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社会时空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2014-09-29 15:34付洪袁颖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付洪+袁颖

作者简介:付洪(1964-),女,河北大城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300071;

袁颖(1989-),女,河南商丘人,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生,北京100044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批准号11JDSZ1017)和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准号TJKS1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时空界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产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一方面,使教育主客体互动时空、教育内容传播时空发生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困境,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明确新的使命,在多元化中把握主导性,在全面性中坚持选择性,在多样性中促进共融性。

[关键词]虚拟时空;压缩时空;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使命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4)03009005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物质的存在与发展都要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时间形式赋予物质运动的顺序性、持续性,空间形式赋予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方面,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时空的限制;另一方面,人们在发展中也在不断地改造时空的范围、界限,赋予其社会性。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人类活动的社会时空也在不断发展改变。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出现引起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交往形式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必然会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时空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环境、方法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社会时空的新变化

社会时空是社会发展的存在形式,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新特点。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时空出现了虚拟化、全球化的趋势,而这种变化趋势也反过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伴随着时空的转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而且可以预见,虚拟世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一)虚拟时空

虚拟时空又可以称为网络时空、数字时空、信息时空等,是指人们进行虚拟活动的时间和场所。在虚拟时空中人们可以进行学习、购物、娱乐等各种活动,甚至还可以穿越时空走进过去或未来的世界中。

虚拟时空与传统时空存在明显差异,其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非独占性。在传统的现实时空中,人们只能在一个时空中活动,其所处的时空是固定的。而在虚拟时空中,一个人可以同时处在不同的时空,与不同的人进行信息交流。其次是非封闭性。虚拟时空中信息的传播通常是面向一切社会成员,虚拟时空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虚拟时空中人类活动的能动性、自由度更大。同时,在虚拟时空中人的实践活动发生了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的转化,人们不仅仅是依靠单一的物质工具,而且是在融合了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智慧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再次是去中心化。在传统的时空中,由于人的社会性,人们必须聚集在一起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每个人的身份地位鲜明,而在虚拟时空中,人的社会活动不需要聚集在一起,个体也不再需要一个鲜明的身份地位,人们之间的权级和贵贱差别不再突出。

(二)压缩时空

压缩时空(Compression of Time and Space)一词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R•D•麦肯齐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戴维•哈维将压缩时空应用于全球化的研究中,指出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从两个方面改变了时间与空间的表现形式。首先是“时间压缩”。随着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应用推广,一定地域范围内人际交往所需的时间缩短。其次是“空间压缩”。全球联系加强,信息往来频繁,全球收缩成了一个“地球村”。并且,随着后现代性的不断发展,时空压缩的程度还会进一步加强,其影响会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压缩时空的出现,一方面,使人类进入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时期。时空压缩使全球性的交往更加便捷,各国经济、文化等联为一体,技术与信息的相互借鉴,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也空前频繁,打破了地域上和观念上的狭隘性。另一方面,压缩时空不仅将世界各地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视野,从着眼自身利益向重视全人类整体利益和生态整体利益过渡。

二、社会时空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时空中进行的,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出现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特点,必然会引起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传播载体、环境等方面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社会时空的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特点

1.教育主客体互动时空由只能“实时同步”向可以“延时异步”转变

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往往只能实时同步,面对面的交流是其最主要的方式。在虚拟时空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教育客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内在需求,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反馈给教育主体,主客体的双向互动有助于打破传统的、被动式的灌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这种实时同步与延时异步相结合带来的便利性,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身化和普及化。

2.教育内容传播时空“由封闭的小众向开放的大众转变”[1](P117)

时空压缩带来的全球化,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使“无国界”成为可能。同时,虚拟时空带来的“去中心化”,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打破了现实时空中的权威、性别、身份和地位的藩篱,人和人之间处于更加平等的地位,拉近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随着各种新型的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空之中,教育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乃至教育者之间、被教育者之间全方位、全时空、多层次、多角度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二)社会时空的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产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扩大,海量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跨越了时空局限呈现在世人面前,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矛盾更加突出,进而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困境和教育难度。

1.新社会时空的开放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困境

首先,新社会时空的开放性带来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冲突和价值冲突。随着网络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上的优势,打着非意识形态的幌子向发展中国家传播其价值观、道德观,进行文化倾销和渗透,潜移默化地腐蚀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客体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使其价值判断和选择更加困难,在思想观念、价值认同上呈现出模糊性和碎片化的趋势。

其次,新社会时空的开放性带来了教育结果的不确定因素增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往往是固定的人群,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提供了有效保证。而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产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环境,教育对象可以自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选择教育的载体和方法等,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不可预知因素,教育目的和教育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出入。

2.新社会时空的超越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首先,新社会时空的超越性引发了虚拟和现实的矛盾。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产生,使人类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超越了传统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但与此同时,虚拟时空的自由性、娱乐性往往使教育客体特别是青少年沉溺其中,忽略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颠倒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同时,由于虚拟时空中人们的真实身份的隐秘性,虚化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造成道德意识、法律观念淡漠。

其次,新社会时空的超越性带来了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往往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虚拟时空的去中心化,使得教育客体处于更自由散漫的状态,可以凭借兴趣、爱好随时开始或结束某项教育活动,使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和教育效果受到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国家、政府权力行使者的权威受到挑战,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新社会时空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应对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2](P43)。新社会时空的产生是人们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社会时空的新变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新影响。面对社会时空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基于社会时空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运行的合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一)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多元化中把握主导性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教育者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以及受教育者的主客观条件而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和目标,才能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始终把握主旋律,用扎实有效的工作去宣传主导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当今,随着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育方向,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同时,还要做到两个相结合。

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与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目标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系统。从横向上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从纵向上看,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社会时空的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在发生具体的改变,其思想状况更加复杂,精神需求更加丰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认真分析新形势下教育对象的新变化,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将其划分成不同层面,对其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与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相结合。虚拟时空、压缩时空使人类进入全球性的世界历史新阶段。以前单个地区或民族面临的危机逐渐演变成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短缺等。同时,思想领域也出现了亟待人们共同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背离、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享乐主义的滋生等。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正确处理民族性与全球性、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从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中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人才,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全面性中坚持选择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实施教育的各种要素的集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只有根据变化了的社会时空背景和人们的思想实际,调整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首先,充实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的育人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丰富的体系,由相互联系的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吸引力的有效措施就是结合人们的思想实际,增强其可行度和感染力。同时,随着社会时空的不断拓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要积极吸收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先进的教育成果,增强教育内容在时空上的扩容性。

其次,用清醒的头脑对教育内容进行甄别和选择。针对不同的人群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虚拟时空中人们主要用信息符号进行交流,然而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大量无效的、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教育内容越来越复杂,教育客体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主客体要用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和优化,对不良信息进行屏蔽或删除。最根本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协调和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多样性中促进共融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在一定意义上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邓小平在谈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说过“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3](P119)。在虚拟时空和压缩时空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特点、需求和地位等也发生了诸多新变化,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首先,要促进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的融合。显性灌输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者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向被教育者传授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等。显性灌输的主要特点就是有中心、有规范、有计划。隐性渗透则更强调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行为规范”到“行为习惯”的转向。新媒体的推广使用,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隐性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充分发挥显性教育优势的同时,实现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的融合。

其次,要促进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融合。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形成的教育统称为外部教育。外部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它为自我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自我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虚拟时空和压缩时空的低限制性、开放性,使教育客体的主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而使得教育客体的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社会时空中,教育客体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要学会自我甄别、自我调控和自我吸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主动地、立体地、多角度地理解教育内容,自觉地将教育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

参考文献:

[1]唐亚阳,杨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