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变废为宝”的音乐课堂

2014-09-27 12:42赵崇毅
南北桥 2014年5期
关键词:变废为宝合作精神教育性

赵崇毅

【摘 要】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大多将其作为欣赏性科目来设置,却忽视了其教育性。音乐课堂其实存在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利用好音乐课堂,是可以“变废为宝”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从心理上激发学习兴趣,是正确利用音乐课堂的关键,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课堂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教育性 合作精神 创新意识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186

一、音乐课堂被忽视的教育性

音乐教育,不仅有通过教育学音乐的方面,还体现在通过音乐来传达一定的教育意义,它既有“音乐”的元素,承担着音乐本体价值的责任;同时也具备“教育”这一必不可少的元素,即背负着实现其教育性的使命,达到育人的目的,在音乐课堂中,“音乐”和“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长期以来,音乐课一直被作为欣赏性的科目来设置,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却缺乏对于其教育意义的关注。认为音乐教育只是音乐的本体教育,对于同音乐息息相关的德育、智育的内容都不应纳入到音乐教育教学中来,甚至刻意回避音乐中有关德育、智育的话题,一切只是针对音乐本身。只强调“以音乐为本”却忽视教育性的做法,无疑会将音乐教育推向一个极端,即只注重自我价值教育,却忽略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价值是在集体中体现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其教育性不可不提。

其实,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和教育性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审美性离不开其教育性,教育性也有利于其审美目的的实现。一方面,审美性作为音乐教育的本质规定性,必须得到重视和强调。另一方面,审美性要求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即辨别“真”、“善”、“美”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审美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教育性,让学生学会辨别美丑的标准。因此,审美性和教育性是相互依存的,审美性是教育性的前提,只有实现了审美性的音乐教育才是真正的音乐教育;教育性达到审美性的方式,只有实现了教育性,才能保证其审美会有一个正确的标准。

二、音乐课堂的价值

1.培养合作精神。

在音乐课堂中,可以通过合唱或者小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同学之间互相磨合,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配合能力,塑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同学之间的凝聚力。教师通过创造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景,比如,在课堂上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以组为单位,表现最好的小组将会得到奖励等,这样通过外部奖励,把小组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动机和愿望,而不只是一味的竞争。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运用,学生就会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活动中感受到互帮互助带来的乐趣以及同学之间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2.培养创新意识。

在音乐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即领悟,这是音乐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领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优良品质,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维的迁移以及关联的能力,是由音乐到其他,再由其他到音乐的跳跃性思维过程,通过领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促进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因此,独特的领悟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和主要手段。因此,通过领悟式音乐教育,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可以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此外,音乐教育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音乐不属于高考内容,没有硬性的分数限制;另一方面,音乐作品各式各样,所表达的内容也不确定,这为教师们进行创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进而为教师和同学们提供了施展创新才华的大舞台。

三、如何将音乐课堂“变废为宝”

1.贯彻心理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音乐教学,可以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音乐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必须构筑在发展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多偏重音乐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是一个多元的体系,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心理教育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创造一定的参与情境。通过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亲身的体验,通过一定的活动等,获得音乐知识。通过积极参与获得的经验,要比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更为深刻,而创设情境无疑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

第二,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强化对所要掌握的东西的印象。实践活动的方式各种各样,比如,对于革命性质音乐的教学,可以结合组织学生祭扫烈士林园的活动来进行,从而加深对于这种音乐体裁背景、内涵等各方面的理解。

从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音乐,从而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2.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所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心理学家杜威也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此,在作为非主课的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是诱发学生学习动力、课堂认真听讲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多个方面。

首先,可以通过新颖独特的课堂导入。比如通过演唱导入,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音乐故事等形式来导入。这种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知识为重,灵活运用。

其次,要有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进行一定的室外教学,将音乐课融入大自然,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做同音乐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既增长了知识,又放松了情绪,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拓展活动,比如,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体验型或合作型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锻炼学生配合和协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音乐作业布置要和学生的音乐兴趣、习惯相联系,要使学生觉得音乐作业是美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通过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使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变废为宝合作精神教育性
“变废为宝”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平衡研究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的培养研究
差错引领,变废为宝
转变视角,让应用文“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