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颖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教学建议中又强调: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想象力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不是物体的复现,而是对物体进行重组与再造。在想象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头脑中表象的未定性、模糊性,所以会生发出许多新的变化,这直接带来思维的创新。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加强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湘夫人》 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入屈原的《湘夫人》,且被放在了“自主欣赏”篇目的第一篇。通过琢磨教材和研究学生,《湘夫人》的教学轮廓逐渐形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屈原的缅怀,培养学生忠贞爱国、坚守信念、追求理想的精神品格。
2.通过想象和联想,充分感受诗歌由香氛和灵异构成的奇美意境,培养审美能力。
3.通过反复诵读、涵咏诗句,体会情味悠深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4.通过改写原诗,激发学生对屈原作品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养成鉴赏评价诗歌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中所列均为教学重点,最后一个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写作。
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设想:第一课的主要是复习旧知,知人论世,理解诗作内容;第二课时展示学生写作成果并进行赏析和点评。
六、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二)、复习旧知,知人论世 。
1、作者简介。
2、《楚辞》简介。
(三)、总结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
(四)、积累屈原精彩诗句。
(五)、问题探究。
1、思考下面的问题,理解作品的主题。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2、此诗用了一些比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是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
用现代诗的形式改写《湘夫人》,没有任何限制。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展示并欣赏学生习作。
1.作者朗读作品。
2.师生共评作品。
这节课前五分钟我进了教室,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黑板前里三层外三层,学生们正在争抢地盘——往黑板上抄自己写的诗!因为黑板面积有限,有的学生竟然把诗抄在了地上!还有令人震惊和感动的是,黑板前的学生都回到自己座位上去了,我也正要开始讲话,忽然从角落里站起了一个人!原来是一个叫王宾的同学,因为黑板上没地方了,他把自己写的一首古体长诗写在了一块专写通知用的小黑板上了,密密麻麻的,别人根本看不清。但他的举动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有一个同学主动上前双手举着小黑板以便他朗读。这也许就是成功的语文课吧!
(作者单位:河北涿州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