教师再从“软”字引导出是一种姿态或者状态。第二个问题,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阅读,更加有针对性地思考,很容想到是动词“钻”。学生结合原意,仔细品味“钻”在文中具体的含义,联系问题从修辞方式的角度分析“钻”字,拟人手法更能体现小草特别想要往外挤的劲头,品味她旺盛的生命力。第三个问题是从顺序上思考,那么学生就会从这段整体把握找到文章的顺序,文中先写了草(即物),后来写了孩子的活动(即人的活动),很明显是由物及人的顺序。
二.有声思维(自我监控)阅读在《春》教案中的体现
“有声思维(think一alouds)是常见的策略培养活动,它是培养学生 自我监控、自我管理意识的一种方式。比如,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阅读中的各种理解说出来,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预测、验证等阅读习惯、养成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春》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采用“学生精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春花这个段落,这也是本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首先模仿教师对春草的分析方法,把对春花的理解说出来,然后归纳预测出春花的特点,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验证自己的预测。同时遇到不会分析的问题就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寻求教师的帮助,实现自我监控。
比如:教师让学生每4人一组,组内合作分别从修辞方法、动词的运用、描写顺序等这几个角度讨论文章是怎样写春花的魅力的。每组推荐一个自主发言,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中学生肯定能够说出花朵的多和茂盛,教师引导也能让学生预测出这里富于了花朵人的动作;教师对每个回答问题的给予鼓励和表扬,然后再换个组回答,“赶趟儿”拟人手法表明争先恐后,写出了春花的状态,把春花写活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学生可以直接预测出:用“火”“霞”“雪”来比喻,写了三种不同的颜色,让人读起来觉得鲜艳喜人,更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其他成员补充三个“像”构成了排比句。
写春花时,多感官综合运用怎么体现的?这个问题有点难,这时候教师补救,学生寻求帮助,实现自我监控。“红、粉、白”这是春花的颜色,教师引导颜色是眼睛看到的,所以是视觉角度;那么学生不难预测“甜”是写花的味道,是味觉;“蜜蜂嗡嗡地闹着”,“嗡嗡”是发出的声音,“闹”字是明显的动词,学生很容易预测是听觉。学生就总结出了视觉、味觉、听觉的多感官的运用。
笔者用反常态的学习形式,从自主合作探讨问题的方式撕开一个口子,让学生个性化解读春花的特点,实现自我监控。让学生和教师进行平等地对话,实现了新课改中阅读教学的动态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元认知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学设计要遵循元认知阅读策略,从目的性阅读和有声思维阅读两个方面来编写。让学生带着具体的目的或者目标去阅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兴趣及态度,达到阅读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有声思维即自我监控,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培养学生思考、预测、验证等阅读习惯、养成自我监控的能力。这样按照元认知阅读策略编写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的独立阅读,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教学。
参考文献:
[1]鲍道宏.文本多元解读:可能及其限度——从诠释学当代发展看新课程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7,04:31-35.
[2]赵霞.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元认知阅读能力发展[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60-63.
[3]储春艳,王笃勤.大学英语元认知阅读策略教学设计[J].海外英语,2013,06:1-3.
[4]董雪洁.语文阅读教案设计中的教育心理学应用——以于漪经典教案《春》为例[J].学园,2013,09:81-82.
[5]陈向阳,戴吉.初中生元认知阅读策略训练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7,05:1099-1103.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