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
【摘 要】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高中语文课程是以阅读为基础的,广泛、大量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开拓眼界、丰富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培养情感。但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阅读方法不正确等,本文将着重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116
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的情况比较常见,许多教师对阅读的主体问题认识不清,在学习课文时,不是让学生自主理解文章,而是常常把参考书的解释或者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一篇文章中涵盖的信息、思想是多方面的,并且会因为阅读主体的不同而感受不同。而教师主导的阅读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权利,所以教师要转变思想和观念,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1.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体。阅读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学生的内在动机驱使的行为,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语文中的阅读是广泛的,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阅读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阅读中的美。例如,教师用精彩优美的语言把阅读材料向学生做一下简单介绍,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尝试让学生自己从文章中去概括、发现,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将书中的语言,经过转化之后消化吸收。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安排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把这个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安排阅读时间和阅读任务,例如每周举行一次“阅读推荐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认为有价值的文章向同学做推荐,大家一起阅读,之后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心得,这样可以了解其他同学读到了什么,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好等等。让学生自己安排,可以准确定位学生的兴趣点,使阅读更有针对性,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际能力,使学生们共同进步,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水平。
2.进行个性化阅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教育切忌搞“一刀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进行个性化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全面性和全体性,强调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强调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能力等都要符合个体的实际需要。阅读教学也要遵循这个原则,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将阅读权利还给学生。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对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增加阅读量和难度;而对程度不好的学生则适当减少阅读量和难度,并且要给予关心和帮助,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水平。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学生的关注点、角度等也是不同的,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它们没有对错之分。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对阅读充满热情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注重阅读评价
阅读应该是一个怡情怡性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美的感悟,同时语文素养也能得到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学生的阅读不应该是一个毫无目标和目的的活动,而应该是对学生有确切的阅读评价,让学生在这些评价的引领下进行阅读。
1.建立合理的阅读引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这需要教师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不能走马观花,有的学生读过一篇文章后还不知道写的什么内容,这时就要重复阅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能理解文章了。阅读还要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在读过一篇文章后,应该清楚地知道其中心内容和段落大意等,或是直接根据问题去读文章。这样容易集中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使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阅读。此外,阅读时要养成圈点的好习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眼、手、心并用,及时地划出重点、难点、精彩句子等,或是有什么感悟,也可以直接写出来。其次,教师要进行激励引导。学生都需要成功的激励,因此教师要制定奖惩制度,让学生在这个制度的激励下认真去读书。例如,教师可以规定一定的任务数,对完成得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对没完成的给予适当的惩戒。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组织一些知识竞赛之类的课堂活动等,让学生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阅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2.建立合理的评价原则。评价会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加有方向性和目标性,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利用一些评价原则规定、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重过程的原则。为了克服学生的惰性,许多教师会规定阅读任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教师不应该把目光过多地放到阅读的数量上,而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过程,阅读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教师要让每一次阅读都能发挥作用,让学生真正进入阅读,用心去阅读,让一次次的阅读过程都能尽量做到最好,例如阅读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能够深入理解、分析文章,是否能够体会文章感情等,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其次是重情感的原则。阅读是获得文字信息的过程,但又不是单纯的获取信息过程。阅读中应该有读者的参与、有读者的思考,例如人生经历、情感状态、生活态度等,这样阅读才能变成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与作者形成共鸣,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得到美的享受,人格的熏陶——这也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最后是综合性的原则。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时,不要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段落大意的概括等知识与技能方面,而是用综合性的眼光,审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例如理解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教育等等。
总之,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关键一环,是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项对其终生发展都大有裨益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寻求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改进和解决,让阅读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加有助于语文课程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