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思忱,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电影《死神来了3》海报
恐怖电影,简而言之,就是运用一系列表现手法,使角色受到威胁而引起人们内心恐惧的电影。恐怖电影的历史悠久,1910年爱迪生将“吸血鬼”题材搬上了银幕,之后陆续出现了《无魂人》、《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等一系列的恐怖片。上世纪60年代,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开启了恐怖电影的另一种模式,它从以往的幽灵、鬼怪转向了一种“人”的恐怖。到了今天,恐怖电影发展的日益成熟,惊悚血腥的画面和高超的叙事手法相结合,给观众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冲击,在瞬间血腥的“眼球效应”之后,留给人们回味无穷的故事情节更加令人毛骨悚然。“如果引用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运作的结论,恐怖片便是对恐怖的快感体验的一次运作,它对危险的模拟和过山车的经验有相似之处。”[1]观众通过观看恐怖片,从体验一种虚拟的“恐怖经历”,到最后置身事外的那种幸存感,将自己的压力和抑郁发泄出来,这也是为何恐怖片长盛不衰的原因。恐怖电影中的恐怖元素非常多,血腥夸张的画面,惊悚古怪的音乐,扑朔迷离的情节,这些都是恐怖电影之所以恐怖的元素,而在这些元素中,宿命论作为一种注定无法逃脱的悲剧性元素,也被恐怖电影广泛的运用。
宿命论是一种唯心主义主张,它“认为历史发展由一种不可避免的力量(即命运)所决定的宗教和唯心主义学说。否认人的一切能动创造作用,要人服从命运的支配,不作任何改变现实的积极努力,认为即使努力也是徒劳无益的。中国儒家‘畏天命’,道家的‘委天知命’之说,以及古希腊罗马的斯多葛派‘顺应自然’、‘服从命运’的主张,都是宿命论的观点。”[2]此观点认为人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自己注定的命运。回溯宿命论的起源,它最早是来自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欧亚文化中的思潮,在当时,人类的生产力低下,在生活中感受到世间的变化无常,产生出一些“一切皆有定数”的类似于宗教的感觉。后来,这种思想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希腊哲学中的一部分,再后来传入印度,与印度吠陀文化中“命中注定的现象”相结合,成为了印度哲学中的重要思潮,即今日我们所称的宿命论。在古代神话中,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希腊悲剧的典范,留给世人的不仅是那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从整个故事入手,真正的悲剧在于其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他注定的命运。在剧中,无论是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还是俄狄浦斯本人,都拼命地想尽各种办法想要逃脱神谕,然而最后却依然摆脱不了命运的诅咒。俄狄浦斯王最后自刺双眼,不想再看到这世间的丑恶,这种自出生起就无法逃脱的命运,不仅令观看者唏嘘不已,更能唤起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这种由剧中人身上所呈现的“无能为力”,到观看者从心底产生的“无可奈何”,都体现出宿命论的诡异和可怕。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神话中的宿命论发生着变迁,但即使是到了生产力发达、科技先进的当代,人类在自然与命运的面前却依然渺小,因此宿命论元素依然体现在各式各样的文艺作品中,这其中也包括了当代神话——电影。恐怖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对宿命论元素的运用也有很多,但与一般影视或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宿命论有所不同。在普通的作品里,宿命论在人物身上的展现有着多种复杂的因素,如社会背景、人物自身性格,多种线索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物的命运。如英国小说家哈代的著作《德伯家的苔丝》,在哈代的描述下,苔丝的“宿命”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资本主义对农村的侵蚀,苔丝自身性格中的顺从和愚昧,都是导致其悲惨命运的原因。然而,当代电影作为后现代文化,由于其自身时长的限制(一般电影的时长在90-120分钟以内),具象的叙事风格,再加之恐怖电影主要以娱乐化和消费化为主,因此在恐怖电影中,对深层次内涵的挖掘不那么明显,而较为浅薄的消费文化却相对较多,宿命论在其中的体现也趋向于“娱乐化”和“浅表化”。在这些恐怖电影的叙事模式中,一般没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人物性格虽然突出但并不复杂,但影片中注定来临的命运却人人无法逃脱,带有超自然力量的色彩。“恐怖片的故事叙述中有超自然的元素起到重要作用,这种超自然的力量一般是威胁的来源或者是造成主人公失常的原因。恐怖片中威胁的来源都是没有现实依据的超自然元素,它们可能是鬼魂、吸血僵尸、灵异、复活的古代怪兽等。”[3]此评价对好莱坞的恐怖电影尤为适用,如美国电影《死神来了》系列电影,每一部影片中的主人公都预测到了即将发生的灾难拯救了同伴,但这些幸存者们仍在之后的日子里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他们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命丧黄泉,并且死法千奇百怪。由于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恐怖元素,如开头时诡异的音乐,每个人死去时血肉横飞的画面等,观众的情绪往往会被其中的“眼球刺激”所吸引,忽视其整体的情节设置。但仔细解读《死神来了》系列影片,可以发现,这其中还依然存在着一种俄狄浦斯王式的古典式宿命论模式。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代表人物,自他出生起就背上了“弑父娶母”的诅咒,并在最后得以应验。在剧中,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和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即俄狄浦斯。然而拉伊俄斯却从神谕处得知自己将被儿子杀死,自己的妻子还会再嫁给儿子。于是他将儿子抛弃至山野,然而俄狄浦斯却意外地被科任托斯的国王吕波斯所收养。长大后的俄狄浦斯也得知了自己身上神谕的秘密,竭力想逃脱命运的诅咒,然而最后预言却还是一一实现。
将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类比到《死神来了》中,不难发现,俄狄浦斯王中的宿命论元素也在《死神来了》中有所体现,无论是整部影片的叙事发展,还是影片中每一个人的死亡,都体现着宿命论的元素。在这一系列的影片中,《死神来了3》是《死神来了》系列电影中比较特别的一部,和其它几部相比,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主角预测到了即将发生的灾难而挽救了七个伙伴的生命,但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依然纷纷死于非命。而和其它几部不同的是,这一部中的女主角温迪在预感到死神即将来临后并没有坐以待毙,她发现灾难发生当天所拍摄的照片似乎与之前死去的同伴的死法相似,照片彷佛就是一张张“死亡预告片”。在极度的震惊和恐慌后,温迪与另一位主人公山姆展开了一系列与“死神”的抗争,竭尽全力想要打破这个诡异的“死亡诅咒”,然而这一切的抗争却是徒劳。从整体叙事上看,片中的人物与俄狄浦斯王的遭遇有着巧妙的相似之处,在《死神来了3》中,温迪和幸存者们的身份没有丝毫的特别之处,只是普通的毕业生而已,然而“死神”却悄然无息的降临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尽管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与命运搏斗,却还是失败了。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也一样,这个自出身起就背负着可怕诅咒的王子生来没有做过什么错事,理不应该承担如此沉重的命运,然而注定的宿命却使他同样无法逃脱。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俄狄浦斯的父亲和他自己都做了许多努力,但注定的命运依然无法逃脱,他们原以为已经摆脱的诅咒却依然阴差阳错的发生了。
俄狄浦斯王与《死神来了3》中的人物虽然在时空上相隔几千年,但他们的命运遭遇却十分相似,都犹如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一环扣着一环,自己却无法掌控。除了整体故事叙事之外,在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中,许多偶然的细节都推动着故事情节不可逆转的发展。奉命将俄狄浦斯杀死的牧羊人由于心存怜悯救了他一命,长大后的俄狄浦斯与微服私访的国王意外碰面起冲突失手杀死了他(也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俄狄浦斯在前往底比斯城的途中回答出了人面狮身兽斯芬克斯的谜语而使底比斯城脱困,由于俄狄浦斯解救了城市因此登上了王位并顺势娶了前任国王的妻子(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正是这些一环又一环的情节设置,使俄狄浦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步步走上了“弑父娶母”的结局。将情节设置类比到《死神来了3》中可以看到,影片中每一个幸存者的死都显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都是在一系列偶然的细节推动下中“走向”死亡。如第一个死亡事件日光浴惨案,幸存者中爱美的两姐妹去晒日光浴却意外地死在日光浴机里,这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的事件却在电影中得到了合理的呈现。恐怖电影中注重情节,它“遵循了‘情节至上’的原则,这一系列事件按照某一逻辑顺序编织起来构成了影片的情节,而这一逻辑顺序,就是我们所说的宿命论的固有模式。”[4]日光浴惨案中,管理员打电话时疏忽,本来夹着门使门开着的洗面奶被挤压导致门被锁住,性格反叛的两姐妹不顾警告将饮料带入房间内,并且坚持将设备调到了正常使用范围外的温度,拿CD时使放CD的架子松开。饮料的水导致线路短路,CD架子倒下盖住日光浴机使两姐妹无法出来,锁住的门让管理员在听到呼救后却无计可施,这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关的偶然事件却最终导致两姐妹命丧黄泉。在这之后,云霄飞车上的幸存者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每个人的惨案发生时,都有着一系列非常巧合的小概率事件导致最后的悲惨结局,当所有的偶然交织在一起时,就成了必然。与俄狄浦斯王的悲惨命运一样,电影中所有的幸存者们最后也仍然没有逃过死神的手掌心。
同样是对宿命论元素的诠释,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是深刻而又隐晦。然而在《死神来了3》中,游乐场诡异的音乐和画面,情节发展中出现的悬念,大尺度的恐怖血腥场景,接踵来而的死亡事件,让观众始终沉浸在一种“快节奏的恐慌”之中,使影片中宿命论元素的体现趋向于“娱乐化”和“浅表化”。不管是影片的整体故事叙事,还是影片中的细节设置,都体现了宿命论这一悲剧性的元素。除了《死神来了3》之外,在《万能钥匙》、《恐怖游轮》、《亡命感应》、《鬼讯号2》等经典的美式恐怖片中,宿命论的体现也趋向于“娱乐化”和“浅表化”,《万能钥匙》中的女主角照顾濒临死亡的老人却意外的被巫术伤害。《恐怖游轮》中的女主角乘游艇游玩时一直有不祥的预感,结果她们因游艇失事而意外的登上一艘大游轮,恐怖事件便接踵而来。《亡命感应》中的女主角在日复一日单调但却满意的生活中却突然预见了亲人的死亡。《鬼讯号2》中的男主角在可以预见人的死亡后拯救了一些濒临死亡的人,本以为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但殊不知注定来临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西班牙经典恐怖电影《遗落之地》中男女主角本该早就了结的宿命,却因母爱被推迟了42年,但是注定的命运还是无法逃脱。在这些恐怖电影中,没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没有复杂的深层次原因,人物的性格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宿命论元素还是作为整部电影的线索而贯穿始终。
在古代神话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中,作为古希腊的悲剧典范,其对宿命论的诠释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隐晦的。而到了当代神话——电影—尤其是恐怖电影,由于其自身时长的限制,具象的叙事风格,以及恐怖电影中最为注重的以娱乐化和消费化为中心的消费文化,宿命论在当代电影“游戏化”的表现手法中没有了以往沉重的气氛。同时,在受众方面,喜爱观看恐怖电影的主要群体几乎都是年轻人,而现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快,并且工作压力大,需要在闲暇之余发泄自己的压力。因此,由于自身载体的特点,并在与观众的需求双向互动下,恐怖电影中的宿命论元素的体现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与“浅表化”。
[1][3]郝建.类型学电影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32,118.
[2]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026.
[4]吴智龙.论《论功夫熊猫2》中的宿命论叙事模式[J].电影文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