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毛泽东诗词风格的优美元素

2014-09-27 19:33:40曾岚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风格

曾岚

【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泱泱诗国几千年,诗人辈出、群星璀璨。其中,有这样一位传奇诗人,他的诗词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这位诗人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毛泽东诗词是先进军事文化的光辉典范,其主导的美学风格是雄浑、豪放的崇高美,但细细品味,毛泽东诗词也不乏清丽、含蓄、俊逸的优美。本文则以全新的审美视野讨论毛泽东诗词的优美风格。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风格;优美元素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泱泱诗国几千年,诗人辈出、群星璀璨。其中,有这样一位传奇诗人,他的诗词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外国友人曾评价他:“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位诗人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毛泽东诗词是先进军事文化的光辉典范,其主导的美学风格是雄浑、豪放的崇高美,但细细品味,毛泽东诗词也不乏清丽、含蓄、俊逸的优美。毛泽东自己曾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胸怀天下的毛泽东喜好豪迈、奔放的崇高美,同时,他也欣赏婉约和谐的优美。以往,我们对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研究、讨论的比较多,但对毛泽东诗词的优美则梳理不够。

什么是优美?优美,作为一种文学风格或审美范畴,是一种婉约柔和的美,是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与崇高美的审美形态相比,优美在形式上具有和谐、婉约、典雅、含蓄、清新、秀丽等形态。①

一、凄清婉约之美

贺新郎·别友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②

《贺新郎·别友》是毛泽东诗词中真情流露最深切的一首长恨绵绵的寄思词,是儿女情长与革命豪情相融合的佳作。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长沙去了武汉,又辗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一九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民运动,这首词便是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创作的。

所谓的凄清婉约,是优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一种诗意的心境,是凄凉、悲伤而婉转的美。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中即蕴含着这种凄清婉约之美。

“挥手从兹去”,上阕首句就点明意境,将读者拉入离别的情境中。这一句毛泽东借用了李白《送友人》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诗句,只改动了一个字,借以诉说离别的不得已。紧接着,诗人又借用柳永《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诗句,写道“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只是柳永是写离别后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毛泽东则是与杨开慧即将离别之时,相视而对,唯有凄然之苦,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片依依惜别之情。然而,虽然“挥手从兹去”看似是如此的潇洒,终究是“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内心却是如此地纠结,虽没有放声痛哭,但却是热泪盈眶,更加令人肝肠寸断。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再怎么豪情万丈,再怎么刚强铁血,他也终归是有情有意的男子汉。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三句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情感生活的写照。字里行间含有毛泽东对他们之间的误会的道歉之情,也有希望妻子能理解原谅自己之意。

如果说这首词充满了离别之情的话,那么有没有离别之景呢?下阕的“霜重、横塘、月残”意象,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如出一辙,形成了凄清之景。由景入情,写道“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末句由情入景,写道“重比翼,和云翥”。诗人运用回环往复的创作结构,完成了情感的完美旅途,使依依不舍、缠绵婉转之情与寂静、幽远之景水乳交融,于万般别绪间,表现出凄清婉约的美。

再如毛泽东的另一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蝶恋花·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③

这是一首和答之作,答的是毛泽东早年的同学李淑一所写的《菩萨蛮·惊梦》。因此,词中“杨、柳”二字,有着怀念亡妻杨开慧,以及想念挚友柳直荀的意思。词中诗人写道:“吴刚”捧出飘香四溢的美酒,“嫦娥”也舒展开了飘逸柔美的衣袖,翩然起舞,以慰忠魂,诗人以游仙的形式,以流转的场景,创设了革命英烈羽化登仙的意境,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对挚友的怀念,使得这样一首和答词充满了凄清而婉约的美。

二、典雅含蓄美

“典雅含蓄”作为优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具有别致、温文尔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呈现出“大美不言、平实内敛、优雅端庄、耐人寻味”的美。

毛泽东写的第一首情诗是《虞美人·枕上》:

虞美人·枕上

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是毛泽东毕生创作中唯一没有政治色彩,表达个人情感最为纯粹的作品。当年的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刚新婚不久就分别了,于是,词的起始两句便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分别后的相思愁苦。所谓愁是一种心境,一种情绪,莫可名状,最难形容。诗人因愁苦而辗转反侧,只好披衣、起坐、仰望星空数星星,“寂寞”、“寒”等形容词透露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对杨开慧的深情思念。

词的下阕抒发的是诗人对离人的思念之情。天上的寒星随着天亮而逝去,在诗人眼中只留下了离人清晰的身影。百念成灰的时刻,剩下的就只有对离人的思念了。如今,面对着西沉的残月,怎能不让人伤心而流泪呢?如此生动的相思之情,却又引得我们万般联想,词作美得如此典雅而含蓄。

同样,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被很多人公认为这首词中最美的一句话。一个“笑”字,赋予了梅花人性之美。创造了一个引领春色却又能融于春色,为百花先锋而能与天地同春、从容无畏、谦虚谨慎、豁达大度的梅花形象。

这首咏梅词写于1961年,当时苏联共产党与中共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撕毁了协议,撤走了专家,加重了我国经济困难,毛泽东写下了这首咏梅词,希望借用梅花形象鼓励共产党人不惧严寒、蓄势待发。因此,词人笔下的梅花有了别样的风致,让人读来言有尽而意无穷,情在其中。

三、清明秀丽美

毛泽东诗作的优美形态是多样化的。《沁园春·雪》可以说在美学成就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④

总体上看,《沁园春·雪》具有一种大气磅礴的壮美风格。在毛泽东看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著名帝王,也“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人雄视百代,超越往古,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者肩负历史使命的自豪与完成历史使命的自信,具有一种荡人心魄、催人奋进、激昂文字的崇高美。但是这首词真的只有崇高美吗?不尽如此,在那大气磅礴、豪迈奔放的崇高之中,也闪烁着清明秀丽之美。

词的上却写雪景可谓生动壮阔、亮丽逼人。末句诗人意犹未尽,发挥丰富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过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着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妆素裹的少女,真是娇媚动人。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是诗人通过主观想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的写法。正因有了这一妙笔,使得原本雄浑壮阔的北方山河在白雪与阳光的映衬下明艳动人,也使得这一壮阔的诗篇有了那么一份秀气逼人的美。

从毛泽东诗词的优美风格中我们可以阅读到他的心灵、他的情感、他的艺术创作中别样的风采,了解到一个极具浪漫主义气质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词可以说是中国古诗词中集博学多才之大成者,他的诗歌地位和深远影响,是举世瞩目的。作为诗人的他也是浩瀚诗海中最夺目、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注释:

①鱼凤玲,美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②辜正坤,毛泽东诗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③辜正坤,毛泽东诗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④季世昌、徐四海,毛泽东诗词欣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风格
浅析企业网站的吸引力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11:49
论陆游词的“太白之风”
非“舞”之舞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1:39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7:00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52:53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
室内设计的思路探索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