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雁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营造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文章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二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三是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四是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
【关键词】营造;学习;积极心理;氛围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前最为重要的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在摸索着、努力着。由此,我们会见到面面俱到的物理课有之;只讲考试会考内容的物理课有之;课堂气氛活跃,花样百出的物理课有之;草草讲解,学生大量练习的物理课有之;为求实效,不能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物理课有之。
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作用,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成为教师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师道尊严、等级观念严重,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可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到喜爱物理学科。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转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把以和物理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物理为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归根结底,教学还是要以人为本,要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结合物理史的阅读、学生原有的生活认识、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等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在分析已知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时抓住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感兴趣,从实际生活出发,先提出人被包裹的大气能产生压强吗?人能感觉的到吗?然后再引入到大气压强存在的学习上,这样学生对于学习就觉得有一个实际情境,也觉得物理和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多了,再利用教师开发的实验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提出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呢,很想知道吗?学生在思考中开始继续新的知识的传授。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学生思维的起点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能有效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发挥。如在《惯性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比在木板表面先后铺上毛巾、棉布表面上通过的距离长?”又问:“小车在玻璃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又怎样?为什么?”再问:假如小车在很光滑的物体表面上运动又会怎样?”。这样,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意识将学生导入一种置身于充满学习物理科学的探究环境之中,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从而对惯性定律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塑造生动别致的直观形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焰,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能够激活学生产生思维的动机。
课堂教学中由学生提出的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教师不应轻易放过,而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共同参与结合教学内容投入讨论,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
四、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了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总之,只有立足实验、面向学生、培养关系、讲究艺术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备课,使学生真正喜欢物理,让兴趣变为一种动力,让钻研成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成为一堂高效之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业,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的结合实际整合各种资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