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积累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2014-09-27 10:34潘朝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文知识积累必要性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意平时积累。语文教学中积累的方法有课内知识要及时积累、查漏补缺并针对性积累和社会生活知识并延伸积累。如果做到这些,会有意外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知识;积累;必要性;查陋补缺;延伸积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能适应社会建设的需要、才能培养跨世纪的人才。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平时积累。在将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曾经学习过许多教学理论,也曾探索过,实践过,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既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一、语文知识平时积累的必要性

首先,从语文知识的特殊性看。自然学科如中学的教学、物理、化学等,具有清晰的系统知识线索,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衔接紧密,又有明显的阶段性,而且各个知识点是以其定律或定理的形式体现出来。而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多面广,注入有注音、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有听说知识,由主要文体的阅读知识、写作知识等等。他们分散在一篇篇课文之中,必须在一个阶段(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之后,从六册语文课本中才能整理出一个脉络来。大家都知道,对数理化课程,许多学生一般不愿意也不敢随意耽误;耽误的最多的大概就是语文课了。因为他们觉得语文课即使耽误一个周,似乎也不会差。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吧!

其次,从语文课本的编排看,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根本,可是它的编排也不尽人意。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各种知识的分布没有系统,不科学,也缺乏一定的梯度。各种教育刊物上时有披露,这样一来,语文老师只能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如果是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教学方法,不随时让学生整理有关知识,并逐步积累,不要说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恐怕连老师要做到不遗忘、不疏漏也很困难。

再次,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学好语文,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做依托,再加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平时注重了语文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积累,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且头脑中知识结构合理,语文能力就会提高和发展,学起语文来也就相应的容易,学习语文的兴趣会更浓。反之,如果学生头脑中语文知识匮乏,结构不合理,读课文似读“天书”,根本读不出滋味,读不出感觉,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厌恶语文的心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很困难。

最后,从语文的教学时间看。据我们的实践,凡是平时在语文教学重视了知识积累的班级,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相对从容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读写听的能力全面发展。即使进入毕业班,学生也不觉得吃力,而成绩很好。反之,教与学都十分被动吃力,即使教师用尽各种手段强制学生学,效果也非常差。

二、语文教学中平时积累方法

语文教学中平时积累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1.课内知识要及时积累

这一积累方法常与课文教学密切结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把那些依附于课文的知识归纳整理,积累起来。如有地方音干扰的一些字的注音,易用错的近义词、成语,不易分辨的修辞方法等;也可以是与阅读写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整理课文中有关“雨”、的句子,并从中感悟其不同之处,以“雨”为例,就有“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暴雨夹着栗子般大的冰雹,部分点地倾泻下来”、“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去,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青箬笠,绿蓑衣,西风细雨不须归”、“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具体方法可以是以一课、一单元、一册或几册为基础来整理积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强求一律。

2.查漏补缺并针对性积累

学生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由于会受到理解能力、归纳能力等的约束,常会出现疏漏或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在适当检查的基础上亲自动手,精选部分课内外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这些知识一定要有针对性。

首先,所选知识对课文的学习有补充、扩展和深化的作用。如学习《狼》一文,提供有关作者蒲松龄的句子:“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判贪刺虐入骨三分”,对他及《聊斋志异》有较高的评价,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或将有些课文的内容以对联形式出一联,要求学生学习完课文后对出另一联,如《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后出上联“烈日炎炎,为求生计苦挣扎,穷人难有活路”,引导学生对出“暴雨阵阵,欲赚铜板难保命,灾难终无尽头”。这样,学生掌握一点对联的有关知识,既有利于加深对作者的了解,也可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还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所选知识也可以是针对学生知识上缺漏。如学生普遍将成语“名落孙山”写成“名落深山”,多次纠正无效。我就将有关这个成语的文言故事补充出来:“(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由于这则闻言幽默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通过学习,一方面学生明白了“孙山”是人名,以后不再写错了,另一方面有帮助他们学习了浅显的文言文,真可谓“一箭双雕”!

3.社会生活知识并延伸积累

“功夫在诗外”道出了学好语文的奥秘。正如学好语文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一样,语文知识的积累亦必须延伸到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中去。当然,这种延伸试积累必须是适度的,又必须与课本知识相辅相成,对课本知识起深化作用。

方法一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将其中“读、写、练、考、想”等版面中的知识加以整理积累;读完优秀作文,也要把自认为好的内容分类,则其精华笔录积累。

方法二是要求学生在寒暑假中阅读我国古典名著或世界名著;浅显易懂的科普作品、自己喜欢的诗歌、剧本等也要读一些。不要求篇目多,但要精读,要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扩大知识面。

总之,积累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如果平时做好了这项工作,就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事半功倍的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果能有序的坚持三年或六年,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大有益处。我认为,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所必需的、所倡导的!

作者简介:

潘朝明,新舟镇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该教师是该校语文国干教师,是学科带头人,他辅导的学生在中学素质作文多次得奖。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知识积累必要性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浅论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利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